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移植存活率有多少?捐肝与换肝的后遗症、存活率、费用
肝移植存活率有多少?捐肝与换肝的后遗症、存活率、费用
肝移植是一种重大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末期肝病或肝衰竭等。本文将详细介绍肝移植的适应症、禁忌症、手术过程、费用、术后护理等,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复杂的医疗过程。
肝移植条件、适应症,换肝如何评估?
肝移植是一种重大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末期肝病或肝衰竭等。手术过程包括切除患者的病肝,将来自捐赠者的健康肝脏整个或部分植入患者体内,替代患者原来的肝脏,发挥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肝移植可以挽救许多肝衰竭患者的生命,但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局限性。
肝移植的适应症
肝移植适用于以下情况的患者:
- 末期肝病:包括终末期肝硬化、慢性肝衰竭、肝癌等。
- 急性肝衰竭:又称猛爆性肝炎,是由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原因引起的肝衰竭。
- 代谢性肝病:如威尔森氏症、铁负荷过载等。
肝移植的禁忌症
根据台湾卫生署于2002年订定的标准,以下情况的患者不适合进行肝移植手术:
- 年龄65岁以上。
- 目前有感染或无法控制之败血症。
- 艾滋病感染。
- 严重心肺功能障碍。
- 活动性肺结核未完全治疗者。
- 心智不正常者或无法配合长期药物治疗者。
- 严重脑血管或周边血管病变致日常生活无法自理且无法接受重建手术者。
- 免疫系统不全或自体免疫疾病虽经治疗仍预后不良者。
- 药瘾患者。
- 酒瘾戒除未足半年。
捐肝条件?如何检查?捐肝要等多久?
根据肝脏来源,可以分为两类型的捐赠者:
活体肝脏移植捐赠者:
捐赠者捐出部分肝脏。在台湾,活体肝脏捐赠主要限于五等亲内亲属或经主管机关许可之配偶或姻亲。捐赠者须年满20岁,身体健康,并经医疗团队评估及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未满20岁者,须经监护人同意。此捐赠方式等待时间较短,移植时间也较能掌控。屍肝移植捐赠者(又稱大愛器官捐贈者):
肝脏来源为大爱器官捐赠的善心患者,经由器官登录中心按照器官分配原则配对,目前来源稀少,每年大约只有不到100例,等待移植时间无法预測。
活体肝脏移植的捐赠者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包括:
- 年龄:年满20岁以上。
- 血型:血型与受赠者相合或相容。
- O型血的捐赠者可以捐赠给所有血型的受赠者
- A型血的捐赠者可以捐赠给A型和AB型血的受赠者
- B型血的捐赠者可以捐赠给B型和AB型血的受赠者
- AB型血的捐赠者只能捐赠给AB型血的受赠者
- 肝脏健康:肝脏功能正常,没有肝脏疾病。
- 身体健康:没有严重的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 精神健康:精神状态正常,能够理解并承担捐赠手术的风险。
在台湾,活体肝脏移植的捐赠者需要经过以下评估:
- 血型检查:确认捐赠者和受赠者的血型是否相合或相容。
- 肝功能检查:确认捐赠者的肝脏功能正常。
- 病毒检查:检查捐赠者是否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等。
- 肝脏大小、肝脏血管功能检查:评估捐赠者肝脏的大小和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移植的需求。
- 其他身体评估:检查捐赠者的肾功能、心肺功能等,是否能够耐受手术。
- 精神评估:检查捐赠者是否能够理解并承担捐赠手术的风险。
一般來說,男性和女性的肝臟大小沒有太大差異,因此在活體肝臟移植中,男性和女性捐贈者都可以為患者提供肝臟。然而,由於女性的體型通常較小,其肝臟也相對較小,因此在捐贈給男性患者時,女性捐贈者可能面臨以下挑戰:
- 捐贈的肝臟大小可能不足:由於要捐贈到受贈者體重的0.8%以上才會夠用,對於體重100公斤的男性患者,這意味著需要800克的肝臟。而女性的肝臟平均重量約為1.2公斤,因此如果捐贈者為女性,則可能需要捐贈出2/3甚至更多的肝臟才能滿足受贈者的需求。另外,生育過的女性其肝臟可能略小。
- 手術風險可能較高:由於需要切除更多的肝臟,女性捐贈者在手術過程中可能面臨更大的風險,包括肝功能衰竭、膽管損傷、出血等。
肝移植之捐肝者与受赠者的手术风险、存活率
捐肝者手术风险与健康影响
根据统计,活体肝脏移植捐赠者的死亡率约为0.2%-0.5%。此外,约有5%-10%的捐赠者在手术后会出肝功能损伤,但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恢复。捐肝者的手术风险包含:
- 肝功能衰竭:这是活体肝脏移植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果捐赠者在手术后肝功能不能恢复,则可能需要进行肝脏移植或造成死亡。
- 胆管损伤:胆管是将肝脏分泌的胆汁输送到肠道的管道。如果胆管在手术过程中受损,可能会导致胆汁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
- 出血:肝脏是人体血供丰富的器官。如果手术过程中发生出血,可能会危及捐赠者的生命。
- 感染:活体肝脏移植手术的感染率约为5%-10%。
- 其他并发症:如肺炎、胰腺炎、肠阻塞等。
捐赠部分肝脏对捐赠者健康的一般影响如下:
- 肝功能暂时性下降:在手术后,捐赠者的肝脏功能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这是因为捐赠者切除了部分肝脏,肝脏需要时间来再生。通常,肝功能指数会在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
- 肝脏再生: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在手术后,捐赠者的肝脏会开始再生。一般来说,肝脏细胞的再生会在手术后的数周到半年达到原来肝脏容积的80-100%。
- 长期健康影响:研究表明,活体肝脏捐赠者在长期内不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然而,一些捐赠者可能会出现疲劳、右上腹疼痛或不适、肝功能轻度异常。
在正常情况下,捐赠部分肝脏对捐赠者健康的影響是轻微的和暫时的。大多数捐赠者在术后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受赠者手术风险与存活率
肝移植的长期存活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肝病的病因、移植的肝脏来源等。一般來說,肝移植后,受赠者一年存活率高達85%,五年存活率約70%,許多病患术后存活期甚至可達20-30年。受赠者的手术风险包含:
- 排斥反应: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攻击移植的肝脏,导致肝功能损害甚至肝衰竭。
- 感染:手术部位或移植的肝脏可能发生感染。
- 胆道并发症:如胆管阻塞、胆漏等。
- 血管并发症:如肝动脉血栓、肝静脉狭窄等。
- 其他并发症:如出血、腹腔积液、电解质紊乱等。
肝移植手术过程、手术时间、费用
肝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挽救许多肝衰竭患者的生命。然而,肝脏供体短缺一直是肝移植面临的重要挑战。为了扩大肝脏移植的供体来源,医护人员不断探索新的肝脏移植技术。
原位肝脏移植(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OLT)
这是最常见的肝脏移植术式,手术通常需要 6 到 8 小时。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将受赠者的病肝全部切除,然后将捐赠者的健康肝脏植入原病肝的位置上。移植的肝脏需要与受赠者的血管和胆管系统进行吻合,以恢复肝脏的血液循环和胆汁引流。
異位肝臟移植手術(heter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是指将移植的肝臟植入人體原本肝臟的位置以外的位置。異位肝臟移植手術較少見,通常用於肝臟體積過大無法進行正位移植、受贈者腹腔內沒有足夠空間容納肝臟等情況。常見的異位肝臟移植位置包括:
- 腹腔內:將移植的肝臟植入腹腔內的其他位置,例如右側腹腔、左腋窩等。
- 股靜脈:將移植的肝臟植入股靜脈。
活体部分肝脏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LDLT)
从健康的捐赠者切取部分肝脏,移植给患末期肝胆疾病的患者(常为捐赠者的亲属),手术通常需要 10 到15小时。这类移植术式的优点是供体来源充足,且肝脏质量较好。然而,对捐赠者而言,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
减体积性肝脏移植(size-reduced liver transplantation, SRLT)
对于肝脏供体体积过大而无法直接移植给受赠者的情况,可以采用减体积性肝脏移植术式。在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会将捐赠者的肝脏进行分割或缩小,以使其体积缩小到适合移植的程度。SRLT 的手术方法主要有两种:
- 分割肝脏移植:将捐赠者的肝脏分割成两部分,分别移植给两位受赠者。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但手术的复杂性和风险也相对较高。分割肝脏移植的分割方法主要有两种:
- 体外分割:将捐赠者切取的肝脏取出体外,在体外进行分割。
- 体内分割:在捐赠者体内对肝脏进行分割。
- 缩小肝脏移植:用精密细致的手术方法,将成人捐赠的肝脏裁剪成配合儿童需要的大小,再移植给需要的儿童。
肝脏移植的「李氏公式」
肝脏移植手术中该如何进行缩小分割以控制出血量?长庚医院肝脏移植中心移植外科主任李威震医师研发的「李氏公式」,能精确计算肝脏体积及左右叶比例,有效提升肝脏移植手术的精准度和速度,主要应用於以下两个方面:
- 活体部分肝脏移植:藉由精確計算捐贈者肝臟左右葉體積比例,決定切取肝臟組織的最佳大小,在滿足受贈者需求的同時,也降低捐贈者手術風險,並提高移植成功率。
- 分割肝臟移植: 同樣利用公式精確計算捐贈者肝臟左右葉體積比例,協助醫療團隊更精準地分割肝臟,確保兩位受贈者都能獲得足夠的肝臟組織,有效擴大肝臟移植的供體來源,讓更多患者受益。
肝移植费用
国内肝移植是从87年7月1日,不论是亲亲属活体或脑死病患捐赠的肝移植,除少数特殊药物外,全民健保均有给付。根据高雄长庚医院记录:
- 捐肝手术平均费用是195,677元(其中健保给付156,337元,自费负担38,840元)
- 受肝手术平均费用是1,139,552元(其中健保给付1,084,072元,自费负担55,480元)
(最终收费依各家医院公告为主)
肝移植的术后照护、免疫抑制剂药物使用
肝移植手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需要切除受赠者的病肝,再将捐赠者的健康肝脏植入受赠者的体内。手术后,捐赠者和受赠者都需要一段时间的恢复。
捐赠者注意事项
捐赠者在手术后通常需要住院 1 周左右。出院后,捐赠者需要休养 1-3 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在休养期间,捐赠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劳力工作。
- 出院时间:手术 1 周后。
- 出院后须休养:非劳力工作者需休养 1 个月;劳力工作者或需要轮夜班的人需休养 3 个月。
- 伤口疼痛:至少 3-7 天。
- 肝功能:疲倦感会持续约 2 周,疲倦消失之后代表肝功能逐渐恢复。
- 注意事项:在休养期间,捐赠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应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肝功能和其他指标。
受赠者注意事项
受赠者在手术后通常会先转入加护病房,待病情稳定后再转入普通病房。在普通病房中,受赠者通常需要住院 1 个月左右。出院后,受赠者需要休养 3 个月,才能完全恢复。在休养期间,受赠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劳力工作。
- 出院时间:手术后先转入加护病房,1 周后进入普通病房,1 个月后可以出院。
- 出院后须休养:非劳力工作者需休养 3 个月;不建议再从事劳力工作及熬夜。
- 伤口疼痛:至少 3-7 天。
- 肝功能:疲倦感会持续 1 个月,疲倦消失之后代表肝功能逐渐恢复。
- 注意事项:在休养期间,受赠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定期到医院复诊,监测肝功能、肾功能、血象等指标,并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排斥反应。
肝移植手术后,受赠者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以防止其免疫系统攻击移植的肝脏。常见的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方案为「三重免疫抑制剂治疗」,包括以下三种药物:
- 第一重:蛋白磷酸酶抑制剂,可抑制 T 细胞的活化,从而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 第二重:抗代谢药物,可阻止免疫细胞的增殖,从而抑制排斥反应。
- 第三重:类固醇,可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从而降低排斥反应的风险。
免疫抑制药物可引起以下副作用:
- 神经系统:手部颤抖、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头痛、焦虑、抑郁等。
- 胃肠道系统:腹泻、恶心、呕吐、腹痛、胃溃疡等。
- 泌尿系统:肾功能不全、膀胱炎、尿路感染等。
- 新陈代谢方面: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低血钾、低血镁等。
- 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心脏病、心肌梗塞、中风等。
- 皮肤系统:毛发增多、秃头、月亮脸、水牛肩、痤疮、皮肤干燥、瘙痒等。
- 骨髓系统:白血球减少症、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等。
- 免疫方面: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
- 恶性肿瘤方面:皮肤癌、淋巴癌、其他癌症等。
常见问题:切掉的肝多久会长回来?
A:正确来说,捐赠的肝脏不会长回来,而是剩余的肝脏会再生长大,以弥补切除的部分。研究资料显示,以捐赠 2/3 个肝脏的成人来说,大约在手术后 1 个月,剩余的肝细胞就可以长回原本肝脏 80% 的体积,6 个月后可以回復到原来 90% 的体积。
Q:我还能再次捐肝吗?
A:不行。肝脏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但在切除后,只能再生到原本体积的 80%-90%。如果再次捐赠肝脏,剩余的肝脏将进一步缩小,可能无法满足自身的需求。另外,肝脏由两条血管接驳着,负责输送及提供血液养分。在肝脏移植手术中,捐赠者必须把其中一条血管一并捐出,剩下的一条血管就继续工作。然而,血管没有再生能力,因此没有血管的“新生”肝脏部分,就不能再捐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