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热知多少?一文读懂发热应对指南
儿童发热知多少?一文读懂发热应对指南
儿童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也是家长最为焦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从发热的定义、分类、处理原则、用药指导以及何时需要就医等多个方面,为家长提供全面、实用的科普知识。
儿童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儿童就诊的重要原因。通常将腋下温度大于等于37.3℃定义为发热。根据体温的高低,发热可分为4类:低热<38℃,中热38~39℃,高热39~41℃,极热>41℃。
当孩子发热时,家长往往手足无措、着急、焦虑,甚至病急乱投医。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儿童发热呢?搞懂以下几个问题,就能轻松应对儿童发热。
1. 儿童发热一定要就医吗?
答案是不。儿童发热最常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即俗称的感冒),其中最常见的是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具有一定的自限性,症状较轻时无需药物治疗。
如果儿童是中低热,且无明显不适症状,可以在家多饮水,注意休息,勤测体温。如果体温超过了38.5℃,可以口服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患儿未诉明显不适,可暂观察。
2. 儿童发热需要吃抗生素吗?
切记在发热初期没有配合血常规检查的情况下,不要给患儿吃“头孢类、阿莫西林、罗红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抗生素,也不要用“利巴韦林、地塞米松”灌肠。因为儿童发热大多为病毒感染,口服抗生素起不到作用,还存在滥用,徒增副作用。
利巴韦林在儿童中已被禁用;地塞米松为激素药物,不查明原因即用激素的情况下会掩盖病情,甚至会导致潜在结核的全身感染。在完善血常规检查后提示存在细菌感染时才需要吃抗生素。
3. 发热一定对儿童身体有害吗?
发热虽然是一个基本的病理过程,会让患儿感觉不适,但是发热也是机体抵抗致病因子的防御反应。发热时机体各种免疫成分增加,活性增强,因此,如发热在可控范围内,对机体是一种有效的保护。但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的发热,对机体是不利的。
4. 退热药何时应用?
儿童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即可口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既往有过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时即可口服退热药,以免体温快速升高出现惊厥。口服退热药物后大约在1个小时左右出汗,热退汗出,此时要注意擦汗,及时更换衣物和被褥,防止着凉。
5. 儿童发热时寒战怎么办?
发热前期儿童会出现全身不自主的抖动,这就是寒战,同时可伴随怕冷、手脚冰凉。此时体温处于快速的上升阶段,应适当保暖,喝点温开水,用热水袋将手脚暖热,注意测量体温,超过38.5℃时及时口服退热药物。
6. 儿童发热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① 儿童发热时出现惊厥,家长可将患儿的头偏向一侧,用软勺等稍硬材质的东西放至儿童口中,防止儿童将舌头咬破,血液倒流引起误吸,及时送医。
② 6个月以内的儿童从母体获得的免疫球蛋白不容易生病,所以6个月以内的患儿体温若超过38℃时需及时就医,尤其是3个月内儿童。
③ 儿童发热超过2天无明显好转,或发热时出现精神状态不好、饮食差、反复高热、咳嗽、颈部淋巴结肿大、眼睛球结膜充血、口唇发红、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本文内容主要参考自丁香园(DXY)的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