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父母用自身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家庭教育|父母用自身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孩子的领航者到与孩子共同进步的并航者,再退居到孩子身后,成为鼓励他们不断试错、不断进步的护航者。而能否在孩子成长的相应阶段,成为相应的“领航者”“并航者”“护航者”,考验着父母的认知与智慧。
然而,父母并非全知和万能,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他们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辅导孩子学习力不从心”“不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等,如何以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孩子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又如何在他们解决问题之路上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这本身就需要家长建立成长型思维模式,不断刷新认知和方法,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以自身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孙云晓先生在《新家庭教育的十大愿景——新家庭教育是共同成长的教育》一书中所说:“父母教育孩子不是靠学历、收入和社会地位,而是靠教育理念、方法和能力。这三个要素构成的教育素质,不是先天获得的,必须依靠后天的自觉学习和实践。”那么家长如何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成长自己呢?有哪些具体的路径?阅读家庭教育书籍、聆听专家讲座、总结家庭教育经验……这些都是家长教育理念、方法和能力提升的重要路径。
小段老师:我改变了,孩子更优秀了
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当时在广东省的中山市举行。小段老师说本届年会唤醒了她的教育热情,改变了她的行走方式。回到家后,她坚持每天阅读,每天写作。为了让自己行走得更加坚定,她与山东的同在研究会的田志红老师相约,每天必须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并发在研究会的群里。她这样行动着,坚持着。阅读丰富了她的教育方法,写作充盈了她的教育实践,她的文章相继发表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她进步了,她引导学生的方式增多了,学生们更加喜欢她,更加喜欢她的教育方式。她的女儿看母亲每天这样坚持着阅读、写作,看到母亲的文章相继发表,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也想尝试一下。她主动要求像妈妈一样,写日记,每天一篇,遇到特殊情况,要么提前一天写好,要么第二天及时补上。小段老师给我们介绍时,说女儿已经坚持了近280天。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发现写作文没有那么难了,组织语言也变得相对容易了,更厉害的是她的文章也上了小学生的杂志。她为什么能够不断进步?她的母亲在强迫她写吗?没有,而是家长以自身的成长熏陶着孩子,促进着孩子的成长。
升锋校长:为了孩子,戒钓鱼戒应酬
作为家长,看到要参加中考的儿子成绩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会是怎样的心情?哪个为人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优秀呢?可是如何改变孩子,促进孩子的提高呢?
升锋校长意识到“最好的教育莫过于示范”,他没有强制孩子去学习,也没有给孩子讲一些空洞的道理。而是和孩子进行了一次交谈,在这次交谈中,他向儿子做了保证:将自己周末钓鱼的习惯改掉;饭后,孩子写作业时,他会认真地看自己喜欢的书。从第二天,他就开始了“戒钓行动”。而他从那天起,再也没有去钓鱼。每当晚饭后,孩子写作业时,他就会拿起自己喜欢阅读的书,开始了阅读;对于一些应酬,能推的坚决推掉。看到自己的父亲为了自己做出这样的改变,孩子怎会无动于衷?看到自己的父亲如此有毅力,孩子怎会懈怠?从那天起,孩子更加自觉了,也更加上进了。升锋校长介绍,孩子进步明显,如愿以偿地考上了他们所在市的重点高中。
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试图改变孩子的家长,是非常负责的家长。然而,孩子的改变并非一日之功,我们所能做的是去创设环境,“影响”孩子主动去“改变”。而这,离不开我们首先改变自身,我们自身改变了,孩子也会慢慢地改变。
爱看书的家长培养出爱看书的孩子,尊重他人的家长培养出尊重他人的孩子,做事有条理的家长培养做事有条理的孩子……著名主持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她朋友说过的、对她非常有启发的一句话:“其实你希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用自身的成长来不断地引领孩子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