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勿容忍网络霸凌行为
请勿容忍网络霸凌行为
网络霸凌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违反法律,导致严重的后果。本文将详细介绍网络霸凌的表现形式、应对方法以及预防策略,帮助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霸凌的表现形式
网络霸凌(又称线上霸凌)是一种反复发生的恶意行为,旨在嘲弄、贬低或骚扰弱势群体。以下是常见的网络霸凌行为:
网络笔战和挑釁
使用愤怒、贬低或粗俗的语言嘲弄或与他人争论。
骚扰
反复发送具有侮辱性、强迫意味或不受欢迎的信息。
詆毀
发送或张贴与某人相关的八卦/谣言,以侵害对方名誉或破坏友谊。
假冒或假造身份
假冒他人身份,试图让受害者陷入麻烦、损害受害者名誉,或诱使对方陷入负面情况。
揭露
在线散播他人的秘密、难堪的信息或影像。
欺骗
假装友好,说服他人透露秘密或难堪的信息,以便在线公开散播。
排挤
刻意和残忍地忽略某人,使其无法参与讨论或在线群组。
跟踪
反复且密集地进行骚扰和诋毁,包括威胁或造成对方恐惧。
遭遇网络霸凌时的应对方法
告知值得信赖的成人
遭遇霸凌时,不要独自面对。将实情告知值得信赖的家长、监护人、教师、教练或咨询人员,有助于遏制不当行为。
封锁对方
大多数社交媒体网站都允许用户封锁其他用户。这可以避免对方进一步发送信息或内容,通常也能防止对方查看你的个人资料。
不做回应且收集证据
当收到带有伤害意味的信息或内容时,不要正面回应或惩罚对方,而是保存相关帖子或信息的截图,以便出示给值得信赖的成人查看并采取行动。
建立安全计划
当身处不当关系(包括网络霸凌)时,制定安全计划是必要的应对措施。计划可以包括:变更登录详细信息、封锁对方、举报负面帖子、筛选特定词汇、关闭位置追踪,以及一律登出账户等。
区分玩笑与恶意行为
虽然在线游戏没有裁判在旁,但参与者仍需保持风度。以下是辨别恶意行为的要点:
察觉恶意行为
玩笑和伤害他人之间有巨大差异。如果对话开始带有“攻击意味”,特别是在对方处于劣势、弱势或不利情况时出言嘲弄,容易引发矛盾。如果受嘲弄对象不觉得好笑,情况会更加恶化。
避免助长恶意行为
当霸凌行为升级时,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参与加害方”来加以遏制。可以在看到恶意行为时予以封锁、举报和/或将其静音。毕竟,游戏首重乐趣、安全,需顾及所有人。
预防网络霸凌的策略
网络霸凌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教师、家长和学生必须携手合作,防范网络霸凌。以下是具体的预防策略:
教师
营造互相尊重且宽容待人的环境,确保一发生霸凌行为就应向教师举报。教导学生和家长什么是具体的霸凌行为、为什么不该这么做,以及如何察觉征兆。
家长
了解家中子女及其朋友喜爱使用的科技。当年幼的子女探索网络世界时,务必随伺在侧。定期要求家中的青少年为家长进行导览,并着手了解透露某人沦为主动霸凌行为受害者的迹象。
学生
了解什么是网络霸凌,以及如果目睹此一情况,该如何加以因应。在在线发表帖子之前,务必三思而行,并考量在面对面的情况下,是否也会做出相同的举动或发言。勇于以身作则,带领先营造更美好且更安全的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