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缘政治或重写“全球能源版图”,绿色低碳转型危机并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缘政治或重写“全球能源版图”,绿色低碳转型危机并存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2-10/doc-incyytkm4819617.shtml

全球能源市场正在经历深刻变革。12月10日,2024国际能源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来自政府部门、国内外能源企业、知名研究机构的嘉宾纷纷表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能源转型面临严峻挑战,地缘政治可能改写“全球能源版图”。


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Daniel Yergin)(郑青亭/摄)

地缘政治影响下的能源版图重塑

标普全球副董事长丹尼尔·耶金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俄乌冲突爆发后,石油不再是一个全球大宗商品,而是一个政治大宗商品。“如今,全球石油市场变得分崩离析,世界油气地图已发生重大变化。”

耶金说,疫情前,全球石油市场还较为统一,美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约60万桶石油。但随着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这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美国不仅成为液化天然气的最大出口国,还在应对全球供给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这将对全球石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他还谈到了当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带来的影响。“过去,世界各国都获益于一个相对开放的全球经济环境……但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更加复杂的局面,贸易出口不再畅通,还有一些经济上的制约和限制,这种地缘政治因素也会阻碍我们的能源转型之路。”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任京东在致辞中表示,“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全球能源格局正历经深刻的重塑。在此形势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定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挑战的道路。”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副书记段良伟也在致辞中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能源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平衡能源多维转型,构建可持续未来已成为行业所急大势所趋。

论坛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与标普全球共同举办,多年来已成为中国能源领域重要的年度盛会之一。今年的会议主题为“平衡能源多维转型,构建可持续未来”。

平衡能源多维转型的重要性

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面对分化和复杂的国际格局,多维度的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平衡五个关键的维度,包括技术、环境、经济、社会,还有监管。这些维度有利于创造一个可持续、有韧性和包容的能源未来,实现人人受益。”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海瑟姆·盖斯在视频致辞中也表示,在新的形势下,平衡能源多维转型意义重大。正如近期召开的COP29所指出的,全球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保证能源的可及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同时保持能源的可负担性,并减少全球碳排放。

“我们都希望能够控制碳排放,但全球对于充足、可靠、价格合理的能源供给需求也日益增长,我们不能以牺牲能源供给的需求为代价。正如中方所说的,‘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盖斯说道。

国际燃气联盟(IGU)主席李雅兰在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能源转型形势严峻,局面复杂,但危中有机。她指出,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特别是中国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生产,电动汽车制造和应用,以及储能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为全球树立了榜样。CCS/CCUS等负碳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化石能源减碳的发展道路。

在她看来,燃气作为一种兼具环保、商业的解决方案,在平衡多维能源转型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她强调,要认识到公正转型脱离化石能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尊重不同国家因地制宜的转型政策,特别是通过发展燃气,改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耶金看来,全球能源转型既不会一夜之间发生,也不会以线性的方式发生,而是将以不同的速度,利用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区域,按照不同的优先事项,以不同的时间表发生。一个国家所能够承担的可能与另一个国家截然不同。

“我们在2023年年底时见证了世界的复杂性。风能、太阳能(发电量)达到了历史的高点,中国在这方面全球领先,同时,煤炭和石油(消耗量)也达到了历史的高点。在交通领域,电动汽车在中国新汽车销量占比为50%,在欧洲占20%,在美国约占10%。”耶金说。

全球能源安全形势分析

当天,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如泉发布《全球能源安全报告》。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能源安全压力有所缓解,但地缘政治风险依然突出,能源合作遭遇阻力,能源转型仍面临诸多阻碍。

在可获得性方面,陆如泉分析道,一方面,地缘政治风险保持高位,大国博弈加剧使国际社会难以协调解决地区争端,各地区冲突均有外溢、扩散、升级趋势;另一方面,电力保障压力增加,特别是新兴需求驱动电力消费加速增长。不过,能源投资持续回升,化石能源供需维持宽松。

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能源供应侧投资回升到2.37万亿美元,增长5.3%,投资强度上升0.1个百分点,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2.2%。2024年,化石能源生产量达到517艾焦耳(EJ),增长0.7%,消费量为504EJ,增长1%,供需差距略有收窄,但仍然较为宽松。

本次论坛即将发布的《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专门对大国深度博弈的情景进行了分析。在深度博弈情境下,全球政治博弈阵营化、集团化,地缘冲突、科技竞争与贸易壁垒等持续加剧;全球能源产业链脱钩、供应链相互割裂,能源安全挑战制约转型进程。

若出现最坏的情景,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吴谋远指出,“2060年,全世界将无法实现碳中和,且升温度数将达到2.5摄氏度,远远高于《巴黎协定》提出的控温1.5摄氏度的目标。”报告称,在博弈情境下,可再生能源发展放缓,油气的寿命期被延长,到2060年占比仍高达32%。

上述报告指出,当前,世界能源发展正在出现大重构。能源贸易转向以政治主导的区域流动,东西两大贸易阵营加剧分离;能源贸易话语权争夺加剧,美国对油气贸易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则引领全球新能源发展。

对未来油价的预测

盖斯称,OPEC发布的《世界石油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石油需求会从2023年的1亿桶上升为2050年的1.2亿桶,主要增长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中国的石油需求在2023年增长了近140万桶/天,2024年石油需求总量超过1680万桶/天,预计明年还将保持增长势头。在2023-2050年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继续增长250万桶/天。

对于中国石油需求的前景,吴谋远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我们认为,中国石油需求可能在明年就要达到峰值。”在他看来,传统石油产业的功能将在中国发生重大转换。

吴谋远称,为实现“双碳”目标,中国现代油气产业正在进入蓬勃发展阶段。现代油气产业是对传统油气产业的延伸和拓展,既包括传统油气产业,也包括绿色新型油气产业,如生物燃料、电子燃料等。

《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显示,在中国,石油作为交通燃料已达峰,定位逐步转向“通用能保障+原料用能核心”,需求2025年左右达到7.7亿吨峰值,2060年降至2.4亿吨。2040年,交通用油占比重由当前的近50%降至33%,且被化工原料占比反超7个百分点;2060年,交通燃料占比降至20%以下,化工原料占比升至60%以上。

吴谋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预计明年油价将在65至75美元/桶的区间震荡,比今年平均80美元/桶的价格相比有所回落。如果不出现重大地缘政治事件,明年整个原油市场将相对比较宽松。

他分析道,从供给角度看,随着美国油气产量的增加,加上巴西、圭亚那等拉美国家的产量增长,以及欧佩克+还有近600万桶/日的剩余产能,市场上有充足的供应量;从需求的角度看,需求的增量则在减少,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需求“可能明年就要达到峰值”。

世界能源发展大重构

上述报告指出,当前,世界能源发展正在出现大重构。能源贸易转向以政治主导的区域流动,东西两大贸易阵营加剧分离;能源贸易话语权争夺加剧,美国对油气贸易的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则引领全球新能源发展。

《2060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显示,在中国,石油作为交通燃料已达峰,定位逐步转向“通用能保障+原料用能核心”,需求2025年左右达到7.7亿吨峰值,2060年降至2.4亿吨。2040年,交通用油占比重由当前的近50%降至33%,且被化工原料占比反超7个百分点;2060年,交通燃料占比降至20%以下,化工原料占比升至60%以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