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用光学解决最速降线问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用光学解决最速降线问题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995859/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常被设计成弧线,如下图左侧所示,这一设计源于古代设计者对雨水排放效率的认识。正如先秦科技著作《考工记》所记录的:"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溜远",如下图右侧所示,意指上半部分坡度大,下半部分坡度小,从而使雨水能迅速排出并流得更远。

相比直线屋顶,曲线屋顶能更快地排出雨水,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可以参看下面的例题。

例 .考虑竖直平面上的


两点,其中
点位于
点的左上方,如下图所示。想象仅受重力作用的小球从
点出发,沿不同的曲线轨道滑向
点。由于各曲线的长度、形状各异,小球在不同路径上的速度变化不同,导致到达
点的时间有所差异。

其中存在一条特殊的曲线,小球沿该曲线从
点滑到
点的耗时最短,该曲线被称为最速降线(Brachistochrone Curve),上图中的红色曲线就是这里的最速降线。请求出最速降线。

解.(1)许多数学家都曾探索过最速降线问题,其中瑞士数学家约翰·伯努利(ohann Bernoulli,见下图左侧)巧妙地利用光学原理找到了答案。他设想

两点浸没在密度渐变的液体中(如下图右侧所示,这里用渐变色表示密度的变化),根据光学中的费马原理 ,光从
点出发会不断发生折射,最终沿耗时最短的路径到达
点,这条路径即为

两点间的最速降线。

这里解释下约翰·伯努利的思路:小球从
点滑向
点时,在重力作用下其速度不断变化,如下图左侧所示。类似的,光在密度不同的溶液中传播速度也会变化。通过调整溶液密度,使光速和小球速度同步变化,如下图右侧所示,即可将力学中的最速降线问题转为光学中的折射问题。

(2)下面开始具体的求解,先计算球速以及光速。如下图左侧所示,以
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质量为
的小球从
点出发滑下
高度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其获得的重力势能
会全部转化为动能
,即有
,因此可推出小球在该点的速度
。根据(1)中的分析,在对应高度的溶液处,也有光速
,如下图右侧所示。

接下来为了简化光在密度渐变液体中的传播分析,我们将液体水平分为

层,如下图所示。假设每层液体的密度保持恒定,那么可知,

  • 光在每层内直线传播且速度恒定
  • 光在层间交界处发生折射,根据光学中的斯涅尔定律,所以有:
  • 光从 点出发,经层层折射后,沿红色折线段传播到 点。该折线段耗时最短,也就是此时的最速降线

当液体水平分为无限层(
)时,我们就得到了密度渐变的液体。在这种情况下,光线从
点出发经历无数次微小折射后,会形成一条从
点到
点的平滑曲线路径,这就是本题中要求的最速降线,如下图所示。这条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与竖直线的夹角即为入射角(这一点还是符合直觉的,在约翰·伯努利的时代,直觉往往指导着科学研究)。作为示意,这里作出了几个点及其入射角,并根据(1)中的分析计算出该点的光速,结合上斯涅尔定律,因此会有
,代入光速并引入某常数

可得

设上述平滑曲线对应函数

,并将坐标系以及函数
的图像上下翻转,采用常规的直角坐标系表示,如下图所示。那么对于任意一点
对应的函数值
,都有
。这里还标出了和
互余的
角。

根据之前的学习可知
,而
,所以有
。结合上三角函数的公式
,可推出:
将上式代入
,就得到了一个关于函数
一阶微分方程

(3)解微分方程
。整理之后变化为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

,所以
,代入上式并运用半角公式
,可得: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函数
的参数方程,或者说得到了最速降线的参数方程:
这里希望
时有


(或者说
时,最速降线上对应的点在原点处),所以
。再运用半角公式
,上述参数方程可以改写如下:

以及
,上述参数方程可以改写如下,这是更常见的最速降线的参数方程:
比对一下可知,最速降线也是之前介绍过的摆线。

以上内容选自《马同学图解微积分》,看得懂又好看的微积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