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碗苏式面,半部苏州饮食文化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碗苏式面,半部苏州饮食文化史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13/08/76854389_1139209536.shtml

一碗苏式面,半部苏州饮食文化史。

苏州流传这样一句话:“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一条平江路,半部苏州文化史。”其实,苏州还流传另外一句话:“一碗苏式面,半部苏州饮食文化史。”

这样形容苏州的面,到底过分不过分呢?经过多次的苏州行,边品尝苏式汤面,边耳闻目睹,笔者以为,这样形容苏式面并不过分,而且是名副其实。

作为一个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人,绝没有想到,江南鱼米之乡的苏州,吃面竟然与北方有一拼,这大大颠覆了人们对苏州吃面的认知。

一次次游走于苏州古城的大街小巷,大的带“兴”字辈的面馆,小的苍蝇面馆,价格高的过百,亲民的十元左右,什么光面、单浇、双浇、多浇等等,让人眼花缭乱。当你一次次地品尝,无不为苏州博大精深的面拍案叫绝,这是吃面吗?不,这吃的是精致,吃的是面的精髓,吃的是时令,吃的是真正的面食文化。

说起苏州的面,追溯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

当时,北方金兵大举入侵,宋皇室南迁临安,随之大量北方人口涌入到江南地区,而北方人以面食为主,因此对面食的需求增加,促进了江南一带小麦的种植和面食的制作,特别是临安四周,面食需求量更大。为了鼓励种植小麦,官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得小麦的种植大幅增加,面粉的需求也大幅度攀升,这也奠定了苏州一带吃面的基础。

另外,随着大运河运输业的繁荣,南北经济、文化、饮食等在苏州日益交融,苏州面也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富庶的苏州又是明清两代重要的移民城市,各地的方言和饮食文化汇入吴越之地,苏州商业的繁荣,吸引了大量外地商人来到苏州,也带来了各地的食材和烹饪技术,进一步丰富了苏式面的种类、口味和制作工艺。

在苏州厚重的历史饮食文化和社会影响下,苏州人将吃面视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融入苏州人对面食讲究和制作工艺,让苏州面越来越精致。

面馆文化的日益繁荣,形成了许多老字号面馆和独特的吃面习俗。苏州人吃面讲究时令,春天吃三虾面,夏天吃枫镇大肉面,秋天吃秃黄油面,冬天吃藏书羊肉面,这种饮食习惯体现了苏州人对食材时令的重视。

漫步苏州的大街小巷,苏式面馆在随处可见,无论是深巷中的小馆子还是繁华地段的大馆子,都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苏州人对吃面的术语,更是让人惊讶。比如,阳春面称为光面,鱼面称为本色。再比如,苏州人吃面讲究“头汤面”,凌晨五点就会去赶一碗头汤面,这种虔诚的态度,无不体现出苏州人对一碗面的执着和热爱。

苏式面的制作,堪称经典。制作工艺非常讲究,主要包括面、汤和浇头三个部分,汤又分红汤和白汤。说汤头是苏式面的灵魂,一点也不过分。通常使用鸡架、鳝骨、大骨、猪肉等食材,再加上蔬菜、葱和多种香料文火慢炖而成,有些面馆还会使用秘方来提升汤头的味道。面条要选用优质小麦粉制作,讲究筋道和口感,虽然大部分面馆的面是机器压制,但有些老字号面馆,为追求面的筋道口味,依然采用手工制作。浇头则更丰富多样,有爆鱼、焖肉、虾仁、鳝丝等,更讲究时令,不同季节有不同的浇头,这叫吃个应时,吃个新鲜。

一碗苏式面,半部苏州饮食文化史。因为它不仅代表了苏州的饮食文化,还诠释出苏州人的生活方式和历史变迁,你说这小小的一碗苏式面,仅仅是一碗面吗?

游苏州,逛面馆,品尝一碗苏式面,品出的是苏州悠久的面食文化传承,是苏式面的精致,更是苏州厚重历史饮食文化的大放异彩……

(图片:除注明外均为网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