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医药大学实践队探秘客家文化:从祖地寻根到非遗体验
福建中医药大学实践队探秘客家文化:从祖地寻根到非遗体验
宁化县石壁镇石碧村,位于闽赣交界的武夷山东麓,自古便是客家先民南迁的中转站,被誉为“客家祖地”,承载着无数客家人的根脉与记忆。1月14日到16日,福建中医药大学宁化杏林风华实践队来到宁化,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追溯客家历史文化的旅程。
寻根客家祖地
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探访了客家祖地。在这里,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客家文化的深厚底蕴。客家文化源远流长,起源于中原汉人南迁之时,融合了唐宋时期的华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
实践队员们用客家话朗读祖训,亲身体验这一语言的独特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家规祖训,世代传唱。在研习客家祖训的过程中,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对客家文化的影响,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客家哲学精神。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这里每年都会举行客家文化节——世界客属情系祖地石壁大典。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汇聚于此,共同缅怀先祖,传承文化。祭祖大典是传承客家文化、弘扬客家精神的重要盛会,已成为畅叙客家乡情、敦睦客家乡谊的重要纽带,为开展客家合作、推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搭建起重要平台。
璀璨非遗瑰宝
宁化客家非遗十分丰富,山歌、游傩、玉扣纸、木偶戏、木活字印刷术等非遗艺术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实践队来到中国印刷博物馆宁化分馆。在这里,队员们亲身体验宁化的非遗瑰宝——玉扣纸制作与木活字印刷术。在宁化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人巫松根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亲手触摸着那些古老的纸张、字模,尝试拓印文字。墨香四溢中,队员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用活字印刷术修订族谱,对客家人而言,是另一份独特的记忆。时至今日,宁化地区仍有宗族仍坚持选择用这一古老的技艺修订族谱。
多彩民俗画卷
在参观世界客家文化馆的过程中,实践队了解到了客家人多彩的民俗文化。在春节期间,宁化城区和各乡镇将持续开展一系列传统客家年俗活动,例如抬菩萨、舞龙灯、古游傩、延祥花灯会、元宵民俗巡游;特别是正月初七陈塘闹春田活动,这是客家农村独特的祈福迎春仪式,也是农民与田地泥水的狂欢节,每年都吸引近万游客来到这里,共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实践队成员在参观中深刻感受到了春节文化与现代生活的紧密契合,以及客家人民对其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舌尖上的客家
宁化传统宴席菜谱——客家“八大碗”,宁化客家早茶等,都备受大众青睐。每逢佳节,客家人还会制作各种特色美食,如春节的年夜饭上必不可少的盆菜,象征团圆和丰饶。在这里,实践队品尝到了地道的客家美食,从软糯香甜的烧卖到鲜香四溢的擂茶,每一道菜都蕴含着客家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食材的尊重。
在擂茶的制作过程中,实践队亲眼见证了中草药的巧妙运用,实践队深刻体会到了中草药在客家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感受到了客家人民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与重视,这与中医药“治未病”的理念不谋而合。
“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实践队深入探索了客家文化的传承文脉,他们将带着传承上路,护文明之火种,传永续之文脉。少年强则国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文化强国的建设和乡村振兴的推进,离不开每一代人的拼搏与奋进、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