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补中益气丸的历史与12种治疗疾病总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补中益气丸的历史与12种治疗疾病总结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06/10/28519132_1138623316.shtml

补中益气丸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它由宋代著名医家李东桓创制,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下陷等病症。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补中益气丸的组方原理及其在12种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公元1232年,元金战争时期,老百姓颠沛流离,饥饱无常,肠胃病成为当时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东汉著名医家李东桓认为这不是瘟疫,而是内伤,由此创制了补中益气丸。

补中益气丸的组方分析

成份:

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

方解:

  • 君药——炙黄芪: 甘温补升,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 臣药——党参、炒白术、炙甘草: 既增强君药补中益气之功,又除水湿。
  • 佐药——陈皮、当归、大枣、生姜: 既助君臣药补中益气,又理气健脾开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促进补力发挥。
  • 使药——柴胡、升麻: 助君药升举下陷之清阳。

补中益气丸的适用疾病

1. 脏器下垂

治疗原理:中医认为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脏器下垂。补中益气丸提升中气的作用有助于增强气的托举功效,改善脏器下垂。

2. 食少便溏

治疗原理:食少便溏的发生人群主要见于儿童、老人。多为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大便稀薄。补中益气丸善补脾胃之气,增进食欲,恢复人体消化吸收能力,对于食少便溏症状的改善的有着良好的作用。

3. 低血压

治疗原理: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的患者一旦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出现很严重的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晕厥等。补中益气丸补气的作用会产生升阳的功效,有助于低血压的辅助治疗。

4. 自汗盗汗

治疗原理:自汗盗汗的发生直接原因在于气虚引起的体表不固,因此治疗上常常以补气固表为主,补中益气丸补气的作用有助于固表,固表可以收缩毛孔,改善自汗多汗的情况。

5. 神疲乏力

治疗原理:脾气虚,会引起人体出现乏力懒言的症状。补中益气丸补脾胃之气,加速能量、气血在人体的回流利用,可以有效改善脾气虚引起的乏力懒言,精神疲劳等症状。

6. 伤口久不愈合

治疗原理:脾主肌肉,补脾胃之气有助于生肌的功效,生肌,即为促进伤口愈合的意思。补中益气丸首先补气,其次方中的黄芪还具有生肌的功能,从内在药理原因和外在药物原因都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7. 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原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补中益气丸有着良好的增强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可以起着辅助治疗的功效。联合金匮肾气丸补肾气,中医讲肾不纳气则喘,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肾气虚证能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展,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8. 心动过缓

治疗原理:症见心慌心悸而失眠多梦,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面色痿黄无神,纳差,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现缓弱的患者。补中益气丸补心气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心动过缓的情况。

9. 头晕耳鸣

治疗原理:头为清阳之府,清阳升不上去,不仅会头晕,还会耳鸣。这两种情况,补中益气丸补气升阳,有助清阳抬升,对于头晕耳鸣,都可以改善。

10. 肥胖

治疗原理:有一种胖是虚胖,它不是实胖,实胖是你实实在在的吃很多东西,导致的这个肥胖,虚胖的人呢吃的不多,但是非常容易长肉,而且常常觉得疲惫,明明没干什么体力活,但还是累,这也是身体内的气不足,运动不充分,吃下肚的东西,该吸收的营养没吸收,该排泄的垃圾没排泄,没被排泄掉的垃圾堆积在体内就变成了脂肪,补中益气丸把中气扶起来,人只要不虚,就不容易长肉。

11. 尿频遗尿尿失禁

治疗原理:尿频,很多时候是肾的问题,但《黄帝内经》里有不一样的治法,书上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就是说身体里的气不够,大小便就会跟着出问题,有的人是腹泻,有的人是便秘,有的人是尿频。

12. 习惯性流产

治疗原理: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研究表明,补中益气丸治疗免疫紊乱型习惯性流产能有效改善机体免疫状况,促进性激素的分泌。可以减少习惯性流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补中益气丸的主治功效及毒性评价》,时珍国医国药. 2021,32(10)
2.《基于网络药理学的补中益气丸抗疲劳机制研究》,世界中医药. 2021,16(23)
3.《补中益气丸干预气虚质的临床观察》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39(06)
4.《补中益气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妇幼保健. 2016,31(15)
5.《补中益气丸治疗习惯性流产150例》西部中医药. 2016,29(04)
6.《药理学》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2016:475-483
7.《中医学》北京:出版社人民卫生,2016:443-489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