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在“公园”里的百年老校!浦东喜添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跟着小布去探校→
建在“公园”里的百年老校!浦东喜添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跟着小布去探校→
近日,上海浦东新区的高桥中学正式成为新晋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所拥有113年历史的百年老校,以其独特的校园环境、丰富的课程体系和优秀的师资力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百年古树、文脉绵延。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高桥镇核心区域,就有这样一所“建在公园里的学校”——上海市高桥中学。113岁“高龄”的它,近期正式官宣成为新晋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
这所肇始于1911年的百年老校,新时代办学有哪些特色?在沪上罕有的园林式、书院式校园中读书成长,于师生而言,又是怎样的体验?跟随小布的脚步,一起去探校吧!
小桥流水高桥园
文脉绵延育“君子”
走进高桥中学的校门,人间四月天的芬芳扑面而来,小桥流水、鸟语花香,宛如置身于公园。绿油油的草坪中央,两层楼高的樱花树满树芬芳;宿舍楼旁,阅尽四百年沧桑的桂树老枝抽出了新芽;入列上海古树名录的枫杨树静默伫立……草坪上那块“民国时期高桥公园”的石碑,是学校百年未曾离开滥觞地的纪念;4处区级保护文物单位的牌匾,是校园深厚人文底蕴的见证。
午休时分,静谧文气的高桥园热闹起来。古亭飘出美妙的钢琴乐曲,热爱音乐的学生在此放松身心;镇校之宝——国内现存第一块航运御碑明朝永乐御碑前,喜欢历史的学子热烈讨论;胡苑、余园里,手不释卷的学生静心阅读;越秀、宝界、存心、清溪,造型各异的石桥静卧碧波,串起校园里“一碑、二苑、三亭、四桥”的十处胜景。
“第一次走进高桥园,我就喜欢上了这里。”说起自己的学校,刚在此就读一学期的高一学生朱君浩和去年夏天从这里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的仝峻华,不约而同表达了对校园的喜爱之情。在他们看来,能“在公园里读书”、浸润于文脉中熏陶,有绿意书香陪伴三年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是一种难得的幸运。
小桥流水高桥园,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深厚的人文底蕴相融相契。早在1946年,高桥中学便已成为全市18所市立中学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的第一任校长由著名历史学家程应鏐担任;而西泠印社社员金石书法家王京簠、担任过吴宓助理的燕京大学毕业生高长山、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生张尚琼等众多名家才俊,也曾先后来校任职任教。建校113年来,先后有近4万名优秀毕业生从高桥中学走向社会,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火箭发射测控专家张飞碧、书法篆刻家凌士欣、美术史家徐建融、中国第一位穿越北冰洋的女性驾驶员白响恩等卓越校友。
如今,在这所跨越两个世纪的百年老校里,文脉持续绵延,书声依旧琅琅,老树又发新枝。高桥人静心梳理历史积淀,试图从学校历史、教育现实和学生未来的链接中探寻改革方略,致力于培养文质彬彬、和而不同、兼济天下的“现代君子”。学校专设“君子奖”,4年来就有近900人次学生获奖。“崇德君子奖”“明礼君子奖”“自强君子奖”“善思君子奖”“公益君子奖”“勤俭君子奖”“才艺君子奖”“行健君子奖”……每一个奖项名称背后,既有深厚文化底蕴,也满载着对“现代君子”的殷殷期待。
积学精业读书地
架起“理趣——立交桥”
“为学以理、积学精业”,这是高桥中学每一名师生都能脱口而出的百年校训。在探寻普通高中高质量发展、改革育人方式的实践中,高桥中学以课程建设描绘育人蓝图,在创造性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的同时,试图探寻如何把办学优势及特色与其相融合,设计了并绘制了高桥中学“理趣——立交桥”课程结构和课程图谱,探索打造“理趣——原动力课堂”,努力“把教育理想做出来”。
“‘理’是课堂文化的精髓所在,‘趣’是课堂文化的生动体现,‘原动力’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沈正东校长介绍,该校以学情为出发点,设计了基础级课程、发展级课程、研创级课程和书院级课程,寓理于趣、以趣生理,为学生架起成长之桥、成才之桥。
高一学生朱君浩就读于理科创新实验班,入学第一学期便接触到了书院级课程。在周五下午的高桥园里,他跟随复旦大学的教授神游辛弃疾的古诗词世界,聆听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解析有趣有用的生物学……“我们还能面对面向大学教授提问,说出自己的思考!”既擅长理科又喜欢历史的朱君浩对这样的课程直呼“过瘾”,他坦言借此打开了眼界,初步了解了学术世界,对于自己的专业选择也有了更多思考。如今的他,已开始期待高中的第一个暑假,能去心仪的同济大学参观访问。
在高桥中学“理趣——立交桥”课程图谱上,自主体验式德育课程群、以环保创新为核心的科技课程群,和以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民族文化课程群,三大板块整体构成了学校生态特色课程群。
对于高桥园中的200多名新疆部学生来说,民族文化课程群让他们在“第二故乡”找到了“家”的感觉。在老师的带领下,新疆学生走进千年古镇高桥的诸多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景点,了解高桥绒绣、海派剪纸等非遗的前世今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开展了城市景观研学、打卡都市地标、寻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亲身体验现代都市的当代文化。甲辰龙年春节,部分新疆学生代表还走进徐建融史学馆,和宣家鑫、校友徐建融等知名艺术家一同以笔墨为媒,书写新年的美好愿景。
课程寻理、课堂达趣,培核心素养、育“现代君子”。在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过程中,高桥中学曾举办了面向全市的“双新”展示活动,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高度肯定了学校在课程建设和课堂实践上的积极探索。
百年老校绽芳华
家园文化“人”为本
小布发现,高桥中学的相当部分教师有着“双重身份”:他们曾是这里的毕业生,后又回来任教。“这是因为我们对母校都有很深的感情,这里有一种我们熟悉眷恋的家园文化。”2017届毕业生唐家璐就是如此,2021年她从华东师大师范类专业毕业后,站上了母校的讲台,成为一名数学教师。
学校为唐家璐这样的职初教师配备了“双导师”带教——她跟着班主任导师俞老师学习如何管理班级,跟着学科导师朱老师学习如何站稳讲台。她还参加了学校为50名青年教师特设的“清溪书院”, 在每月一次的教育沙龙上开展头脑风暴:“理趣”教育如何融入课堂?在线教学如何更加有效?每个议题既有实用性又有启发性。此外,“清溪书院”还请来专家,提供课堂、课程、科研一条龙的指导。浸润于正气向上、和谐共生的高桥人文家园文化之中,唐家璐快速成长,不仅站稳了讲台,还在2022年度上海市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拿下二等奖。
“助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百年老校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沈正东介绍,该校140多位教师平均年龄41岁,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量的50%。“清溪书院”受到青年教师欢迎,如今受益面已扩大到了高桥中学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它已成为集团青年教师共同学习、实践、展示、提升的平台。该校聘请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的10位知名一线特级、正高级教师作为校外指导专家。还成立了“书院式导师团队”,针对不同教师群体,“一人一策,一对一帮助”。
近四年来,高桥中学的教师队伍不断提质增能:新增特级教师2人、正高教师2人,27位教师晋升中、高级职称,12位教师被评为浦东新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高桥中学党总支书记赵文秀介绍,学校以传承“高桥好家风”为主线,推出一系列家园文化系列活动:组织“遇见高桥、高桥新声、相逢高桥”新教师入职专栏介绍,让新教师有“家的责任感”;坚持“家风传承,身边榜样”优秀教师、教研组表彰,让教职工有“家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在学校公众微信号设置“我和母校共成长”“问道校友”等栏目,让校友有“家的依恋感”……通过校园故事、学校历史、优秀校友展示,用“家文化”感召师生,营造了积极向上、和谐共生的精神家园。
“如果没有遇见汪老师的物理社团,我的人生也许是不一样的。”去年夏天毕业于高桥中学的仝峻华,如今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他在高一第一学期,就参加了物理学科正高级教师汪大勇所带的社团。“汪老师完全刷新了我对物理学科的认知!”仝峻华笑言,正因为觉得物理太有趣了,他在心里种下了学习相关专业的梦想,并最终顺利通过了强基测试,考入理想学府。
高桥中学的家园文化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是指教师,更是指学生。开创“学长制管理”,引导高年级学生服务新生;实行全员导师制,高一学生可自选导师,并和新疆部同学自愿结对;探索学生全息化成长记录,教师尝试用“印象笔记”绘出学生的“一生一档”;开设职业规划课程,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引导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关注社会需求,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这一系列创新举措,均以成就学生为核心目标,力图以人文气息涵养品格、以实践活动弘扬个性,培养文质彬彬、和而不同、兼济天下的“现代君子”。
2024年的春天,这所百年老校再绽芳华:入列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实至名归、水到渠成!”原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特级教师赵才欣给出了这样的评价:“办学文化之厚实积淀、课程教学之深耕达精,以及育人成果之名声高稳,都让高桥中学无愧历史名校品质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担当。”
小布获悉,位于浦东外高桥森兰板块的高桥中学新校区今年将开工建设。建成后学校办学规模将扩容至少1倍。这所有着深厚积淀的百年老校、也是最年轻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上持续向前。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