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牛区地名溯源:从古蜀金牛道到现代都市
成都金牛区地名溯源:从古蜀金牛道到现代都市
金牛区是成都市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区,其地名源于古代著名的金牛道。这条古道不仅是连接巴蜀与中原的重要通道,更见证了成都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的历史发展。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金牛区地名的由来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
金牛区部分区貌航拍(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金牛道的历史传说
金牛道是古蜀历史上首条见于史书的道路,李白在《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中写道:“秦开蜀道置金牛,汉水元通星汉流。”这正是关于金牛道的历史故事。
据《华阳国志》《蜀王本纪》《水经注》等古书记载,战国中后期,秦惠王见古蜀第十二世开明王朝国力衰退,蜀王荒淫无道,便欲伐蜀。但由于巴蜀之地易守难攻,李白在《蜀道难》中形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险峻的地势让秦惠王迟迟不敢发兵。
《明皇幸蜀图》,相传为唐代山水画家李思训所作,连贯地表现了蜀道行旅之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秦惠王利用蜀王贪图钱财、崇信巫术的品性,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计谋:他让人凿刻了五个巨大的石牛,并在石牛屁股下放置黄金,还为每头牛安排了专门的饲养人员。蜀人见之,以为是天上神牛,能屙黄金,报蜀王知之。蜀王得知后,派遣使臣到秦国请求秦王赠送五只石牛。秦王应之,但提出“不包邮”的条件,要求蜀国自行运回。蜀王大喜,派国中有移山倒海之力的著名大力士们前去运送,五丁力士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秦国的顺利入蜀创造了绝佳条件,这条拖送石牛的道路,就是古金牛道。而蜀王弃置石牛的地方被称为“金牛坝”。
明月峡古栈道“石牛粪金”雕塑(图源:看度时政 )
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遣张仪等率领秦军讨伐蜀国,灭蜀后置蜀郡。而秦军来蜀所经之路就是蜀国自己开拓的黄金通道——金牛道。
白马关景区内金牛古道注解说明(图源:腾讯网 )
金牛道的历史地位
金牛道从现在的金牛区天回镇出发,经德阳、绵阳一路向北到达汉中,全长600多公里。这条古道的要冲地位从其出现便已奠定:
- 向北,是古蜀地通往中原的唯一官道,是联系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的重要纽带;
- 向南,随着司马相如开发西南夷,促进了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南方丝绸之路的开辟。
古蜀道示意全图(图源:人民日报 )
金牛道的开辟,尽管让古蜀国的历史走到了尽头,却从此将三个“天府之地”:关中平原、汉中盆地和成都平原一贯而通。大批钱粮税赋源源不断由四川经汉中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获得衣食富足的基础保障,同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文明礼仪、管理体制也不断经此路传入四川,进而经四川传播到更偏远的贵州、云南、西藏等地,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
《天下第一蜀锦》局部图,展现了蜀锦通过南方丝绸之路外销之景(图源:四川丝绸博物馆 )
金牛道的历史见证
金牛道的开拓,不仅是一条交通要道,更是一条文化与经济交流的纽带。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以窥见这条古道曾经的繁华:
- 1957年出土于金牛区天回山东汉崖墓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其生动传神的形态向世人传递出了两汉时期商贾经济的繁荣发展和曲艺文化的兴盛。
天回山东汉崖墓出土的东汉击鼓说唱陶俑(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官网 )
- 2012年金牛区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世界考古发现中唯一的提花机模型,是汉代蜀锦技术达到巅峰的历史证明,它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使“丝绸之路”南起点有了丰满印证。
天回镇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提花机模型,现藏于成都考古中心(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 世界最早纸币交子制造地净众寺(位于金牛区通锦桥路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现已不存)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见证了成都平原金融商贸的繁荣与发展。
千厮仓钞版印样(宋钞版印样)(图源:交子金融博物馆 )
金牛区的历史沿革
金牛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后置蜀郡,在蜀王旧都一带置成都县。此后,金牛区经历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
-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朝在成都县东面设置蜀县。
- 唐至德二年(757年),因唐玄宗入蜀,升蜀郡为成都府。成都县址未变。
- 唐乾元元年(758年),蜀县更名为华阳县,金牛区境仍属成都县。
- 1921年,成都城区部分从成都县、华阳县划出,合并成立成都市政公所。
- 1928年,改成都市政公所为成都市政府,设立成都市;一市、两县并立。
- 1949年12月27日,成都地区解放。
- 1950年7月,将市辖14个区调整为8个区。
- 1951年8月,调整为6个区,成都县、华阳县部分地区划入成都市。
- 1953年,成都市设5个行政区,东城、西城、望江为城区,万年、龙潭为郊区。
- 1955年,龙潭、万年区合并设立为成都市郊区,郊区为金牛区的前身,区境为成都市郊区全部。
- 1960年7月18日,成都市郊区改设为成都市金牛区,面积404.9平方公里,区政府驻茶店子金府路。至此,金牛区正式建区。
- 1990年底,成都市行政区划调整,东城区、西城区、金牛区调整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5个城区。区划调整后的金牛区由原来的环成都市区一周,变为成都主城区的西北部,全区总面积108.32平方公里。
- 1991年1月1日,区划调整后的金牛区正式运行。1996年10月,区政府迁至沙湾路65号。2003年12月,成都市农垦局管辖凤凰山地区划入金牛区。
金牛区行政区划图1991年版(图源:成都市金牛区地方志办公室)
金牛区的现代发展
如今的金牛区继续发挥其交通和区位优势,以“天府成都北城新中心”为目标,依托成都站等综合交通枢纽,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成都北部的现代化新城。
金牛区由“道”而起,因“路”而兴。金,象征富裕、昌盛;牛,代表勤勉、务实。大道金牛,华章日新。大城崛起,其风正劲。金牛区将继续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金牛篇章中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