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与家庭教育: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诫子书》与家庭教育: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诫子书》作为家书名篇,短短86个字,却蕴含了耐人寻味的道理。在《诫子书》中,诸葛亮以通俗、浅显的寥寥数语,传达了作为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也对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诫子书》的第一句。"静"指的是聚气凝神地去完成一件事,这样才可以集中精力完善自我。这与"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吾日三省吾身"等名句所表达的意思不谋而合。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上有着很多的"鸡汤""人生经验"好似在告诉你应如何变得更加优秀,其实能够静下心来,专注于自己所做的事情,这也是提高自身的有效途径之一。"俭"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过度消费、提前消费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家长们也要做好引导,告诫孩子学会理性消费,控制物欲,感悟节约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淡泊无以明志"的含义是若想确立崇高的目标,必须使内心具有恬淡的意境,了解内心所需,明确自己的志向。一般来说,母亲会较多参与孩子的生活,父亲往往会默默关注子女的成长动态。更多的让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确保孩子能够更加全面的发展,促进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当孩子制定完善学习规划或者人生规划时,父亲与母亲共同参与其中,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孩子能得到更完整的建议,也会在沟通中感受到浓浓的爱。
中国传统文化
非志无以成学
"非志无以成学"表示如果想成功,必须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青少年因发展的阶段性,较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这就更加凸显了家庭教育正面教育的重要性,和学校教育衔接起来,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在具备远大理想后,家长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来督促孩子实现理想。让孩子参与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提升孩子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诫子书》蕴含着许多家庭教育的育人观念,对我们的启迪颇丰,我们需静心体味其真知灼见,不断地修身、成长,做好家庭教育。
本文原文来自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