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忙也别憋尿!你该知道的憋尿后果与改善方法
再忙也别憋尿!你该知道的憋尿后果与改善方法
在忙碌的工作或学习中,你是否经常因为各种原因而憋尿?虽然偶尔短时间的憋尿对身体影响不大,但长期或频繁憋尿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问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憋尿可能带来的危害,并提供改善方法。
排尿与憋尿的生理作用
一般而言,一个成人的膀胱容量为300~500毫升,小于两岁的小孩大约是130毫升,八岁儿童的膀胱容量大约达到300毫升。当膀胱内的尿液达到一定容量时,膀胱会向大脑发送信号,大脑则会告诉身体该上厕所了,同时尿道括约肌也会收紧,等到需要排尿时才会放松。
补充水分的同时也别忘了适时排尿。
憋尿可能造成的问题
当人需要憋尿时,膀胱和尿道的括约肌会紧紧闭合,防止尿液从尿道流出。偶尔短时间的憋尿对身体影响不大;但若憋得太久或经常憋尿,就可能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1. 疼痛
经常憋尿的人,膀胱和肾脏可能会感到疼痛;排尿时也可能造成疼痛,而且部分肌肉仍可能因憋尿而持续紧绷,可能导致骨盆底肌肉有抽痛感。
2. 膀胱松弛
憋尿会让膀胱扩张,久而久之膀胱的肌肉会失去弹性,无法正常收缩和排尿。
3. 泌尿道感染(UTI)
憋尿太久容易让细菌在尿道滋生,导致泌尿道感染,若细菌上行则可能引发膀胱炎、肾盂肾炎(肾脏发炎)。泌尿道感染的症状包括:
- 频尿
- 排尿时有灼热或刺痛感
- 骨盆或下腹部疼痛
- 尿液有浓烈的味道或臭味
- 尿液混浊、颜色异常、呈深色、血尿
此外,不常喝水的人更容易发生尿道感染,因为饮水不足,膀胱不满就不会通知大脑需要上厕所,原本在尿道的细菌没有被排出就容易繁殖,从而引发感染。
4. 肾结石
憋尿可能会增加肾结石等尿路结石的风险,特别是尿液中矿物质成分较高(如尿酸、草酸钙)的人更需注意。
5. 骨盆肌损伤
频繁憋尿可能造成骨盆底部的肌肉受损,尤其是尿道括约肌。尿道括约肌负责调控尿液排出,若受损严重可能会导致尿失禁。
有这些疾病更要避免憋尿
患有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功能异常或肾脏问题的人,更不应该经常憋尿,否则更容易发生感染或引发肾脏相关疾病。另外,前列腺肥大、神经性膀胱功能异常、泌尿系统神经受损、膀胱肌肉松弛等问题,也可能导致尿液残留,造成尿液排不干净的情况。
总是憋不住?4招憋尿方法训练膀胱
适度的憋尿其实也代表膀胱功能正常,而如果常有憋尿憋不住或太常感觉有尿意的状况时,不妨尝试训练膀胱,让膀胱容纳足够多的尿液才产生尿意、去上厕所,这样既能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又能降低憋尿的机会。
要训练膀胱,主要方式是尝试抵抗尿意,在有些尿意时先忍住不上厕所。可以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来抵档尿意,当做一段时间、尿意已逐渐增强后,就可以停止,达到训练的效果即可:
- 保持温暖,因为寒冷会增强尿意。
- 听音乐、看电视、看书、看报纸等,以分散注意力。
- 做动脑的事情,如玩游戏、拼图、解谜等。
- 坐着或站起来走一走。
虽然尿意可以通过练习来增加忍受度,但建议平时还是尽量不要憋尿太久、太频繁,否则可能引发上述各种相关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