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wden综合征:罕见遗传病的全面解析
Cowden综合征:罕见遗传病的全面解析
Cowde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多发性错构瘤,可累及皮肤、黏膜、甲状腺、乳腺等多个部位。该病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尤其是乳腺癌和甲状腺癌。本文将详细介绍Cowden综合征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概述
Cowde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是多发的错构瘤,即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异常组织团块。这些错构瘤可以是正常组织的异构现象,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组织过度生长的肿瘤,可累及皮肤、黏膜、甲状腺、乳腺、胃肠道及附属器等。男女之比为1:1.5,易发生癌变,主要为乳腺癌、甲状腺癌。
基本信息
- 就诊科室:肿瘤科
- 是否医保:是
- 英文名称:Cowden syndrome
- 疾病别称:Cowden病、多发性错构瘤综合征
- 是否常见:否
- 是否遗传:是
- 并发疾病:精神分裂症、脑膜瘤、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癌
- 治疗周期:长期持续治疗
- 临床症状:皮肤丘疹、乳头状瘤样病变、肢端角化、大头畸形、精神发育迟缓
- 好发人群:PTEN基因突变者,13-65岁人群
- 常用药物:阿达帕林凝胶、维A酸乳膏
- 常用检查:甲状腺超声、乳腺超声和钼靶、胃肠镜、钡剂灌肠造影、宫腔镜、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因
Cowde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疾病,与皮肤黏膜病变和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具有年龄相关的外显率和不同的表现方式。
主要病因是位于10q23的PTEN基因突变。PTEN基因是一种肿瘤抑制基因,具有诱导细胞周期停止和程序性细胞凋亡,调节细胞粘连、移动和分化的作用。其启动子的突变缺失可造成PTern蛋白合成异常,引起肌醇三磷酸通路调节异常,从而导致该病发病。
流行病学
Cowden综合征好发于13~65岁人群,通常在20多岁发病,男女之比为1:1.5。在Cowden综合征的易感基因被识别以前,统计显示其发病率为1:100000。自从相关基因确认以来,对同一人群的以分子基础的发病率估计为1:300000。由于识别这一综合征存在难度,所以发病率的数值很可能被低估,其在基因突变携带者中的发病率还未知。
症状
Cowden综合征具有年龄相关的外显率和不同的表现方式。临床常见不同部位的皮肤及黏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伴有面部丘疹、肢端角化症和口腔黏膜乳突样病变等。
典型症状
消化道病变:发生率较高,息肉主要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大小不等,多密集分布,也散在分布。食管内可见白色扁平样隆起小息肉。胃内可见丘疹样大小不等的息肉,表面为正常黏膜,息肉间黏膜粗糙不平。全小肠可见多发息肉,以十二指肠最多。
皮肤黏膜病变:好发于头面部皮肤,为多发性扁平小丘疹,也可见白斑、咖啡牛乳色斑等病变;口腔黏膜、牙龈可见细小的疣状小丘疹;四肢末端可见半透明的中央凹陷的角化性和小圆石样丘疹。
其他症状
此病患者还可表现为腹胀、大头畸形、精神发育迟缓及免疫力低下等相关症状。
并发症
甲状腺癌:有数据显示Cowden综合征同时患有甲状腺癌的概率为35%,以甲状腺滤泡癌最多见。常见症状为颈部发现肿块,固定、质硬,表面粗糙等,预后相对较好。
乳腺癌:临床多数患者以乳腺肿块为最早发现,常见乳腺癌的局部表现有乳头溢液、橘皮样改变,预后差。
子宫癌:发生风险相对较低,常发生阴道异常流血、排液和下腹疼痛,预后不良。
其他:少数可合并精神分裂症、脑膜瘤,临床表现为精神异常,更为罕见的合并眼睑部肿瘤。
就医指南
Cowde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的疾病,通常有遗传家族史,对于可疑家族史者应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积极干预治疗。对于头面部出现丘疹、色斑等,胃肠道息肉者应及时就医明确。
就医指征
出现皮肤黏膜病变,如头面部出现丘疹、色斑等、胃肠道息肉,合并其他器官的肿瘤者,基因分析提示存在细胞色素PTEN基因突变,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Cowden综合征优先就诊于肿瘤科。由于Cowden综合征涉及全身多个器官的组织异构现象,涉及不同科室,如妇科、头颈外科等。根据疾病本身的特点,需要不同科室医师协助诊治。
医生询问重点
-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皮肤病变、腹胀、腹痛、皮下肿块等)
- 起病多久了?
- 是否有遗传家族史?
- 是否有其他症状?
- 既往有无其他的疾病史(手术史、外伤史、过敏史等)?
需要做的检查
- 胃肠镜检查:对于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镜检查时临床医师的首选检查,其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病灶,并获取病变组织,诊断性能高。
- 钡剂灌肠造影:可发现结肠内有多发性息肉。黏膜线显示为粗糙的波浪形,平面上的黏膜残迹的轮廓为一系列杂乱无章的踪迹;或者在黏膜基底部形成特征性的黏膜带。
- 甲状腺超声: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超声检查能对其大小、体积与血流做定性和定量估测,对肿瘤的良、恶性可进行定性或半定性诊断,因此超声显像已成为影像检查甲状腺疾病的首选方法。目前通常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可进一步观察甲状腺血流分布和血流动力学,增加了对甲状腺功能的诊断依据。
- 乳腺超声:能清楚地显示乳腺各层软组织及其中肿块的形态、内部结构及相邻组织的改变。由于无放射性,可适用于任何年龄,尤其是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的乳腺检查。对X线照射有困难的部位(如乳腺边缘),可以作为弥补检查。对于乳腺周围淋巴结的检查效果也比较突出。
- 乳腺钼靶检查:全称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是诊断乳腺疾病的首选和最简便、最可靠的无创性检测手段。其痛苦相对较小、简便易行、分辨率高、重复性好,不受年龄、体形的限制,已作为常规的检查。
- 宫腔镜:可用于子宫腔内检查和治疗,是能直观、准确检查出妇科出血性疾病、宫内占位性病变或其他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 组织病理学检查:肠息肉可证实为错构瘤,但不是本征的特征。
- 基因序列分析:基因序列分析可从分子水平明确Cowden综合征,能够帮助确诊该疾病。该疾病的发生与PTEN突变相关,可能与BMPPIA基因突变有关。
诊断标准
Cowden综合征依据患者的遗传家族史、皮肤黏膜表现,结合钡剂灌肠造影和内窥镜检查,发现结直肠内的多发性息肉,再经病理活检证实为错构瘤病变及基因序列分析检测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 其他原发恶性肿瘤:随着人们对肿瘤认识的增加,认为肿瘤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如遗传因素、生物因素(巨细胞病毒、HPV等)、物理化学因素(如放射线、霉变食物)等相关。因此,容易混淆。Cowden综合征相关肿瘤,可通过基因测序等手段明确诊断。
- 胃肠道息肉病综合征:包括多种疾病,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病、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幼年性息肉病综合征等。多数胃肠息肉病有肠内和肠外皮肤表现,可通过病理组织学鉴别。
治疗
Cowden综合征一旦确诊,应该尽早接受医学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家族中有相关患者的高危人群,应积极主动对疾病进行了解,做到对疾病的早期管理。
治疗周期
Cowden综合征需要长期治疗,具体治疗周期根据病情而定。
药物治疗
对于皮肤黏膜的斑丘疹、皮肤角化等病变,需要皮肤科给予对应处理,如阿达帕林凝胶、0.05%或0.1%维A酸乳膏等。
手术治疗
Cowden综合征个别息肉若直径达1cm可行内镜下电凝切除术;若直径>3cm、反复腹痛症状、肠套叠应考虑手术治疗,手术包括息肉切除术、套叠复位术或病变肠段切除术。如怀疑癌变或确诊为癌变,应行根治术。术中应尽可能保留肠管,避免短肠综合征的发生。
预后
Cowden综合征常伴有其他预后不良性疾病,预后较差。因此,需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能否治愈
Cowden综合征只可对症治疗,缓解患者不适症状,不可治愈。
能活多久
Cowden综合征患者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存活时间较长,晚期发现且合并有恶性肿瘤,生存期往往不超过3年。
复诊
一经确诊,需长期随访。筛查中如果未发现镜下异常,可12年随访一次,息肉表现的建议每年12次。对于行镜下切除的患者,3~6个月复查一次。
饮食
患者应充分注意饮食,做到饮食合理,保持大便通常,还要适当补充优质蛋白等。
饮食调理
- 患者宜清淡饮食,饮食中适当添加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多食优质蛋白。
- 忌咸、辣、酸刺激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
护理
日常护理
- 患者还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做到劳逸结合。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 养成定期排便的习惯,排便时间不宜过长。
预防
Cowden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由于与甲状腺癌、乳腺癌、子宫癌等的高发病风险相关,因此对于家庭成员中已有确诊病例的高危人群,应接受遗传咨询,并进行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