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当古长城遇到科技:在光影交织中焕新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当古长城遇到科技:在光影交织中焕新颜

引用
中国新闻网
1.
https://www.chinanews.com/cul/2024/10-21/10305008.shtml

长城,这座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与汗水的世界文化遗产,在科技的助力下焕发新生。从嘉峪关到山海关,从风速监测到激光雷达,科技正为长城的保护与传承注入新的活力。

金秋十月,有着“天下第一雄关”美誉的嘉峪关与巍峨的祁连雪山遥相呼应,关城内游客纷纷拍照打卡留念;关城外,与城内的热闹喧嚣不同,长城静静地向茫茫戈壁延伸。在嘉峪关长城第一墩附近,长城巡护员正在使用风速仪测量长城墙体底部风速。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长城保护研究所所长张斌介绍,长城墙体底部受到风雪和冻融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很深的掏蚀凹槽,可能掏蚀进去20多公分。因此,通过对墙体进行日常维护和夯补,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如今,在科技手段加持下,长城的细微变化都会被监测记录在案、精准修复,保护方式正从“抢救性”向“预防性”转变。在山海关,崇山峻岭中,长城如游龙般从崖顶逶迤而下,险峻非常;科研人员通过长期实地调研和筛选甄别,已经找到能有效防止雨水侵蚀的丝状蓝藻、并成功扩培至夯土类长城表面。而激光雷达、红外监测等先进技术,正在和360度成像机器人、无人机巡护监测等设备有机结合,助力长城保护,让古老长城虽历经风霜,依然壮美如画。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文化公园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刘文艳表示,长城的修建理念是因地制宜,不同地方采用不同材质。因此,在保护修缮时应秉承最小干预原则,尽量保持其原始面貌,对于完好的部分保持现状,对于受损的部分则要防止其发生新的风险,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对长城和文化遗产的尊重。

巍巍长城横跨15个省份,全长21196.18公里,本体遗存4.3万余处,存续时间超过2000年,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变迁,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精神的象征。2021年,《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颁布实施。在新疆阿克苏,今年建成开放的万里长城最西端乌什别迭里烽燧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超16万人次。在甘肃嘉峪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创新打造长城文化新的表达方式。大漠日落,夜幕下的嘉峪关关城流光溢彩,繁盛喧闹的丝路集市……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幕,在古老城墙上活灵活现,在光影交织中焕发新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