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浅谈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分析论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浅谈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分析论文

引用
1
来源
1.
https://3g.yjbys.com/qiuzhizhinan/show-574848.html

大学生就业压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教育、经济、心理等多个层面。本文精选六篇相关论文,从不同角度深入分析了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成因、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为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参考和指导。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分析

1. 大学生就业市场供与求的矛盾

供方问题:

  • 高校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激增。
  • 部分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求方问题:

  • 四股劳动大军涌入劳动力市场:
  • 大学生毕业人数激增
  • 农民进城打工大军
  • 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下岗工人
  • 海归人数增加

2. 高校专业设置结构性矛盾

  • 大学专业及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发展需求
  • 专业设置盲目性严重,存在趋同现象
  • 教学内容和手段过于陈旧,忽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3. 毕业生知识结构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 专业划分过细,教材内容陈旧
  • 教学方法落后,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 社会需求变化迅速,高等教育周期长

4. 大学生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差距

  • 高等教育费用较高,导致学生对职业回报期望过高
  • 心理预期与实际就业环境脱节

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对策

1. 自我分析,合理定位,明确就业目标

  • 客观评估自身条件,遵循人才市场规律
  • 实时分析市场职业发展情景,预测未来趋势
  • 积累职业竞争力,保持主动地位

2. 高校要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 优化课程设置,避免专业趋同
  • 采用先进教学模式,培养实践能力
  • 推行"准就业"方案,缓解就业压力

3. 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

  • 建立系统性就业指导体系
  • 提高就业指导的专业化水平
  • 从入学到毕业全程引导

4.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端正求职意愿

  • 改革培养模式,培养综合能力
  • 组织社会实践,提升综合素质
  • 开展校园活动,锻炼组织协调能力

积极人格与就业压力的关系

积极人格的定义

  • 正性的利己行为
  • 积极的人际关系
  • 包含感恩、意志力、宽容理解等特质

积极人格的作用

  • 缓解心理症状
  • 在应激与身心反应之间起中介作用
  • 培养积极的生活方式

培养积极人格的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培养乐观的解释风格

  • 正确看待就业形势
  • 调整就业期望值
  • 克服畏难情绪
  • 学会自我安慰和鼓励

2. 创设交流活动增强积极体验

  • 开展交流活动
  • 加强积极情绪体验
  • 提供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
  • 增强主观幸福感

3. 锻炼积极应对就业压力的行为模式

  • 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策略
  • 了解国家就业政策
  •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 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资本与就业压力

心理资本的定义

  • 个体认为自身能够胜任和应对某事的能力
  • 包含自我效能、乐观、希望、韧性等特质

提升心理资本的方法

  • 开发自我效能
  • 培养希望
  • 发展乐观
  • 锤炼韧性

应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

1. 提高自信,树立积极的就业意识

  •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提升自信心
  • 结合积极心理学方法

2. 建立希望,对未来进行正确的认识

  • 通过就业指导课程了解就业形势
  • 掌握择业技巧
  • 建立良好的心理建设

3. 加强韧性,勇敢面对挫折

  • 培养心理韧性
  • 发掘心理潜能
  • 提高抗压能力

4. 结语

  • 运用积极心理学方法开展就业相关工作
  • 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 提升就业竞争力
  • 增强就业挫折承受力

中医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

  •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 对河北大学中医学院部分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 共调查191人

研究结果

  • 女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男生
  • 来自农村的学生就业压力高于城镇的学生
  • 大一年级学生的就业压力显著高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
  • 月平均花费越低就业压力越大(P<0.1)

结论

  • 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 帮助树立创业意识和观念
  • 利用医学知识开创事业
  • 缓解就业压力

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探讨

1. 焦虑心理的普遍性

  • 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观念影响
  • 急于就业与长远规划的矛盾
  • 调查显示30%的毕业生存在心理焦虑

2. 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 自我评价偏差
  • 地理选择集中于大城市
  • 缺乏正确的职业定位

3. 嫉妒心理的弊端

  • 对他人成功产生羡慕转而痛苦
  • 形成敌视心理
  • 损害人际关系

价值取向下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调适的举措

1. 提升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 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自身能力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鼓励自主创业

2. 消除嫉妒

  • 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 真诚待人
  • 积极面对生活

3. 将学习重点置于专业知识与技能上

  • 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
  • 成为专业型人才
  • 为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基础

4. 构建心理干预和危机预防机制

  • 建立就业指导与心理咨询合作机制
  • 开通多种咨询渠道
  • 重视预防工作

结语

  • 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就业至关重要
  • 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有助于顺利就业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就业压力缓解策略

积极心理学的起源

  • 20世纪90年代兴起
  • 强调研究人性中的积极方面
  • 研究领域包括主观体验、个人特质和组织系统

我国大学生在就业上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

客观原因

  • 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
  • 毕业生人数与社会需求不平衡
  • 人事制度不完善

主观原因

  • 期望值过高
  • 功利化倾向
  • 实践能力弱

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策略

1. 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

  • 专业知识是安身立命之本
  • 知识具有传承性
  • 坚定专业信念

2. 发展综合素质,培养各方面能力

  •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 拓宽知识面
  • 锻炼人际交往能力
  • 培养创新思维

3. 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能力

  • 正确看待挫折
  • 变压力为动力
  • 培养受挫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