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是什么?核心步骤全解析!
设计思维是什么?核心步骤全解析!
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创新方式,通过理解用户需求、重新定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最终打造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本文将深入解析设计思维的五大核心步骤,并分享执行工具,助您轻松掌握设计思维。
设计思维的起源与脉络
“设计思维”起源于20世纪中期,其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在1969年出版的《人工科学》(The Sciences of the Artificial),首次以思维脉络来描述设计,强调设计是一种从多学科角度进行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过程。
持续发展至1990年代,IDEO公司尝试将该设计思维系统化,并开发了一套易于理解和应用的步骤和工具,使得设计思维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
设计思维的五大核心步骤
Step 1:同理(Empathize)
作为核心的第一步,"同理"旨在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行为和动机。设计师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来收集一手资料,进而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理解他们的痛点和期望。
Step 2:定义(Define)
收集到用户资料后,将这些资料整理分析,并转化为明确的问题陈述。这一步的目的是找出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而不是表面上的症状,设计师可以使用同理心地图、持份者地图等工具来帮助理清思路。
Step 3:创意发想(Ideate)
在创意发想阶段,设计师和团队成员会进行脑力激荡,提出大量的解决方案,该阶段注重的是自由发挥的想法,故基本不批判想法与方案,从中筛选出最具潜力的方案。
Step 4:原型(Prototype)
原型设计是将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在这一步,设计师会制作低保真的原型,这些原型可以是简单的手绘草图、纸板模型或数字模拟,它可以帮助设计师快速测试设计思路、从中获得反馈,进而以最小成本完成设计方案的调整。
Step 5:测试(Test)
最后一步,设计师会将原型交给实际用户进行测试,收集他们的反馈。目的是检验产品或服务是否精准打击痛点,并利用这些反馈来优化产品,一步步回溯步骤进行迭代更新。
你可以学习的设计思维执行工具
设计思维强调它以"人"为本,故从何种思维角度出发就非常重要,下文将分享几种能帮助我们更了解用户需求的设计思维执行工具。
同理心地图(Empathy Map)
同理心地图是透过换位思考,站在用户角度去预设立场所的方式。它主要分成六大区,想法或感觉、听、看、说或做,此区帮助我们厘清用户目前身处的环境,并根据这些信息,发现他们面临的困难、需求区域。
以下将以设计一款新型健身App作为简易的例子:
目标用户:职场人士。
想法或感觉:常感到压力大,对健康状况担忧,希望在忙碌的工作中找到保持健康的方法。
听:朋友和家人建议要少喝酒应酬、医生建议每日至少30分钟的运动。
看:运动环境中看到的健康饮食广告、他人使用的健身应用竞品。
说或做:经常说自己没有时间运动、试图保持健康饮食,但难以持续。
困难:缺乏时间和动力、担心长期健康问题。
需求:一个能够适应忙碌日程的健身解决方案,简单易用,能够提供实时的健康建议和动力。
持份者地图(Stakeholder Mapping)
这项工具能帮助设计师辨识、分析所有持份者的观点、需求和动机,有助于全面理解问题点。而所谓持份者包括客户、员工、合作夥伴、监管机构甚至是竞争对⼿。
持份者地图的应用步骤:
识别持份者:列出所有可能受到设计决策影响或对设计决策有影响的持份者,包括内部和外部的个人或团体。
分类持份者:根据持份者的影响力、权力和利益程度将其分类。例如,将持份者分为高影响力/高利益、高影响力/低利益、低影响力/高利益和低影响力/低利益四类。
理解持份者:对每个持份者进行深入分析,了解他们的需求、期望、担忧等影响。这通常会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来完成。
绘制关系图:视觉化持份者之间的关系,展示他们如何互动以及如何影响设计过程。这有助于理解持份者之间的动态,找到潜在的合作机会或冲突点。
优先排序:最后,根据持份者的影响力进行优先排序,决定谁需要优先关注和管理。确保资源分配、策略制定能有效率地进行。
结语
一个富有设计思维的设计作品,不仅只是好看而已,同时也要精准地击中用户痛点、完整且有效率地执行设计过程。设计思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概念,其核心理念和方法论具有长期的参考价值。
本文原文来自Puddle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