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轨道交通正式运营前要经历的阶段,非专业人士“倔强”梳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轨道交通正式运营前要经历的阶段,非专业人士“倔强”梳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1298815_121405956

近日,官方报道了17号线新车型完成多项关键测试,调试进入冲刺阶段。今年,上海具备试运营的轨道交通项目共有三个,除了上述的17号西延伸,还有沪苏湖高铁及机场联络线。

那么,一般轨道交通正式运营前,需要经过哪些环节呢?周期大概多长呢?

轨道交通运营前的验收标准和流程

2023年3月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 55033-2022)(下文简称《规范》)中提到,城市轨道交通建成后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方可投入载客运营

  1. 完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单位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和竣工验收等;
  2. 不载客试运行时间不少于90天;
  3. 通过运营前安全评估。

2014年制定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管理暂行办法》(建质〔2014〕42号)中提到(下文简称《办法》),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验收分为单位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竣工验收三个阶段:

单位工程验收是指在单位工程完工后,检查工程设计文件和合同约定内容的执行情况,评价单位工程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符合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对各参建单位的质量管理进行评价的验收。单位工程划分应符合国家、行业等现行有关规定和标准。

(所谓的单位(子单位)工程,是指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大概可以划分为16项单位工程,如车站工程、区间工程、车辆段、停车场、基地工程及供电系统等,以车站单位工程为例,其又由多个子单位工程组成,如土建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装修工程等。)

项目工程验收是指各项单位工程验收后、试运行之前,确认建设项目工程是否达到设计文件及标准要求,是否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行要求的验收。

竣工验收是指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试运营之前,结合试运行效果,确认建设项目是否达到设计目标及标准要求的验收。

专项验收是指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和运行安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由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的验收。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所包含的单位工程验收合格且通过相关专项验收后,方可组织项目工程验收;项目工程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组织不载客试运行试运行不少于三个月、并通过全部专项验收后,方可组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可履行相关试运营手续

上文《规范》还规定,与列车运行有关的系统联调,应在行车相关区段轨道系统初验、供电系统初验、冷滑试验和热滑试验合格后进行

17号线西延伸的具体进展和预计时间表

我们以17号线西延伸为例来看一下。

今年6月13日,17号线西延伸(东方绿舟站-西岑站)工程建设迎来重大进展,全线接触轨受电、热滑成功、行车指挥权临管完成,标志着项目正式进入列车上线调试阶段,为后续综合联调、试运行演练以及年底开通目标夯实了阶段性基础。

今年6月21日,官媒报道,17号线新增列车10辆,已全部完成静态调试!

(去年12月,上海地铁第五十种车型——17A02被运入青浦朱家角基地,上海地铁迎来最新车型,车号:17030。)

今年7月3日,官媒报道,其中维保通号分公司已下发8辆列车的安全证书,1辆列车已完成上线试运行(这里的“试运行”我们判断应该是“上线调试”)。

根据《规范》所提到几个验收阶段,我们判断17号线西延伸应该已完成“单位工程验收”处于项目工程验收阶段。

本月3日,官媒在最新报道中提到,经过数月的紧张调试,该型列车已顺利完成多项关键性能测试,正式进入试运营前的调试冲刺阶段(报道原文)

我们认为上述这段话传递了两点意思:

  1. 说明尽管已完成多项关键测试,但目前仍处于(上线)调试阶段;
  2. 说明尚未开始“试运行”阶段。

基于上述判断。

我们认为,官方上述报道的某些措辞可能表达上不够精准,容易引发“歧义”。

原文报道中,“正式进入试运营前”的“试运营”,应该为“试运行”,即不载客试运行

差一个“字”,含义完全不同,官方文件规定,“试运行”为不载客列车运行;而“试运营”为按照开通服务水平进行对外载客服务测试。

另外,该报道最后的“上线试运营”,应表述为“上线联调或调试”更为妥当。

也就说,目前17号线西延伸项目应该处于“上线调试阶段”

轨道交通项目工程完工后至正式运营大致需要经历这些阶段:

试运行:试运行是指轨道交通工程完成项目工程验收后,冷热滑试验成功,上线调试完成后,开展不载客列车运行活动,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少于3个月

试运营:试运营是指空载试运行结束并顺利通过开通评估后,即按照开通服务水平进行对外载客服务,时间一般至少一年

正式运营:载客试运营至少满一年并全部甩项工程完工并验收合格,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可向主管部门申请正式运营,经综合评估及评审合格后,轨道交通线路即可由试运营转入正式运营

也就是说,需要对“试运行”“试运营”两个阶段实施状况,交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第三方安全评估机构开展安全评估;通过安全评估方可进入下一阶段。

那么,17号线西延伸预计何时能试运行呢?

上月,官媒在报道中提到,今年年底“开通”,我们理解这里的“开通”应该为“试运营”阶段。

施工单位指挥部的“倒计时牌”显示17号线西延伸工程通车时间为2024年11月30日

这里的“通车”时间,我们同样认为是启动“试运营”的节点,该节点与官媒报道的基本一致。

如果据此倒推至少三个月的“试运行”周期,那么,17号线西延伸工程最迟应该在8月下旬或9月初启动“试运行”,试运行周期至少三个月

此前,机场联络线(虹桥机场-浦东机场)也被报道提到,将于今年9月1日左右试运行,预计今年年底正式通车(虹桥机场-浦东机场段),即试运营。

而沪苏湖高铁方面,6月28日,在上海市松江区沪苏湖高铁虹七特大桥铺轨施工现场,最后一对500米长钢轨扣件安装紧固完成,标志着沪苏湖高铁全线铺轨全部完成。

该报道还提到,沪苏湖高铁预计今年7月底转入静态验收阶段,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在开通运营(试运营)前,需要经历至少三个月的试运行阶段

也就是说,从7月底至9月底两个月时间左右要完成静态验收,上线调试等作业,感觉时间上非常吃紧,这或许也是官方一直低调宣称年底具备开通运营条件的原因吧(而不是像其他路线明确说年底正式通车!)。

也就是,年底实际是否能启动试运营存在不确定性。

另外,我们在梳理过程中,还发现了法规对工期压缩的规定,大家此前对示范区线工期由“2028-2026-2028”的变化过程非常关注,今天我们也来分享一下法规层面对工期的要求。

《国办发〔2018〕号》条中规定,城市政府和相关企业不得不顾条件提前实施项目、随意压缩工期**。

2020年发布的《沪住建规范联〔2020〕11号》文规定(下文简称《2020-11号文》),勘察、设计和施工工期确定后,建设单位不得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确需调整且具备技术可行性的,应当提出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周边环境的技术措施和方案,且压缩幅度不得超过合同工期的15%,并经专家论证后方可实施

该文件主要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房屋建筑工程,其他类型的建设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另外,《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规定,招标人应依据相关工程的工期定额合理计算工期,压缩的工期天数不得超过定额工期的20%,超过者,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示增加赶工费用。

2024年3月,有领导在市级发布会上提到,示范区线预计2026年竣工。这意味着,该项目工期由此前的6年一下压缩至4年,相当于压缩工期高达33.33%

理论上说,上述两条法规应该按更严格的15%执行,但就算按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中提到的,压缩的工期天数不得超过定额工期的20%,也不能满足。

所以,今年5月,官方在回复市民咨询时提到,示范区线目前预计“2028年”竣工通车,等于又恢复到了最初的工期目标。

也就说,示范区线工期压缩至2026年应该是不符合现有法规要求的。

延伸阅读:

官方最新正式回应来了,示范区线预计2028年竣工通车

(以上内容解读仅供参考,一切请以官方报道或公示为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