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45.9万家“阵亡”:搞餐饮的出路,是出海
一季度45.9万家“阵亡”:搞餐饮的出路,是出海
2024年一季度,中国餐饮行业注销和吊销企业数量激增至45.9万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与此同时,餐饮企业普遍涨价与消费者购买力增长缓慢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面对困境,餐饮企业如何寻找出路?本文将为您深入分析。
企查查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注销和吊销的餐饮企业达到45.9万家。其中3月吊注销量18.0万家,环比增加60.0%。同比2023年,2024年第一季度的新增缩减23.4%,吊注销扩大232.6%。
这可能是餐饮企业最冷的一个春天。尽管这几年猪肉的价格有所下降,但消费者普遍感觉外出就餐越来越贵。2021年底以来,从原料供应商到终端餐饮企业,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餐饮企业的涨价源于两大动力:一是涨价惯性,二是希望通过涨价弥补疫情期间失去的利润。
然而,这种涨价策略面临结构性隐忧:餐饮消费价格快速上涨,但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增长远不及餐饮费用的攀升。业绩大幅下滑的,往往是那些价格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餐饮企业。钟薛高濒临破产,奈雪的茶市值大幅缩水,虎头局渣打饼行申请破产清算,墨茉点心局注销公司,呷哺呷哺、满记甜品等开启大规模闭店。
消费者开始用脚投票,非工作日商场人流量减少,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平价品牌。餐饮行业迎来“极致性价比”的冲击。企业需要学习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降价战略,2024年4月前半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达到50.39%,降价战略效果显著。
赛道拥挤的背后,是51%的闭店率。不少年轻人希望通过餐饮业实现创业,但成功的餐饮人往往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掌握核心秘方,二是熟悉行业全流程。非如此,难以长久。
餐饮企业的第二大出路是出海。中国美食的创新能力和品类位居世界前列,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事实上,一些头部餐饮企业已经开始了出海布局,如瑞幸在东南亚布局,霸王茶姬、甜啦啦、蜜雪冰城也在加快在东南亚布局。
《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22》显示,国际民众认为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依次是武术、饮食、中医。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餐的出海正当其时。国内餐饮已进入存量市场,人口增长红利消失,出海成为品牌拓展新增量的重要机会。
中国美食的创新能力和品类都是世界前列。以肯德基为例,美国的肯德基创新力严重缺乏,而中国的肯德基却吸收了很多中国本土的风味,品类丰富。目前餐饮出海发展最快的两个品类是火锅和新中式茶饮,这两个品类的供应链都相对标准化,对厨师的依赖性低,容易复制。未来,肯定会有更多品类企业走出去,如汤包、双皮奶、铁板鱿鱼等。
全球吃货们需要中国企业拯救他们的味蕾,这对于中国的餐饮从业者们来说,也是一片波澜壮阔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