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明有发明,要美食有美食,匈牙利还有多少宝藏惊喜?
要发明有发明,要美食有美食,匈牙利还有多少宝藏惊喜?
匈牙利,这个位于欧洲心脏地带的国家,不仅孕育了魔方、圆珠笔等改变世界的发明,还拥有与中国饮食文化有着奇妙共鸣的美食传统。从布达佩斯的街头巷尾到匈牙利的历史深处,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个国家独特的文化魅力。
“配角就只配露半个脸哪!”
一个冷知识:知名喜剧演员陈佩斯和他哥哥陈布达的名字都来自“布达佩斯”这个地方。
啥?布达佩斯在哪?
如果你看过《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电影——
……也不能获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为布达佩斯没有布达佩斯大饭店。
真正的布达佩斯是匈牙利的首都。它虽然没有“大饭店”,却有这些更好玩的点。
啊?原来这些常用的东西都是匈牙利发明的?
「亮相吧,魔方」
大家玩过魔方吗?有没有因为无法还原而对自己的智商产生过一丝怀疑?
这个小巧的几何体自诞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从最初简单的三阶魔方、四阶魔方,到如今各式各样的异形魔方,如金字塔魔方、斜转魔方、钻石魔方等,魔方的种类层出不穷。而且,魔方的玩法更是花样百出,竞速、最少步还原、盲拧、单手拧、脚拧……
那么,魔方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呢?
其实,魔方是匈牙利的发明,而且,它最初其实是个“教学用具”。
1974年,匈牙利建筑学教授、雕塑家 Ernő Rubik为了向自己的学生说明一个数学理论,他动手组装了一个由26个木制方块组成的、6面涂有不同颜色的立方体,这是魔方的第一个原型方块。1977年,魔方首次出现在布达佩斯的玩具商店里。1980年初,鲁比克将魔方授权给纽约公司Ideal Toys生产,后者决定将“Magic Cube”改名为“鲁比克方块”(Rubik's Cube)。当1980年魔方传遍世界后,全球每7个人中就有1人玩过魔方。
「抄书,我要用圆珠笔」
想必大家都用过圆珠笔吧。
但你们知道,这个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文具,也是匈牙利的发明吗?
1888年的一个深夜,美国记者约翰·劳德正拿着钢笔构思明天要的文章。
第一次下笔,笔尖把稿纸划破了。
第二次下笔,钢笔没水了。
第三次下笔,你猜怎么着?钢笔出水又太多了..……
有什么办法能克服钢笔的书写缺陷呢?
匈牙利人László Bíró提出了一个方案。在访问一家报社印刷厂时,László Bíró发现了一种印刷报纸所使用的速干油墨,这种油墨的优点显而易见,在印刷时可在瞬间干燥不留下污痕。这无疑是制造新型书写工具的优质材料。随后,László Bíró和他的兄弟化学家格奥尔格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新型书写工具的研发之中,为了避免粘稠的墨水堵塞他的笔,他提出在装有这种快干墨水的管子顶端安装能够旋转的小金属球。这个金属球不仅能够防止墨水变干,还能够使墨水以可控速率从笔中流出。1943年6月,László Bíró和格奥尔格向欧洲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并生产了第一种商品化的圆珠笔——Biro圆珠笔。
「“全息术”是啥?」
你听说过全息投影吗?
想象一下,你站在一个空旷的舞台上,突然,一个逼真的恐龙从舞台上“冒”了出来,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你的面前。这,就是全息投影的神奇魅力。
作为一种前沿的照相技术,全息投影不仅仅是对被摄物体反射或透射光波的简单记录,更是对光波中全部信息的完整捕捉。这项技术使得通过记录胶片重建的物体形象非常逼真,仿佛物体本身就在那里,为我们带来了超越现实的视觉体验。
这项革命性的技术背后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的智慧与汗水,他就是英国匈牙利裔科学家丹尼斯·盖伯。在父亲的影响下,盖伯自幼就对发明创造、显微镜理论以及彩色照片的摄制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与弟弟乔治共同建立的家庭实验室,成为他们探索X射线、放射性等新领域的摇篮。
20世纪40年代,丹尼斯·盖伯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洞察力,为全息术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并首次将这种能够记录物体全部视觉信息的技术命名为“全息术”(holography)。他的这一贡献,不仅为他赢得了197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更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如今,全息影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最为常见的应用莫过于钞票上的防伪标记。
你还知道哪些来自匈牙利的发明呢?
匈牙利美食,跟中国菜的风味这么像?
你喜欢吃土豆烧牛肉吗?
这是中国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不过,它可不是中国特有的菜肴。
“土豆烧牛肉”在匈牙利堪称国菜。这道菜的传统做法是在草地上支起架子,将大锅吊在架子上,下面点起篝火,将牛肉、土豆、面疙瘩加上辣椒粉、香叶等调料放在一起煮。
是不是和我们印象中的欧洲菜肴不太一样?
如果你去过布达佩斯,就会发现:天啊!怎么和中国菜的风味这么像?
「欧洲川渝?」
其实,匈牙利也是个喜欢吃香喝辣的国家。光匈牙利国内种植的辣椒,就有几十种。一种叫做Paprika的红辣椒粉在匈牙利菜肴中经常被用到。这种辣椒粉源自土耳其,一开始只有穷人家拿它代替价格昂贵的胡椒,直到拿破仑战争之后,它才开始融入当地人的饮食文化,成为不可或缺的调味品。
匈牙利的辣椒到底有多辣?
匈牙利辣椒大致上分为三种口味:辣,甜,烟熏。它们用途广泛,在匈牙利餐厅,煲汤、炖肉、腌菜、做沙拉……几乎每道菜都离不开辣椒。匈牙利人吃肉吃鹅肝要加辣椒,喝汤吃沙拉要加辣椒,在面包中也要加辣椒,甚至,当地人喝酒时,偶尔也会佐以辣椒。是不是很难想象?
无论是什么,一旦加入了那抹热烈且鲜明的红色,便被深深地打上了匈牙利饮食文化的烙印。
而且,像中国一样,在匈牙利的蔬菜市场,摊主们也喜欢将干辣椒串起来卖。有些餐馆的门口也会挂上串好的辣椒。
“火辣辣的心啊,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小辣椒它透着心里红...”
你说,这咋突然就想唱起来了呢?
「真的喜欢吃肉」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匈牙利的饮食以肉类和面食为主。
匈牙利人最喜欢的肉类是猪肉。他们擅长用各种炖煮技巧,将猪肉的鲜美发挥到极致,与中国料理的炖煮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然,除了猪肉,鸡肉、牛肉、鱼肉等也是匈牙利人餐桌上的常客。除了上文提到的土豆烧牛肉,红椒鸡也是一道不可错过的佳肴。这道菜以奶油状的红辣椒酱为灵魂,将鸡肉炖煮得软嫩入味,再搭配上清爽的酸奶油——好馋!
渔夫汤则是以辣椒汤为底,搭配厚切的鲜嫩鱼肉。
当然,除了这些美味佳肴外,香肠也是匈牙利饮食文化中的一大亮点。这里的香肠品种繁多,每一种都有独特的口感,或咸香可口,或微辣诱人。其中有一种香肠非常特别,它是由曼加利察猪制成的。
这猪看起来跟羊似的,是不是非常特立独行?
话说回来,为啥匈牙利人的口味和咱们这么像?比如都喜欢辣椒,还都喜欢炖肉?
这就要从匈牙利的地理位置开始说起了。
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被誉为“多瑙河上的珍珠”。这里自古是各民族交会之处。首都布达佩斯被多瑙河一分为二,西岸是布达,东岸是佩斯,“布达佩斯”便是由此得名。
匈牙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马扎尔人这一游牧部落。他们起源于遥远的东方。依据当前流行的学术观点,属于原居亚欧大陆分界处乌拉尔山脉附近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中的一支。
至于当时马扎尔人的种族体貌特征,人类学家注意到,他们身材中等偏矮,短颈,双目深陷,似还带着些许远自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亚洲痕迹。
这或许正是匈牙利与我们的饮食文化存在相似之处的原因。
随着伊什特万一世在公元1000年建立匈牙利王国,属于西方基督教世界的匈牙利王国由此揭幕。匈牙利在早期受到神圣罗马帝国的影响。
1458年到1490年,在胡尼奥蒂·马加什的统治下,匈牙利国力强盛。由于国王的妻子是那不勒斯王国的公主,因此,意大利文化也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526年,土耳其入侵匈牙利,这个封建国家解体分裂成三个部分。在土耳其人的长期统治下,匈牙利的饮食受到土耳其人的深刻影响,最典型的就是由土耳其人引进了名为Paprika的红辣椒,这种辣椒如今已经成为匈牙利菜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久以来,这片土地上经历了多个王国和帝国的统治。匈牙利人将悠久的历史融入到了美食之中,从古罗马到日耳曼,从马扎尔人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匈牙利的美食正是这种多元历史和文化交融的结晶。
近年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匈交往日益密切。
值得一提的是,中匈建交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比如匈牙利是最早与中国建交的欧洲国家之一,也是第一个签署“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第一个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欧洲国家……
随着孔子学院在匈牙利的陆续开设,越来越多的匈牙利人民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的语言和文化,这进一步促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交流与理解。
那么,关于匈牙利这个充满魅力的国家,你最感兴趣的是它哪一方面的文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