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张欣:从流水线女工到SOHO中国CEO的传奇人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张欣:从流水线女工到SOHO中国CEO的传奇人生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19229022_121166545

从北京胡同里的普通女孩,到香港打工,再到英国留学,最终成为SOHO中国的首席执行官,张欣用她的坚韧精神和商业才能,书写了一段令人瞩目的人生传奇。

出身于微末

1965年8月24日,一个女孩出生于北京,她的父亲是一个小商人,做着勉强能糊口的生意,母亲是工厂里的工人,一家三口虽然不算富裕,但也其乐融融。

谁也没有想到,就是这个出生在北京小胡同里的女孩,三十年后会成为房地产行业的龙头老大,引领中国房地产行业走向新的发展方向,甚至跻身胡润富豪榜前十。

移居香港后的艰难岁月

1979年,国内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在沿海地区建立了经济特区,当时有一大批人乘着这股热潮,纷纷前往广东、福建、香港等地经商。

高楼大厦耸立的香港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那里鳞次栉比的高楼,和车水马龙的大街,都让当时还落后的内陆地区的人们羡慕不已。

因此令不少人神往,觉得在那里一定能有一番大事业,其中就包括张欣的父亲。

就在这一年,14岁的张欣跟随父母前往香港,本以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却没想到现实犹如当头棒喝,给了他们一家人沉重的打击。

移居香港后,父母一同创业打拼,张欣则在香港当地的学校念书,但是这里的生活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

最开始,由于语言不通,张欣在学校难以融入集体,香港主要以粤语为主,张欣来自北京,张口就是地道的京片子,班上的香港同学很少和张欣交流,所以她每天在学校都是独来独往。

父母那边,做生意也一波三折,香港虽然繁华,但想要在这里闯出一片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张欣的父母初来乍到,一没足够的本钱,二没过硬的人脉,虽然每日辛苦奔波,但总是赚少赔多。

还不到一年,一家人的日子就变得捉襟见肘。做生意欠下的贷款和卖不出去的货让张欣的父母每日愁眉不展,看着他们每天为了挣钱没日没夜地忙,张欣也想为这个家出一份力。

这一年,才15岁的张欣不顾家人的反对,从学校辍学,准备打工挣钱。

因为年纪小,加上高中都没毕业,张欣只能去工厂里的流水线上班。

每天十二个小时的不间断工作,让还没成年的张欣疲惫不堪。下班后,张欣回到家里那个鸽子笼似的出租房,和母亲挤在一张小床上睡觉,有时也会向母亲抱怨:“我什么时候要是能一个月挣一千四百块钱就好了”。

睡觉前,张欣也会暗自憧憬,希望以后能过上比现在轻松的生活。

远渡重洋求学之路

15岁的张欣对现在的生活深感绝望,因此她决定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

思来想去,张欣觉得,自己年纪还小,根本做不了什么赚钱的工作,如果能考上大学,或许未来的路就会变得不一样。

在那个年代,能够读大学的人无一不是天之骄子,毕业之后还有公司抢着要,张欣觉得,这是个出路。

但是想要参加高考,至少需要读完高中,自己现在根本没时间念书,怎么办呢?

多方打听之后,张欣决定,白天上班,晚上去夜校上课,这样既不耽误挣钱,也不耽误念书。

从这开始,张欣每日的生活更加忙碌了,白天在工厂流水线里一站就是一天,晚上还要去夜校上课,每天披星戴月地忙活,但一想到以后能过上好生活,她就觉得自己充满了干劲。

原本,张欣打算从夜校毕业后参加成人高考,再去念大学,但是在和学校老师交流时,她偶然得知,除了参加成人高考之外,还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只是花费会非常大。

这让张欣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自己是不是也可以选择出国留学呢?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高学历的人本就稀少,如果能够去国外念大学,就相当于又给学历镀了一层金,不愁没有好前途。

思及此,张欣在内心默默下定了决心,自己一定要出国留学。

但出国是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的,如果没有钱,成绩再好也是枉然。

因此,张欣从夜校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开始努力攒钱,服装厂、电子厂等等,只要给的工资高,多辛苦张欣都愿意干。

而且为了锻炼自己的口语,张欣还特意买了一本英汉字典,休息的时候就背单词,记语法,下了课回家还努力学习英语。

五年的时间,张欣攒够了3000英镑,还练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钱攒够了,但怎么留学还是个问题,在准备出国前夕,张欣找到了自己在夜校的老师,希望他帮自己想想办法。

老师告诉她,或许可以申请国家补助试试。

就这样,张欣回到北京,一番周折后找到了相关教育部门,并提出了申请,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单和一口流利的英语说服了工作人员,不仅顺利向英国申请了大学,还拿到了一笔助学基金。

1985年,二十岁的张欣孤身远赴重洋,前往英国求学。

在那里,她顺利通过了萨塞克斯大学的入学考试,就读经济学专业。

张欣深知自己求学不易,因此在英国读书时,一日不敢懈怠。

经济学术语本就晦涩难懂,张欣虽然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涉及到专业术语方面,还是得费一番功夫。

每天下课之后,张欣就带着课本去图书馆,一边翻字典,一边做作业。

也许是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张欣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求知的精神,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就连老师都对她佩服不已。

1989年,张欣从萨塞克斯大学毕业后,又通过了剑桥大学的硕士入学考试,专攻经济学专业,并于1992年顺利毕业,拿到了剑桥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

七年求学生涯,张欣可以说是逆天改命,她从贫苦家庭的流水线女工,一跃成为高学历人才。

鲜花和掌声也纷至沓来,不论是学校里的同学还是亲戚朋友,都对她刮目相看。

但这一路走来,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只有她自己知道。

归国创业

张欣用七年时间,从流水线女工摇身一变成为华尔街金融高管,她的努力和付出,都让人不得不佩服。

原本,张欣打算定居美国,并加入了美国国籍,但随着伟人南巡讲话,国内突然掀起了创业风潮,在敏锐的商业嗅觉下,张欣觉得,此时的中国或许有着更大的机遇。

1994年,张欣回到国内进行考察,这一次回国对张欣来说意义非凡,因为她不仅遇到了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人生伴侣,也为自己之后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在一次活动上,张欣遇到了潘石屹,彼时的潘石屹已经是房地产行业冉冉升起的新星。

1991年时,潘石屹成立万通公司,瞄准了房地产行业,仅半年就赚了一千多万。

也许是相似的际遇,也许是高手之间的惺惺相惜,两人在相遇之后一见如故,感情迅速升温,仅仅相处了两周,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潘石屹欣赏张欣逆境中仍旧坚韧的精神,张欣佩服潘石屹白手起家的胆识和魄力,比起外貌,对他们来说,或许灵魂上的吸引更加重要。

仅仅四天之后,两人就携手走入了婚姻的殿堂,正式结为夫妻,金融精英和房地产新星的结合,一时之间也传为佳话。

结婚后,两人也没有放松对事业的追求,张欣辞去华尔街的高薪工作,与潘石屹一起前往北京。

1995年,张欣与潘石屹联手创办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由张欣担任首席执行官,开发了一系列商业地产项目。

当时国内对于商业建设的观念较为老旧,但张欣将国外更为开放、多变的建筑风格融入进来。

她牵头建设了长城公社,这一位于长城脚下的高级别墅群,一经建成便荣获了威尼斯建筑艺术推动大奖。

随后,张欣又首次提出“样板间”这一概念,此前,全国的房地产行业都没有在售房时摆放装修好的房子供购买者观看的概念,但张欣做出了先例。

最开始有人觉得她多此一举,人们买房是看格局,谁会在意你装修出来的样板间?

但张欣并不这么认为,房屋格局固然重要,但已经装修好的样板间能够给购买者最大的刺激,为购买者呈现这间房子的最终状态,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购买欲望。

果不其然,样板间这一概念大获成功,不仅楼盘销售一空,还引起了业内的广泛效仿。

不仅如此,在2010年,张欣还亲自参与了望京SOHO大楼的设计。

这一前卫、浮夸的造型在落成之初引来骂声一片,但其艺术与商业的完美结合,在多年后也得到了认可。

在今天,望京SOHO大楼已经成为了北京的标志性建筑,甚至被称为北京第二硅谷。

SOHO中国成为北京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和中国最大的甲级写字楼开发商,张欣功不可没。

慈善事业

2014年,张欣与丈夫潘石屹前往美国哈佛大学,代表SOHO中国基金会与校方签订“SOHO中国助学金协议”,签约金额为一千五百万美元,随后还和耶鲁等高校分别签订助学金协议,基金会计划共捐助一亿美元,合人民币共八亿元,用于资助在世界范围内攻读大学本科的中国贫困留学生。

谈及为何要建立这个基金会,张欣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很多孩子在少年时期就被送到国外读书,但家境贫困的孩子却难以有这个机会,因此我们决定做些什么,来改变这个现状,为一些成绩优异,但家庭困难的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

但这一消息却让张欣瞬间成为网友热议的中心,甚至连她早年入籍美国的事情也一并挖了出来。

有人认为她忘恩负义,自己当年接受了国家资助出国留学,可以说是国家出钱培养她,但她功成名就之后却转头就改了国籍,如今还给国外的大学捐助资金,这不就是典型的吃里扒外吗?

也有人认为,张欣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国外站稳了脚跟,回国创业之后也为国家做了不少贡献,此次设立基金会向世界一流大学捐款资助中国贫困留学生,也是用于资助来自中国的贫困留学生,没有必要骂得这么难听。

此事一时之间席卷互联网,成为网友们茶余饭后议论的话题,但这件事其实本就难下定论。

张欣更改国籍是事实,但她向世界一流大学捐款资助中国贫困留学生也是事实,看客们众说纷纭,但事事之间本就难以界定,是非功过,就留给后人探讨吧。

总结

张欣出身贫困,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孩,一步一步成为房地产界叱咤风云的女强人,其间经历的艰难困苦不足为外人道。

从她的故事中,我们更应该明白,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在她的成长过程中,机遇与努力缺一不可,但没有努力又何来机遇呢?

坚定目标,把握当下,目光长远,意志坚定,这是张欣的人生信条,也是值得更多人学习的精神。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