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视界:京剧脸谱与切末
国粹视界:京剧脸谱与切末
导读:京剧脸谱与切末是京剧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两个方面,它们不仅丰富了舞台表演,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京剧脸谱的谱式、用色及脑门特征,以及各类切末道具的使用场景,带您领略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熔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要素于一炉,讲究“四功五法”,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深厚的文化基因、独特的美学品格。戏曲艺术来自民间、成长于民间,生动展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理想,以人民性为厚重底色,涵养着中国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包含着丰富的民族智慧、文化内涵和价值意蕴。中国戏曲的脸谱,其源头可追溯到大禹时代,近代京剧继承了昆曲脸谱的艺术传统,并将脸谱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脸谱是个性化、程式化的艺术,洋溢着和谐与美的统一,具有写实、写意、传神等功效,使人物造型离开舞台表演仍然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意义和欣赏价值。脸谱可用于表明人物的年龄、性格、气质以至生活经历和生理特征,用以丰富舞台色彩,强化演出效果。它运用写意、夸张的手法,创造出无数鲜活的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装饰效果,是戏曲舞台上重要的组成部分。
脸谱谱式
京剧脸谱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脸谱图案谱式是历代演艺人员在长期实践中逐渐积累下来的。为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脸谱的构成也多种多样,各类型之间相互借鉴和变化,从而演变出许许多多的谱式。
整脸
整脸是京剧脸谱的一种。整脸是一种比较原始的勾画形式,在整个脸部涂抹一种颜色作为主色,再勾画出眉、眼、鼻窝和纹理表现人物的神态。如《临江会》中的关羽、《打龙袍》中的包拯。
整脸
六分脸
六分脸又称老脸,由整脸变化而来,表现的人物都是须发斑白、赤胆忠心的老将。特点是脑门主色为白色,面部主色以通天纹将额头主色对称分开,眉点小而圆,使面部主色占面部的十分之六而得名。色彩多用紫、黑、红等。如《群英会》中的黄盖、《二进宫》中的徐延昭、《敬德装疯》中的尉迟恭。
六分脸
京剧脸谱的用色最初比较简单,只有红、黑、蓝、黄、绿、白等颜色,后来又增加了粉、紫、灰、赭和神怪专用的金、银等色,组成了勾绘净角各种脸谱的一套完整的色彩。其中,不同的色彩都有不同的用意和象征,从脸谱使用的主色就能显示出剧中人物的形貌品质。脸谱所用的颜色可分为主色、副色、实色、界色和衬色。主色是某一脸谱的基本色调,用以显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副色是脸谱的辅助性颜色,与主色配合使用,使脸谱的色彩绚丽,图案鲜明。界色是勾勒描画脸谱中的额瓦、面颊、眼窝、鼻窝、嘴岔等各部位界限的颜色。实色是脸谱中写实的颜色,用以勾绘出五官的实际颜色,增加脸谱的真实感。衬色是脸谱中晕染衬托主色和副色的各种颜色,以增加脸谱的美感与立体感。
脸谱脑门
月牙形脑门
月牙形脑门是京剧脸谱中脑门的一种。剧中包拯专用。传说包拯“日断阳,夜断阴”,故在脑门处绘一月牙形图案。
月牙形脑门
虎字脑门
虎字脑门是京剧脸谱中脑门的一种。于脑门处勾一“虎”字,并多为一笔虎,以表示角色忠勇果敢、为国捐躯的精神。京剧中杨七郎、呼延赞、伍辛等角色勾此脑门。
虎字脑门
京剧切末
切末为戏曲演出中大小用具和简单布景的统称。戏曲的发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类仪式中的模仿性歌舞和巫术礼仪,而道具的来源则与早期人类狩猎、舞蹈、祭祀、日常生活中从事的活动和所使用的器具密切相关,尤其是模拟狩猎和作战的舞蹈时所使用的动物肢体、羽毛和兵器等。切末在整个戏曲艺术中,具有极为重要而又广泛的艺术功能,演员的表演、人物角色的深入刻画与塑造都离不开切末的使用,同时也用以表现特定的情节与情景,进而营造舞台环境、表现人物特征,塑造艺术形象。在舞台表演中,根据情节的推进和人物关系的表达,切末也表现出其写意性和虚拟性特点,进而隐含意蕴,深化艺术表现主题,把观众引入一个与生活紧密联系而又与生活保持距离的艺术精神世界。传统戏曲舞台装置的一桌二椅,为戏曲舞台带来无限的空间与时间,可山可水, 可路可桥, 可门可屋, 可桌可椅, 变化无穷,将虚实相生的程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青龙刀
青龙刀是京剧武器道具之一, 也叫“青龙偃月刀”或“偃月刀”。长杆,大刀头,形近半月。刀面宽大,雕塑金龙戏珠图案,四周贴金,刀杆与刀樽均漆金色,刀面挂缀铃缨。除《青石山》的关平使用外,主要为关羽所专用。
雁翎刀
雁翎刀是京剧武器道具之一。金漆长杆,刀面宽阔。贴锡,挂红缨。如《打登州》中的靠山王、《伐子都》中的惠南王等用此刀。
雁翎刀
狼牙刀
狼牙刀是京剧武器道具之一。一色漆金, 长三尺,刀身较宽长,刀头呈斜尖形,刀背锯齿状形似狼牙,挂九组红缨。有月牙形护手,柄尾呈镖形枪头状, 成对使用,亦称为“九翅连阴”。《恶虎村》中的濮天雕、《阳平关》中的许褚等人均持此刀。
车旗
车旗是京剧道具之一。布质,黄色方形旗。上画车轮形状,用以代表车辆, 成对使用。除诸葛亮、姜子牙等少数角色外,大多为女性人物如《打龙袍》中的李后、《御碑亭》中的孟月华等所用。
车旗
戏曲艺术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多剧并存,百花齐放”的戏曲文化发展现状。对于任何形式的戏曲表演而言,脸谱和切末在戏曲表演中都发挥着不可取代的辅助作用,在推动戏曲艺术情节发展、丰富戏曲艺术人物形象、营造戏曲艺术表演环境方面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是戏曲艺术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本文文字及图片选自《图说京剧脸谱与切末》,因篇幅有限原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