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巩的太爷爷是冯国璋,还担任过民国大总统,但是他的爷爷更牛
冯巩的太爷爷是冯国璋,还担任过民国大总统,但是他的爷爷更牛
著名相声演员冯巩,每年春晚都会用他那句经典的“我想死你们了”给观众带来欢乐。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位深受观众喜爱的艺术家,其家族有着显赫的历史渊源。
冯巩的曾祖父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代理大总统冯国璋,而他的祖父冯家遇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冯家三代人,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冯国璋:北洋三杰之一
冯国璋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北洋三杰”,曾担任代理总统一职,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小时候,冯国璋家里穷,他爹没考上秀才,疯疯癫癫的,脾气也暴躁,对老婆孩子一点都不好。那时候的冯国璋,日子过得苦,不过他很有志气,就想着要干出一番大事业,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他脑子很好使,又肯下功夫,所以私塾成绩一直很拔尖。可他运气不好,书读了不少,就是考不上秀才。
1884 年,冯国璋经叔父介绍,到淮军聂士成部当兵。因为他能写会算,为人义气,所以在军中常帮人写信记账,人缘很好。第二年,他就被推荐到天津武备学堂深造去了。
争气的冯国璋,1890 年,从学堂毕业,成绩优异。
毕业后的冯国璋继续给淮军名将聂士成当差,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冯国璋因为谋略过人,绘制了一份详细的军用地图集,得到了聂士成的赏识。
接下来,冯国璋以驻日大使随员的身份,去日本学习,他在学习期间,深入研究了日本的崛起历程,编写了好几本兵书。
回国后的冯国璋被袁世凯相中,他的军事才能得以施展。在袁世凯的帮助下,冯国璋官运亨通,一路高升,先后担任军政处总办、北洋军统制、陆军军咨部军咨使等职务,成为袁世凯的得力助手。
后来,袁世凯称帝,企图复辟帝制,这引起了冯国璋的不满,两人关系逐渐疏远。1916 年,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内部出现了派系之争,主要分为三派:段祺瑞的皖系、冯国璋的直系和张作霖的奉系。
1917 年,段祺瑞赶走张勋复辟后,黎元洪宣布辞职,副总统冯国璋就任代理总统。虽然他掌握着实权,但北洋政府的内斗仍在继续。后来,他在与段祺瑞的几次较量中败下阵来,被迫下台。
但后来,徐世昌继任总统,他邀请冯国璋出山。可没多久,冯国璋就病逝于北京,这位杰出的军事家从此离开了人世。
冯家遇:实业救国的典范
冯国璋位高权重、家财万贯,但是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在他的严格要求下,冯家的家风非常纯正,也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冯国璋的儿子很多,其中最被看重的是冯家遇,也就是冯巩的爷爷。
父亲的产业规模庞大,冯家遇的家境可谓是得天独厚,他在成长过程中接受到了优质的教育,并且接触到了新颖的思想,这些经历为他今后的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
少年时,父亲把冯国璋送进了武备学堂。这个学堂是清政府为培养军事人才而建的,冯国璋是学堂的负责人之一。
军事学堂由清政府承办,贵族子弟云集,里面有不少皇亲国戚和名门望族的孩子,但冯家遇并不像其他人那样迷恋权力,也没想过靠父亲的名声为自己镀金。
他在学堂上学时,特别低调,深藏不露,以至于很长时间都没人知道他是冯国璋的儿子。
听了教员的讲解,冯国璋心痒难耐,没等他说完,就迫不及待地翻身上马,挥舞马鞭,一通乱打。
这番操作吓得教员够呛,因为当天有高级官员前来视察,其中就有冯国璋。这要是出了岔子,那可不得了。但此时意气风发的少年却骑着白马,英姿飒爽,吸引了冯国璋的注意。这仔细一看,不得了,这不是自己的儿子嘛!冯国璋顿时骄傲得不行,直夸冯家遇。大家这才知道,原来一向低调的冯家遇,竟然是冯国璋的儿子。
父亲位高权重,一手遮天,但冯家遇却完全没有富家公子哥的傲气和跋扈。他从不仗着父亲的权势欺人,反而温文尔雅,颇有文人风范。他睿智豁达,心中更有一份民族大义。
冯家遇虽然毕业于军事学堂,但他不想像父亲那样当官,而是选择出国留学,去德国柏林学习化学冶金专业。
冯国璋没有反对儿子的想法,因为他曾两次被派往日本学习。在那里,他看到了西方文明的进步,也看到了日本从弱小变得强大的历程。在新思潮的影响下,他认为中国要想繁荣昌盛,就必须向西方学习,所以他给冯家遇报了德文班,并全力支持他的决定。
冯家家风严谨,冯国璋觉得给儿子太多钱会让他养成不良习惯,所以他没给冯家遇提供留学费用,只靠清政府的补贴和自己打工挣钱。也正因如此,冯家遇更加独立,父亲的势力衰退后,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家道中落。
冯家遇的传奇经历
冯家遇在国外留学的那几年,深刻认识到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差距。他深刻意识到,要想实现国家的富强,就必须进行由内而外的彻底变革。
之前,冯家遇在天津买了个院子,要装修,得买油漆。他去店里,伙计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告诉他今天周六,油漆只卖给外国人。冯家遇一听就来气了,这帮人真是崇洋媚外,连买个油漆都得看人脸色,他一气之下扭头就走。
后来冯家遇跑遍整个天津,都没发现有国产油漆,这让他下定决心创办企业,生产中国自己的品牌油漆。
为了创办企业,首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冯家遇为此忙得不可开交,四处筹措资金。就在他东奔西走之际,突然传来了父亲在北京去世的噩耗。
冯家遇和兄弟们匆匆赶到北京处理父亲的后事,管家却告诉他们,冯国璋没有留下任何遗产。
事实上,冯国璋生前十分贪财,他忙于国家大事,把偌大的家财交给管家打理,管家趁机中饱私囊。在冯国璋死后,贪心的管家还想将冯家的家财都据为己有。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大性格软弱,老二身体不好,老三冯家遇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下面还有两个弟弟,年纪都还小。
父亲是个老江湖,在官场混久了,这点猫腻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不,一眼就发现账目有问题,立马就拿出证据,把管家贪污的钱给要了回来。这也为他以后做生意提供了资金支持。
盖好厂房,买好设备,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摆在冯家遇面前的最大难题是研发油漆。
冯家遇为了找油漆方面的专家,四处打听。后来,他听说天津有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教授,研究的正是油漆专业,高兴坏了,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高人”。
于是,冯家遇多次拜访,虚心请教。教授没有拒绝他,而是倾囊相授。冯家遇有冶金专业基础,学起来轻松上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冯家遇回家开始实验。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冯家遇成功研制出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桶油漆,并将其命名为“猫牌”油漆。
他创办了东方油漆厂,之后不断发展壮大,相继建立了保定电灯厂、天津恒源纱厂等企业。老百姓知道这是民族企业后,纷纷踊跃购买,给予了大力支持。
冯家遇积极投身实业救国的大潮,坚持自主创业,建立的工厂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人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让我们民族更加自信自强。
在冯家遇的苦心经营下,他的产业越做越大,他也多次慷慨解囊,向国家捐献了巨额款项。
冯家遇没有迷恋权力,他婉拒了朋友让他当官的提议,而是选择在实业救国的道路上努力前行,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他始终心怀国家,情系社会,无论面临怎样的选择,都坚定地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展现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强。
如今,冯家子孙中最有名的当属冯巩。他多次登上春晚舞台,扎实的表演功底为无数观众带来了欢声笑语,观众们也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这位老艺术家的肯定。
虽然冯巩出生于名门世家,但是他从未想过要借助家族的影响力来获取流量,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观众的认可,这与冯家的家教是分不开的。
冯家世代家风清正,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代人,所以才会“代代出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