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在这件事上,能打败长三角的只有历史上的长三角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在这件事上,能打败长三角的只有历史上的长三角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14A06B6Y00

长三角地区,这片以“水乡”著称的区域,其历史变迁见证了从传统水乡到现代都市的转变。从上海的肇嘉浜到无锡的弦河,从苏州的东山半岛到江苏兴化的“锅底洼地”,这些城市和地区的演变,不仅是一段地理变迁史,更是一段充满人文气息的文化记忆。


杭州、合肥、苏州、淮安、嘉兴、泰州……长三角众多历史文化名城都有着“水城”的美誉。从港汊纵横的里下河地区到湖荡相连的太湖平原,长三角各地的“水乡”特质是普遍性的。从地域上看,长三角是全国最合适被称作“水乡”的区域。在“水乡”身份的贴合度上,能打败长三角的只有历史上的长三角。


坐拥淮河、龙子湖的水城蚌埠

肇嘉浜路位于上海徐家汇繁华地带。肇嘉浜本是一条穿越上海老城厢的河浜,而且还曾是非常重要的运粮河道,在近代则是法租界和华界的界河。但近代化的生活方式深深影响了这条河流的命运:大量生产、生活垃圾与废水进入肇嘉浜,水质日渐恶化,河道日益淤浅。最终,肇嘉浜在1954年被填平,一条宽阔的肇嘉浜路延续了它的历史。

肇嘉浜是上海河流变迁中的一个典型,与其命运相似的还有方浜、陆家浜、薛家浜、寺浜、陈家浜、打铁浜、周泾、柳营港等等,其中大部分河浜被填平后并没有像肇嘉浜那样把河名移用在路名上,如寺浜是现在的大田路,姚家浜成为新闸路,大名鼎鼎的洋泾浜融入了延安东路的繁华之中。

原来,高楼林立、灯火辉煌的大都市也曾是遍布河浜的江南水乡,这对整个长三角而言只是最寻常的一幕。海门女作家陆星儿幼年移居上海,在大都市中总是怀想家门口那条令她魂牵梦绕的大河,直至一天带有仪式感地去访旧,却发现河流已经被填平,她因此写下散文《梦中的河》,阐述自己的这种乡愁。事实上,填河筑路造房在过去是常态,几乎每一座被称为“水城”的城市在更早的年代都有着更浓郁的水乡情调。

往昔的无锡,老城区中心地带曾有一条弦河,绕着东城墙又有一条弓河,弦河、弓河之间排布着一箭河、二箭河,直至九箭河。和肇嘉浜一样,这些密密麻麻的河流也于上世纪中期被填平,成为一条条道路。


无锡中山路位置曾是“弦河”

很多古城的核心地带曾经拥有着水流不息的场景。南京下关热河南路,隐藏着护城河的故事;穿越扬州古城的汶河路,传承着汶河的记忆;在苏州锦帆路,可以遥想锦帆泾的风帆往事。嘉兴护城河、绍兴府河、南通市河、镇江关河、杭州浣纱河……古城里“沧海桑田”的故事此起彼伏。


扬州汶河路文昌阁夜景

然而比起旧城里的河道,长三角乡野中的河港、湖荡、洼地的变化还要剧烈。太湖岸边的苏州东山半岛以及无锡马山半岛曾是四面环水的洞庭东山和马迹山,自然变迁与围湖造田使得水域缩小,岛屿成为半岛;早期的昆山到苏州之间,满目皆是浅水,没有陆路通行,这种面貌是如今在京沪高速路上驱驰的人们所难以想象的;2024年12月被评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江苏兴化,其城区被人们形容为“从水里捞出的古城”,整个兴化市也被称作“锅底洼地”。

应当承认的是,从水资源丰富性上看,过去的长三角明显比现在的更具水乡特色。但在传统年代,城内水域卫生环境堪忧,乡野之地水患泛滥。从宜居角度上看,今日长三角才是名副其实的水美之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