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生死观大不同:中国人"惧死",日本人却能与亡者"共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日生死观大不同:中国人"惧死",日本人却能与亡者"共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52hrtt.com/sd/n/w/info/G1735180620431
在日本生活久了,你会发现一些独特的现象:住宅区旁常有墓地,办公楼窗外可能正对一片坟墓,甚至还有人将逝者安葬在自家院内。这些在中国人看来有些"匪夷所思"的场景,在日本人眼中却习以为常。这种差异,源于两国截然不同的生死观。
国人常说"人死一了百了",因此格外珍惜生命,"好死不如赖活着"成为普遍心态。这种观念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儒家主张"未知生焉知死",道家强调"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佛教虽提倡"死如出狱,死如再生",但最终还是为了追求彼岸重生。此外,远古流传下来的鬼神之说,如奈何桥、孟婆汤、十八层地狱等,更让人们对死亡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日本人对生死的态度则显得豁达许多。这种态度源于多方面因素:
地理环境影响:日本国土狭小,天灾频发,这种生存环境让日本人从小就面对死亡,形成了一种平常心。
宗教信仰:神道教认为万物死后都能成神,佛教净土宗主张人死后先入净土再往彼岸,武士道追求"瞬间之美"的灿烂死亡,这些思想都淡化了对死亡的恐惧。
社会文化:文学作品中反复强调"死是生的一部分",电影《入殓师》将死亡比喻为"一道门",这些文化表达进一步塑造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数据统计显示,55%的日本人认为死者有灵,53%的人相信有"彼岸"存在,65%的人认为生死轮回是相同的。这种观念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上坟时表情轻松,丧礼仪式更像是为亲人送行,甚至有人选择与逝者"共生"。
这种生死观也解释了二战时期日军的"悍不畏死",以及日本作为世界长寿国的同时,也是自杀率最高的发达国家之一的现象。日本人对待死亡,更多是一种"换一种活法"的心态。
(本文作者系日本华文作家协会副会长)
热门推荐
细数日本侵华时对中国文物的掠夺惨剧,仅图书就被抢超1000万册
调料的种类与调配原则:如何提升菜肴的风味与层次感?
改变孩子的“重口味”,家长做好这两件事 | 吃出健康来
双峰骆驼奶到驼奶粉的"变身"及营养价值全解析
世卫组织旗下机构提示滑石粉"很可能"致癌
万州式内引 “九龙”出水“跨越”三峡
平躺时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可能是这些原因
万姓的起源:从鲜卑族到儒家文化
推动红色旅游与各产业深度融合
软件生产期PPT封面页设计指南:从品牌到视觉全方位解析
酒店薪酬体系怎么设计才能激励员工?
物联网大全:定义、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
麦仁的功效与作用及营养价值
食用橄榄油的质量等级标准及选购指南
海湾地区股市大跌,沙特阿美跌超6%
如何认识居民小区的环境特点?这种认识对居民生活有何影响?
现场音效低音(探索低音的魅力与影响)
舍曲林的分子解读与合成路线分析
民间关于童子的总结_童子的典故
固态电池合作协议频频发出,产业化提速可期?
生存战争2.4:全新四季系统开启海岛生存新篇章
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预测怎么做 SPS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怎么看
《英雄联盟》新英雄重塑游戏战术格局
什么是小市值股票的特点?投资小市值股票需要注意什么?
什么是小市值股票:小市值股票的特点
家装水泥如何选,买325的还是425的呢?很多人不知道,都买错了
投标全流程攻略:从解析招标信息至项目实施技巧解析
人生最高级的觉悟是:有憧憬,有反思,有释怀
新视角一探宋朝的历史与文化
花卉设计原则有哪些?如何应用到实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