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生死观大不同:中国人"惧死",日本人却能与亡者"共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日生死观大不同:中国人"惧死",日本人却能与亡者"共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52hrtt.com/sd/n/w/info/G1735180620431
在日本生活久了,你会发现一些独特的现象:住宅区旁常有墓地,办公楼窗外可能正对一片坟墓,甚至还有人将逝者安葬在自家院内。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的场景,在日本人眼中却习以为常。这种差异,源于两国截然不同的生死观。
国人常说"人死一了百了",因此格外珍惜生命,"好死不如赖活着"成为普遍心态。这种观念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儒家主张"未知生焉知死",道家强调"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佛教虽提倡"死如出狱,死如再生",但最终还是为了追求彼岸重生。此外,远古流传下来的鬼神之说,如奈何桥、孟婆汤、十八层地狱等,更让人们对死亡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日本人对生死的态度则显得豁达许多。这种态度源于多方面因素:
地理环境影响:日本国土狭小,天灾频发,这种生存环境让日本人从小就面对死亡,形成了一种平常心。
宗教信仰:神道教认为万物死后都能成神,佛教净土宗主张人死后先入净土再往彼岸,武士道追求"瞬间之美"的灿烂死亡,这些思想都淡化了对死亡的恐惧。
社会文化:文学作品中反复强调"死是生的一部分",电影《入殓师》将死亡比喻为"一道门",这些文化表达进一步塑造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数据统计显示,55%的日本人认为死者有灵,53%的人相信有"彼岸"存在,65%的人认为生死轮回是相同的。这种观念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上坟时表情轻松,丧礼仪式更像是为亲人送行,甚至有人选择与逝者"共生"。
这种生死观也解释了二战时期日军的"悍不畏死",以及日本作为世界长寿国的同时,也是自杀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的现象。日本人对待死亡,更多是一种"换一种活法"的心态。
(本文作者系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热门推荐
风速仪教你读懂风的力量
风电场的生态黑幕,你知道多少?
陈建斌首执导筒,荒诞喜剧《一个勺子》引深思
从收留傻子到众矢之的,电影《一个勺子》里的善良考验
《一个勺子》:陈建斌用黑色幽默讲述善良的代价
2025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全攻略:从职位查询到准考证打印
双胞胎胎动如何数?这些要点准妈妈要知道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南:时间安排、科目设置及备考策略全解析
第一次参加国考:从备考策略到考场实战的全攻略
双胞胎怎么数胎动
警惕异常胎动,感受宝宝传达的重要信号
职场心理调适:如何应对工作压力?
黄山、九寨沟、张家界:谁才是真正的自然景观王者?
绍兴十大著名景点的历史文化探秘
《甄嬛传》将翻拍,陈建斌:不确定参演,强调尊重原作
陈建斌蒋勤勤:从戏里到戏外,一段跨越17年的爱情
空气炸锅素食烧烤,健康过冬新时尚
健康烧烤攻略:让你吃得放心又开心
莆田卤面:山海交融的千年美味,宴席上的乡愁记忆
标准化破局,酒席卤面品牌化发展正当时
莆田卤面走出国门,一碗面里的中国乡愁
网络刷单诈骗升级:复合式诈骗来袭,这些套路要当心!
宁波二院周边交通拥堵,这份避堵攻略请收好
宁波市第二医院交通指南:6种方式直达,停车信息全解析
新版高血压防治指南:钠钾平衡是关键
同仁堂菲牛蛭冻干粉走红,专家提醒:功效因人而异需谨慎选购
勐腊县:技能培训加码群众幸福生活
玩转青岛必去5景:从栈桥到崂山,自驾游完全指南
青岛十大摄影圣地:海滨风光与人文建筑全攻略
《小时代3》:华丽包装下的青春群像与价值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