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韵悠悠,新貌展芳华——记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韵悠悠,新貌展芳华——记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六泉乡浙水村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05693196_121847886

浙水村,一个拥有明清遗风的小山村,地处陵川县城东南约25千米处,与壶关、林州两县交界,占地30平方千米,下辖12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547户、1306人。这里群山环抱,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不仅是“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的起点,更因历史悠久的阳马古道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闻名遐迩。


浙水村全貌(图片来源于网络)

走进浙水村,映入眼帘的是历经沧桑却风姿绰约的古建筑。建于明清时期的院落错落有致,青瓦灰墙间,透露出岁月的痕迹,每一块石板、每一片砖瓦都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故事。这些古建筑是浙水村历史文化的载体。其中,杨家大院作为浙水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之一,其宏大的规模和精美的雕刻艺术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建于清代的杨家大院,是浙水村首富“杨百万”的宅第,院内的西院最为气派,为标准的四合院布局,四面房屋连门楼皆为二层,额枋斗拱、雕木镂花、檐坊佛龛等细节,无不彰显着屋主昔日的富庶与奢华。

此外,浙水村还保存有17座明清时期的古院落,如靳家大院、外头院等,它们都是当地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这些古宅院不仅门楼高大、雕饰精美,它们的门匾也寓意深远,如“与德为邻”“树德务滋”等,无不体现着家族的精神传承和道德追求。近年来,浙水村在大力保护传统建筑原有风貌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合理的修缮与利用,让这些古建筑焕发出勃勃生机。

浙水村村口(图片来源于网络)

浙水村建筑(图片来源于网络)

杨家大院(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古建筑外,浙水村还新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建筑,它们与古建筑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浙水村独特的建筑风貌。这些新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充分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元素和生态理念,既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简约与实用,又保留了乡村的原始韵味和田园风光。在浙水村的浙水河南岸,建有一座别具一格的自然书屋。这座书屋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巧妙的设计而备受瞩目。书屋只建了两个面——屋顶和承重墙(同时也是书架),其他地方则巧妙地借助了山体的岩石,自然形成了外部空间。书柜的外墙、顺势而下的屋顶与静谧的村庄风格融为一体,形成了新鲜别致的观感。书屋内不仅可以阅读、休闲、纳凉,还成为农闲时村民们的消遣场所。这座只有100多平方米的书屋,不仅成了“网红打卡点”,还荣获了2021 Design Educates Award建筑设计奖项。


浙水村房屋

浙水村街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浙水书屋外景

在浙水村,每一座建筑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无论是古朴典雅的院落,还是现代气息浓厚的民宿、书屋等,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这些建筑不仅为浙水村增添了无限的风采,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加舒适、惬意的生活环境。


浙水村指路牌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浙水村始终注重文化振兴工作。村庄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阳马古道便是其典型代表。该古道是上接太行、下连中原的一条重要商道,位于浙水村内。古道历史悠久,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晋豫两地的重要通道,也是古代商贾往来的必经之路。由于山路难行,浙水村又地处要道,马帮商队大都在此歇脚,故得名“阳马古道”。

明末时期,阳马古道上的行旅客商熙熙攘攘,浙水村也因此达到了繁盛时期。村里的饭庄、醋坊、油坊、豆腐坊等沿街林立,日杂、丝绸、药铺等也随之兴起。清康乾年间更是达到了鼎盛时期,沿街店铺更加繁华,商贸活动更加频繁。如今,阳马古道虽然已不再是昔日的商贸要道,但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依然较为突出。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阳马古道成为游客探寻历史、感受乡村文化的重要场所。

浙水村阳马古道宣传标识
沿着阳马古道向前走,可以看到明代修建的观音堂大庙,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与精美的雕刻艺术,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成为村民们心中神圣的精神寄托。而陵川古八景之一的“熊山吐月”奇观,更是自然与人文结合的完美典范。每当皓月当空,月光穿透山峦的缝隙,仿佛熊山在轻轻吐露着银色的月光,景色引人入胜,让无数游客与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浙水村历史文化的结晶,更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村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一方面,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与维护,确保它们能够抵御自然侵蚀,延续历史风貌。另一方面,深入挖掘和整理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手工艺、民俗节庆、民间故事等,通过举办文化节、展览、讲座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来。


浙水村观音堂院落(图片来源于网络)

“熊山吐月”奇观(图片来源于网络)

同时,浙水村积极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通过设计文化体验游线路,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浙水村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体验传统农耕文化、品尝地道农家美食、参与民俗活动。这种以文化为引领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不仅为浙水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促进了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此外,浙水村还注重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通过教育引导、宣传普及等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文化振兴的实践中来,提高村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近年来,村民们自发组织文化团队,创作了许多反映乡村生活、展现乡村风貌的文艺作品,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也提升了乡村的整体形象和文化软实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浙水村村民的娱乐生活也日益丰富多彩。村里建起了文化广场、图书室、篮球场等公共设施,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逢节假日或农闲时节,村民们便会自发组织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村庄。此外,村里还积极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让村民在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浙水大戏台(图片来源于网络)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别样的建筑风貌,浙水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聚焦康养文旅、中药材种植、饮用水开发等特色产业,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发展,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近年来,浙水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作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晋城段起点,浙水村抢抓乡村振兴的历史机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组织引领+多元化投入+差异化开发+公司化运营+精细化分红+全域化推进”的“一领五化”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指示牌(山西 陵川站)

依托“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带动效应,浙水村大力发展康养文旅产业。探访浙水村时可以先去参观明清古建筑,体会其中韵味,漫步阳马古道,感受历史商贸的繁荣;再去参观观音堂大庙祈福,观赏浙水大戏台的古朴风貌,探访杨百万家的古寨遗迹;紧接着去太行山大峡谷,王莽岭、棋子山等地徒步登山、享受自然;最后可以去体验康养民宿,品味地道美食,共赴一场融合历史、自然与康养的旅行盛宴。近年来,村里开展了景观门楼、旅游厕所、特色档口、中高端民宿、停车场和古院落改造等一系列建设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旅游体验。同时,村里还积极引进专业运营团队,对民宿、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进行统一管理和运营,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服务品质。

如今,浙水村的民宿产业已初具规模,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古村风情。每到夏季,村里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成为周边地区游客避暑纳凉的首选之地。此外,村里还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推出了“阳马古道”等文化体验项目,让游客在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曾经,浙水村因交通不便而发展受限。由于浙水村地处太行山深处,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多种中药材。村民们世代种植的党参、连翘等中药材,品质上乘,但因道路难行而无法外销,村民的收入微薄。近年来,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陵川段)的建成通车,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如今已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旅游观光线路。作为这一公路的起点,浙水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公路的畅通不仅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行,更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和中药材打开了销路,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转变。这条全长136千米的旅游公路,不仅串联起了陵川县的多个知名景区,更成为浙水村乃至整个陵川县的“致富路、振兴路、幸福路”。

近年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鑫永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约0.13平方千米,种植党参、黄芩、连翘等道地中药材。合作社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村民的年均增收。

随着中药材市场的不断扩大和中药材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浙水村的中药材产业正逐步走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未来,浙水村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更多优质的中药材品种,提升中药材的品质和附加值,为村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浙水村中药材(图片来源于网络)
浙水村拥有丰富的山泉水资源,水质清澈甘甜,富含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近年来,村里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引进了山西灵之川饮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矿泉水厂。该项目的建成投产不仅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浙水村的矿泉水产品已逐渐走出大山,走向全国市场。未来,浙水村计划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将浙水矿泉水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品牌产品。

古韵新貌兼备的浙水村,在太行深处绽放出乡村振兴的绚丽之花。在这里,美丽建筑、如画风景、兴旺产业、丰饶农作物共同构成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浙水村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书写出更加辉煌的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