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南:如何科学运动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指南:如何科学运动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如何通过运动控制血糖?苏州一〇〇医院糖尿病护理学组贺燕护士长给出了专业建议。
65岁的张阿姨(化名)在体检时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她听说运动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但又担心运动后容易低血糖。在老年医学科刘医生的指导下,张阿姨进行了全面评估,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
从老年医学科刘主任这里了解到: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提高心肺功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预防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那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有哪些?又应该怎样科学合理地运动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听苏州一〇〇医院糖尿病护理学组贺燕护士长讲一讲。
如何把握恰当的运动时机?
在开始新的运动计划之前,建议糖尿病患者咨询相关专业人员,并对自己的身体状态和体能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选择自己喜欢并合适的运动方式,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
运动最佳时间是在餐后1小时,这时胃肠道的消化活动较为轻松,运动引起的负担较小,同时有助于控制餐后血糖。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有哪些?
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有以下三种类型: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
一、有氧运动:提升心肺功能,促进血糖代谢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首选,它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改善血糖、血脂水平,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主要包括:快走、慢跑、骑自行车、跳绳、划船、球类、游泳、爬楼梯,以及传统健身项目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和瑜伽。
二、抗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最新发布的《中国糖尿病运动指南》指出,抗阻运动结合有氧运动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尤其对于血糖控制不佳者,每周应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规律进行抗阻训练,通过使用哑铃、仰卧起坐、深蹲、弹力带等,重点锻炼上肢、下肢和躯干的主要肌肉群,能很好地锻炼肌肉力量,从而改善血糖代谢。
三、柔韧性运动:增加关节灵活性,预防运动损伤
单纯的柔韧性运动对血糖水平无直接影响,但将其融入日常运动计划中,每周2-3次柔韧性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运动效率,促进血糖代谢。
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运动计划?
运动形式因人而异,应量力而行。
为确保运动效果的持续和稳定,运动方式可以多样化。每周保持运动3~5次,30~60分钟/次为宜,最长不宜超过1小时,其中包括10~20分钟的热身和运动结束整理活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同时还要进行2-3次的抗阻运动,运动时心率不超过(220-年龄),控制运动时的最大心率,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一〇〇医院温馨提示
在运动中,糖尿病患者应该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头晕、心慌、无力、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如果不适感持续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如果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心慌、出汗、手抖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食用含糖食物或饮料。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就医。
运动是糖尿病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合理的运动在促进实现血糖控制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希望糖友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享受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