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八十一难
西游记与八十一难
前段时间看作家刘震云的视频,说起他对《西游记》的看法,他说自己三十岁前觉得《西游记》写得不好,书中虽有八十一难,但很多都是重复的。后来他觉得写得很棒,因为他发现很多妖怪都是天上派来的,每次孙悟空要打死妖怪时都被阻拦,刘震云觉得这是罗贯中的政治暗喻,认为很了不起。我不懂政治,今天想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取经路上的八十一难。
八十一难里确实有很多重复的模式,比如唐僧被抓,徒弟去救,妖怪们都喊着要吃唐僧肉,却永远吃不着,那么吴承恩写的时候不觉得烦吗?我想他可能是想通过这种重复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
取经团里有人、有猴、有猪、有马,看似来路差异很大,其实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犯了错,唐僧因为不认真听佛经而被贬到人间,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被压在五指山下,猪八戒贪恋嫦娥的美色而贬到凡间投胎成猪,沙僧失手打破了琉璃盏而贬到流沙河,白龙马因为放火烧了殿上明珠而触犯天条。他们都需要通过取经来改变自己的人生,但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为什么呢?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想改变人生,就得从改变自己的本性入手。唐僧胆小,孙悟空急躁,猪八戒贪心,沙悟净保守,白龙马桀骜不驯,这些性格要想得到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和一两件事就能做到的,而是要一遍又一遍地经受考验。
唐僧胆小,于是放出消息说吃他的肉可以长生不老,让妖怪都来抓他,让他随时面临被吃的恐惧,这对一个胆小的人是很大的考验。孙悟空急躁,就弄个紧箍咒来约束它,不让他随意杀生。猪八戒贪心,就安排美女和珠宝来让他吃亏上当,然后有所收敛。沙悟净保守,害怕犯错,喜欢隐藏自己的想法,就制造出让他独立解决问题的局面,逼着他独立做决定。白龙马桀骜不驯,就让它变成唐僧胯下的马,一步步走完这十万八千里,再桀骜不驯也被磨平了。
在我看来,取经之路就是这师徒五人克服自身弱点的成长之路,一次磨难不够,那就再来一次,还不够,那就再加一次......最后用八十一难改变了他们,然后我们发现唐僧看见妖怪不怕了,悟空遇到妖怪不着急杀了,八戒看见美女珠宝不轻易去贪了,悟净遇到困难不躲在后边附和了,白龙马踏踏实实让唐僧骑着。
也有人会说,取经之路不是成长之路,而是退步之路,比如孙悟空以前多厉害,敢大闹天宫,谁都不服。结果取经路上开始讲人情世故了,后期遇到妖怪也不咋打了,而是上天找人帮忙,战斗力也有很大的下降。对此我想说,这不是孙悟空退步了,而是成熟了,他看清了神仙世界的法则,觉得打打杀杀完全没必要,既然那些妖怪是神仙放出来的,那就让他们领回去好了,自己就别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有时间要重读《西游记》,我总觉得这本书有许多宝藏等着我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