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生孩子,这是一个问题
生不生孩子,这是一个问题
生不生孩子,这是一个问题。从生育决策到母职挑战,从家庭关系到社会地位,两位女性主义学者历时五年深度访谈四十多个家庭,用真实故事、深刻分析和动情笔触,呈现中国家庭的婚育实景。
电影《出走的决心》剧照
母职困境隐藏在母爱神话的光环之下,育儿的“代价”往往是未知和被遮蔽的。在电影《出走的决心》中,人到中年的李红痛苦感悟“不想再等了”,决心出走。然而出走是唯一的出路吗?可她的女儿晓雪仍被困在这条女性代际传递的链条上。究竟是女性缺乏出走的决心,还是母职之困根本无法摆脱?
《新生育时代》是国内首部从性别视角聚焦生育问题的著作,带你走进中国女性当下的母职故事。沈洋与蒋莱,两位女性主义学者,历时五年深度访谈四十多个家庭,用真实故事、深刻分析和动情笔触,呈现中国家庭的婚育实景。从生育决策到母职挑战,从家庭关系到社会地位,作者结合自身经历,探讨婚育角色背后的爱、困境与慰藉。原来家庭才是权力斗争最隐秘的场所。
个人经历:生育如同加入“黑社会”
作者蒋莱生于1970年代末,有一个00后孩子。她和1980年代中期出生的沈洋老师,都是在上海高校任教的女学者。两人因对生育、母职、职业发展、社会角色、性别关系等议题的共同兴趣而合作研究。
作为改革开放同龄人,蒋莱的成长伴随着国家面向世界的大门逐渐打开。在她那个年代,“不婚、不育”几乎是不存在的概念。新世纪初,蒋莱本科毕业获得保研资格,母亲既期待她事业有成,又担心高学历和事业心会吓退追求者。研究生毕业后,蒋莱意外怀孕,周围的人都认为“既然早晚要生,晚生不如早生”,但生育后的生活远比想象中复杂。她借用亦舒的“婚姻犹如黑社会”论来描述生育后的感受:“没有加入的人总不知其可怕,一旦加入又不敢道出它可怕之处,故此内幕永不为外人所知。”
相比之下,沈洋拥有令人羡慕的求学经历,30岁就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拿下博士学位,回国后任教于顶尖高校。在外人看来,她是标准的人生赢家,但实际上婚后生活陷入“一地鸡毛”。她对生育动机和行为有着更为强烈的反思性,擅长把生育放在社会和时代的结构化图景下考察。
学术研究:生育如何改变了女性
蒋莱的研究兴趣源于“二孩时代”开启后对中国社会和中国女性的新认识。她申请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单独二孩政策对妇女就业的影响研究”获得批准,走上了以学术探索化解自身纠结的道路。几年间,她和沈洋不仅完成了“二孩三部曲”论文,还延伸出一批媒体文章。期间,蒋莱最终没有选择再生一个,而沈老师在纠结之后决定生育,晋升为“新手妈妈”。
调研发现:40余个家庭的故事
细细数来,她们调查和研究过的家庭,已经达到40余个,访谈超过60次。在一次次碰撞交流中,她们与受访者一起讨论了生育的动因和时机,生育前后的期待和失望,初为人母的挑战和压力。每一次生育经历,以及当下自己和职业、和父母、和配偶、和孩子(们)的关系与联结状况,分享这一路上的成就与缺憾、欣慰与辛酸、痛苦与成长,和对未来的想象、对孩子们的教育理想、对年轻人的忠告建议。
英国作家蕾切尔·卡斯克在《成为母亲:一名知识女性的自白》中说,“母性是一座与外部世界隔离开来的围城”“孩子的出生不仅将女人和男人区分开来,也将女人和女人区分开来”。当中国社会郑重宣告三孩时代的来临,或许是时候打开围城,让更多人领略其中各色姿态、杂陈五味。生?不生?生几个?对这些问题不同的回答,固然会通往相异的人生,但作为占据人口半数的女性群体,她们相信思想交汇、情感交融是身为命运共同体建立联结的最好方式,也是异性恋家庭中与对方性别——孩子们的爸爸互动和沟通、理解与体谅的携手并进之路。
纵观当下的文化市场,涉及生育主题的作品,不是孕产胎教,就是亲子百科,知识生产看似源源不断,核心理念却完全是以孩子为中心的延展。似乎一旦进入为母通道,女性的身心价值便完全服务于孩子的福祉,除了孕育生养一个(或更多)好孩子,以孩子的价值代表自己的价值,她自己会遭遇什么、失去什么、选择什么、成就什么,都不重要。今天年轻女孩中蔓延恐婚恐育思潮、城市妈妈纷纷加入鸡娃大军,都和如此狭隘化、密集化、单一化的母职氛围有关。
在这本书中,两位作者凭借研究者的敏感性和使命感,力图对新时代下的母职做立体而充分地探讨。她们的研究聚焦于妈妈们如何理解和实践母亲角色,包括职场妈妈在工作与家庭间寻求平衡、全职妈妈的家庭回归之路,以及二孩妈妈再次成为母亲的故事等等。但她们也注意到,书中的妈妈们多来自城市中产或富裕阶层,拥有高学历和房产,这限制了她们对更广泛母亲群体的覆盖。她们遗憾未能展现更多普通母亲的境遇,同时意识到,当今母职的履行对她们笔下的妈妈都如此不易,那么对于更多不具备这些“优势”的女性来说,她们所面临的生命之重更是何其严峻。
在对生育女性的要求远远超过支持的转型时代,在家庭友好、妇女友好、生育友好文化还任重道远的阶段。她们一起探讨家庭与工作关系,反思两性角色与父母职差别,想象新型代际联结的模样,推动性别平等加速发展,希望为所有已为人父母与将为人父母的读者打开一个认识“生娃黑社会”的新视角。
生,还是不生?看完之后由你决定!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