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教您如何应对小儿发热
“世界卫生日”教您如何应对小儿发热
随着世界卫生日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关注儿童健康,特别是如何正确应对小儿发热这一常见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发热的定义、三个阶段的表现和护理方法,以及如何根据风险区域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帮助家长更好地照顾发热儿童。
发热(fever)俗称发烧。正常人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经常保持动态平衡,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使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0℃或口腔温度超过37.3℃,昼夜体温波动在1℃称为发热。
宝宝发热不要紧张,是免疫系统在工作,只要针对宝宝症状做好相应措施,帮宝宝度过这几个阶段合理用药就好啦!先看看宝宝发热处于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体温上升期
表现:手脚冰凉,全身发抖。体温在正常和高热之间。会在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内迅速升高至高热期。是因为宝宝的皮肤血管和肌肉正在收缩迅速产热的原因
护理:
- 双手双脚搓热保暖,可以用热水泡脚(切记不要烫伤孩子皮肤)。
- 多喝温水,补充水分。
- 注意这个时期不要物理降温!
第二阶段:高热持续期
表现:全身皮肤发烫,体温达到最高。口干舌燥,呼吸心跳加快,全身无力。食欲不振。
护理:
- 调整室温,打包散热,适当减少衣物。
- 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使用降温贴降温。
- 补充水分,防止脱水
第三阶段:退热期
表现:大量出汗,体温下降,这个时候身体会通过扩张末梢血管以及出汗的方式来散热,呼吸心跳慢慢恢复正常,口渴,食欲不振持续存在。
护理:
- 勤擦汗,勤换干爽衣物,避免着凉。
- 根据宝宝需要适度保暖,调节室内温度。
- 补充水分和食物防止脱水。
儿童发热不单纯以体温高低和发热持续时间的长短来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可分区识别。只要存在“红区”的任何1个症状或体征,即被定为“高危”,存在“黄区”任一症状或体征,而无“红区”任一表现,则为“中危”,存在“绿区”的症状或体征,而无“黄区”及“红区”任一表现者,则为“低危”。
症状和体征 | 绿区——低危 |
---|---|
皮肤黏膜颜色 | 皮肤、口唇和舌头颜色正常 |
活动力 | 对外界反应正常、愉悦或微笑,清醒或可迅速唤醒,哭声正常有力或不哭闹。 |
呼吸 | 正常 |
循环和脱水状况 | 皮肤和眼睛正常,黏膜湿润。 |
其他 | 无“黄区”或“红区”的症状和体征。 |
处于“绿区”的发热儿童可在家中护理。
症状和体征 | 黄区——中危 |
---|---|
皮肤黏膜颜色 | 苍白(家长描述) |
活动力 | 对外界反应不正常、无笑容,长时间刺激能清醒或活动减少。 |
呼吸 | 鼻翼扇动,呼吸急促:6~12月龄呼吸频率>50次/分:>12月龄呼吸频率>40次/分;血氧饱和度≤95%(吸入空气)。 |
循环和脱水状况 | 心动过速:<12月龄 —— 心率>160次/分;12 |
其他 | 3~6月龄,体温≥39.0℃,发热≥5天,寒战,肢体或关节肿胀,肢体不能负重/不能活动。 |
处于“黄区”的临床表现,应尽快就诊。
症状和体征 | 红区——高危 |
---|---|
皮肤黏膜颜色 | 苍白、花纹、苍灰、发绀 |
活动力 | 对外界无反应、病态面容,各种刺激不能清醒、嗜睡、虚弱、哭声尖或持续哭闹。 |
呼吸 | 呻吟,呼吸急促:呼吸频率>60次/分,中等至重度吸气性凹陷 |
循环和脱水状况 | 皮肤弹性差 |
其他 | <3月龄,体温≥38.0℃,皮疹压之不褪色,前囟饱满,颈项强直,惊厥持续状态,有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局灶性抽搐 |
处于“红区”的临床特征,应立即就诊!
发热儿童服用解热镇痛药后,需评估其疗效,严重疾病时的发热对解热镇痛药的反应相对较差。
(注意:还是不太会评估要记得及时带到医院,让医生帮助你一起评估,千万不要影响宝宝病情哦!)
参考文献:儿童发热健康教育30问,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