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适合少儿音乐启蒙的世界名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适合少儿音乐启蒙的世界名曲

引用
1
来源
1.
https://3g.yjbys.com/edu/shaoershengle/47703.html

音乐是人类共通的语言,对于儿童来说,音乐启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艺术素养,还能促进大脑发育和情感表达。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适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音乐作品,并提供具体的音乐启蒙方法。

两岁阶段

两岁的孩子不仅能注重倾听音乐,也能感受简单的音乐作品。适合的音乐包括:

  1. 中外儿童艺术歌曲:如《我爱我的小动物》、《哈巴狗》、《蚂蚁搬豆》、《小猫眯》、《粉刷匠》、《小星星》、《铃儿响叮当》等。
  2. 形象的儿童器乐曲:如顾嘉林的钢琴小曲《钢琴》,表现了幼儿滑滑梯自下而上及快速下行的生动情景。还有《小鸟的歌》、《小鸭的舞》等,表现小鸟和小鸭的形象特征。
  3. 欣赏中外(古典、现代的)各种性质各种风格的舞曲、进行曲、摇篮曲。

三岁阶段

三岁儿童有更大的欣赏音乐的积极性,音乐能引起情绪上的共鸣。他们听音乐时最注重的往往是表现主题的特征性因素,如摸拟性的前奏、尾声、形象的伴奏音型等。他们能随音乐走步、抱娃娃、兴奋得手舞足蹈等。

三岁儿童己经能辨认音乐作品中的速度变化,他们的动作能随音乐速度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感知力度和音区的变化还有困难,如音乐旋律在高音区进行及低音区进行时,必须在成人指导下知道小鸟飞得轻快,小鸟唱歌声音高,而大象粗笨声音低沉厚重。三岁儿童记忆力是逐步形成的,他们能记住歌曲,主要靠与曲调紧密结合的歌词,最轻易记住的是象声词如:“轰隆隆”、“喵喵”、“咩咩”,其次是形象具体的歌词。器乐曲有相应的标题,音乐形象鲜明,也能帮助儿童记忆。

六岁阶段

到了六岁,幼儿己经懂得音乐作品是表达一定思想内容,而能正确地辨认音乐作品的情绪,感知其细微之处。六岁儿童能够初步把握音乐表现手段,能辨认速度力度及音区的变化。他们辨认乐曲结构的能力加强了,己能不感困难地感知二段体和三段体结构。六岁幼儿记忆能力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提高了,能明确表示自己喜欢不喜欢的音乐作品,能说:“我喜欢”、“我不喜欢”。

音乐推荐

下面给父母推荐一些孩子幼小心灵能接受的、并且是孩子喜欢的音乐作品:

童话音乐器乐曲

  1. 柴可夫斯基:《胡桃仙子》
  2. 圣桑:《动物狂欢节》
  3. 普罗克菲斯基:《彼德和狼》
  4. 史真荣:《龟兔赛跑》

各国音乐家为孩子写的器乐曲

  1. 格里格:《蝴蝶》、《小鸟》
  2.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野蜂飞舞》
  3. 安德森:《跳圆舞曲的小猫》、《滑雪撬》、《打字机》
  4. 比才:《儿童游戏曲》、《进行曲——鼓和号》、《摇篮曲》
  5. 德彪西:《玩具盒子》、《月光曲》
  6. 柴可夫斯基:《儿童钢琴曲》:①、早晨;②、竹马游戏;③、妈妈¤④、木偶进行曲;⑤、洋娃娃的病;⑥、洋娃娃的葬礼;⑦、新的小娃娃;⑧、华尔兹舞曲; ⑨、玛祖卡舞曲;⑩、波尔卡;⑾、意大利小曲等等《白天鹅》、《牧童》
  7. 贝多芬:《孩子的梦》、《土耳奇进行曲》、《献给爱丽斯》
  8. 克来斯勒:《玩具进行曲》
  9. 约翰·施特劳斯:《游览列车波尔卡》
  10. 哈哈图良:《玫瑰少女舞曲》
  11. 亨德尔:《愉快的铁匠》
  12. 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
  13. 贺绿丁:(中国)《牧童短笛》、《晚会》、《摇篮曲》
  14. 丁善德:(中国)《儿童组曲》
  15. 黎锦辉:(中国)《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

这些曲目比较通俗,而且适合孩子倾听,在市场上也比较轻易买到。让美好的音乐融化在孩子的生活中,孩子一定会生活得更甜蜜!

少儿音乐启蒙的方法

做有节奏感的游戏

用拨浪鼓、铃鼓打出有节奏的声音让宝宝听,然后,让宝宝自己拿着敲打。
让宝宝骑在妈妈的腿上,一边给念有节奏的儿歌,一边使宝宝身体上下颤动。
与宝宝一同做拉锯、扯锯的游戏,并且一边做一边唱歌;或有节奏地念儿歌。
用两块竹板(可用积木代替),敲打出快慢、长短不同的声音,以表示不同的动作。让宝宝听一听,哪个声音像马儿在奔跑?哪个声音像大熊走来了?
让宝宝做各种模仿动作,如打鼓、吹喇叭及学小兔跳、小鸟飞。

让宝宝多听音乐或给他唱摇篮曲

宝宝在3岁前听觉最为敏锐,是训练音感的最佳时机。因此,从宝宝一出生起,妈妈每次喂完奶,一边轻轻拍动宝宝的背,或轻轻推动摇篮,一边哼唱摇篮曲。
妈妈给宝宝唱摇篮曲,或是经常播放一些旋律优美的世界经典名曲,如莫扎特、肖邦、舒伯特、勃拉姆斯、李斯特等伟大音乐家的作品。不要总是听一两首曲子,听熟后就要进行更换。这样,可使宝宝从多次反复的听唱中,产生熟悉的感觉,从而体会到乐曲中的节拍、音调及强弱。由此,听力将会有所提高,有助于宝宝学习语言,增进记忆力、模仿力和专注力。更为可贵的是,能够促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让宝宝聆听周围的声音

如果你的宝宝刚刚出生,便应该逐渐引导聆听周围的声音及音乐:如能发出悦耳声音的玩具、风铃等等。
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雷雨声及雨滴声、流水声;各种昆虫、鸟类、家禽发出的鸣叫声。
各种交通工具的声音:如火车的隆隆轰鸣声、飞机的嗡嗡声;汽车、火车及轮船发出的鸣笛声。
让宝宝辨别家中亲人的说话声音: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及邻居的说话声音,辨别人们表达的不同情感,如高兴、生气、着急等。
如果你的宝宝已经大一些了,可以让宝宝闭眼听三种声音,即小铃、小鼓及木鱼。然后,请宝宝说出声音的发出顺序。
唱不同的歌曲给宝宝听,给宝宝听不同乐器的声音,如口琴、笛子、小提琴、钢琴、手风琴等;听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或交响曲。

玩能制造悦耳声音的游戏

当宝宝能和你一起玩游戏时,就可以和他一起玩能制造各种声音的游戏:如用小木棒敲击翻过来的桶、锅、盆、陶器以及各种能敲击出悦耳声音的用具。也可将沙子、小石头装入废弃的纸盒或不透明的小瓶中,让宝宝摇摇,听听会发出什么声音。
把多个装有不同体积水的瓶子,让宝宝用汤匙轻轻敲打,每个瓶子会发出不同的音高。
摩擦不同材质的东西,如搓玻璃纸、纸袋、塑料袋;把橡皮筋抻长后放开,就能够发出弦声。
有条件时,妈妈可敲打真正不同的乐器,然后,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排列出和谐的节奏。如先敲定音鼓“咚咚”两下,随后敲三角铁“叮”一下。这样,即可有序地排列出“咚咚叮——咚咚叮……的音乐节奏”。经常这样训练,能增强宝宝的节奏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