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趣谈:什么是通辽?科尔沁明珠,小国计量单位,协和飞机
城市趣谈:什么是通辽?科尔沁明珠,小国计量单位,协和飞机
通辽市,原称哲里木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面积59535平方公里,辖1区、1县、5旗,代管1个县级市;2023年末常住人口280.66万人。
原名哲里木盟
大约在3000年前,通辽地区的第一代居民是东胡族和山戎族。西汉初年,匈奴主宰了包括通辽在内的大漠南北的大部分地区,控制了东胡的后裔鲜卑和乌桓。三国时期,鲜卑人大规模内迁,东、西辽河流域隶属于东部鲜卑的慕容部。南北朝时期,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民族——契丹。
有专家出“福巨遗址是辽代龙化州”及“通辽是契丹人的祖源地”的观点。辽代龙化州是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住地,称龙庭,始建于唐昭宗天复二年(902年),当时是辽代始祖耶律阿保机的私城。唐哀帝天祐四年、辽太祖元年(907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成为部落可汗。后梁末帝贞明二年、辽太祖十年(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城东筑金铃岗焚柴举行称帝仪式,尊曰大明大圣天皇帝,国号契丹。龙化州位置的确定,使通辽市名正言顺地成为契丹辽王朝的龙兴之地。
先有“科尔沁”,再有“哲里木”,最后才有“通辽”。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撒尔哈撒尔的第十四世孙奎克塔斯哈喇为躲避战乱率其部族越过大兴安岭南下,后占据嫩江流域,为区别已有的阿鲁科尔沁部落改称“嫩江科尔沁”,后来称科尔沁部,并很快控制兀良哈三卫之地,从此这一带被称之为科尔沁草原。明熹宗天启六年、后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奎蒙克塔斯哈喇后裔奥巴率科尔沁部归附后金。
清朝改了以往的部落制为盟旗制,于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建立哲里木盟,这便是通辽市的前身。不过当年的哲里木盟很大,共辖10旗,其地域涵盖“东至扎赉界,特西至扎鲁特界,南至盛京边墙界,北至索伦界。”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地区。“哲里木”是蒙古语音译,意为马鞍吊带,因清代十旗会盟于哲里木山而得名。
近代哲里木盟的区域和建制经历了多次变迁。清初期对蒙古的统治实行蒙地封禁政策。清晚期,来自关外的汉族人冲破了柳条边,进入东北腹地开垦荒地。随着人数的增多,清政府在哲里木盟设立了很多机构,进行开荒政策,管理汉人,哲里木盟各旗直辖之境大为缩减。因为通辽所在地交通便捷,四通八达。所以,清政府最开始以通辽代指这里,不过那时的通辽还是哲里木盟很小的一个基层组织。
时间的车轮滚到1914年,通辽镇正式成立。1914年后,哲里木盟之地分属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1918年,通辽县成立。1951年,析通辽县城关区设通辽市(县级),为盟政府所在地。1969年7月,哲里木盟划归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86年7月,通辽县建制撤销,并入通辽市。1999年1月,哲里木盟撤销设立地级通辽市,县级通辽市撤销设立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区也被称为“老通辽”,而现在的通辽市一般指整个地级市范围。三百多年历史的“哲里木”之名被废弃,历史更悠久的“科尔沁”也没用,反而只有百年历史的“通辽”成为地级市的专名。
科尔沁明珠
通辽是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被誉为“科尔沁明珠”。通辽市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合各种农作物生长。通辽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通辽市矿产资源相对富集,工业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北部有霍林河煤电铝基地,中部有玉米合成生物工程基地,南部有镍基新材料和纳米微晶新材料基地。
通辽市的少数民族占全部人口数量的一半,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那达慕大会是通辽的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和民族文化盛会,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和民族同胞前来参观和参与。
罗马正统在通辽
“罗马正统在通辽”是一个网络梗,源自B站UP主“小约翰可汗”。在“奇葩小国28”这期视频中,“小约翰可汗”通过看似严谨的论证,以层层推导的方式,将罗马与通辽联系在一起,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最后得出这个让精罗落泪的梗。小约翰可汗的逻辑是这样的:
首先,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占,东罗马帝国灭亡,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地理疆域。其次,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公国的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东罗马帝国的末代公主索菲娅,莫斯科公国因此自称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再次,莫斯科公国还是金帐汗国的继承者,而金帐汗国的是蒙古。蒙古正统在漠南,漠南正统科尔沁,科尔沁区在通辽。因此,他得出结论“罗马正统在通辽”。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说法是一种幽默和调侃的方式,并不是历史事实。小约翰可汗的视频内容通常以幽默和风趣的语言风格为主,旨在娱乐和知识分享。
小国计量单位
通辽之所以能在互联网上走红,B站UP主“小约翰可汗”居功甚伟。几乎所有相关“梗”都出自他和他的粉丝,有人评论,“小约翰可汗以一己之力带动了整个通辽的知名度”。通辽作为小国计量单位,正是源于“小约翰可汗”。
认识一个国家最直观的方式应该就是面积和人口,而在介绍世界上的小国时,“小约翰可汗”把通辽作为一个“测量工具”。比如介绍阿尔巴尼亚时,“小约翰可汗”用通辽的面积和人口和其进行了对比。随后的每期里,“几个通辽”都会必然出现,粉丝还将其简化为了“几个T”,如北京的面积约为0.26T,人口则为6个T。1T等于59535平方公里,还等于287万人,“小约翰可汗”也被大家封为通辽可汗。
协和飞机在通辽
当大家在了解通辽时候,发现通辽的地图轮廓非常独特,因此被“小约翰可汗”深情地誉为“协和飞机”。请各位发挥无穷无尽的想象力,这里就不做深入描述了。书归正传,再介绍一下通辽市的各区、县、旗、市。
各区、县、旗、市简介
科尔沁区
科尔沁区位于通辽市中部,地处松辽平原西部边缘的科尔沁草原,面积3516平方公里,下辖11街道、9镇、1苏木;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92.18万人。科尔沁区1999年由县级通辽市改设,“科尔沁”蒙语意为著名射手,另说科尔沁原于鲜卑语,意为带弓箭的侍卫。科尔沁区是通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通辽市博物馆在科尔沁区。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中旗位于通辽市东北部,面积9811平方公里,下辖1街道,11镇,5苏木,1乡;2022年末常住人口40万人。科尔沁左翼中旗置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因位于科尔沁部中心的左后方得名,科尔沁为蒙古族部落名,蒙古语称东为左。科尔沁左翼中旗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故里、抗垦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旅游景点有哈民遗址、孝庄文化旅游区、僧格林沁博物馆。
科尔沁左翼后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通辽市东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与松辽平原交接地带,面积11570平方公里,下辖10镇、5苏木,另辖12乡级单位。2022年末常住为39.47万人。科尔沁左翼后旗设置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科尔沁为蒙古族部落名,蒙古语称东为左。科尔沁左翼后旗旅游景点有吐尔基山墓、僧格林沁王府、韩州城遗址。
开鲁县
开鲁县位于通辽市西部,地处西辽河冲积平原腹地,面积4488平方公里,下辖10镇,另辖3乡级单位;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31.34万人。开鲁县设置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因开发三鲁地区(东扎鲁特、西扎鲁特、阿鲁科尔沁)得名。开鲁县景点有古榆园、麦新纪念馆、黑龙坝镇红色记忆珍藏馆、开鲁县佛塔。
库伦旗
库伦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地处燕山北部山地向科尔沁沙地过渡地段,面积4709平方公里,下辖辖1街道、5镇、2苏木、1乡;2021年末常住人口为14.86万人。库伦旗设置于1931年,“库伦”系蒙古语,意为家园或圈起来的占地领域。库伦旗旅游景点有宗教博物馆、库伦三大寺、灵安州遗址、奈林稿辽墓群、寿因寺。
奈曼旗
奈曼旗位于通辽市西南部,地处辽西山地北部和西辽河平原南端,面积8137.6平方公里,下辖1街道、8镇、2乡、4苏木,另辖1个乡级单位;2022年末常州人口为37.53万人。奈曼旗设置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 ,古作“乃蛮”,为蒙古部族名,蒙古语意为八个,指古代乃蛮部族由八个氏族组成。奈曼旗旅游景点有奈曼旗王府博物馆、萧氏家族墓、土城子城址、奈曼蒙古王府。
扎鲁特旗
扎鲁特旗位于通辽市西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科尔沁草原腹地,面积17500平方公里,下辖7镇、8苏木,另辖4个乡级单位;2022年末常住人口27.94万人。清顺治五年(1648年)设扎鲁特左翼、右翼二旗,1934年合为扎鲁特旗。扎鲁特为蒙古部族名,蒙古语意为仆人,原为兀良哈蒙古部的一支,是成吉思汗家族仆人。扎鲁特旗还是蒙古族说唱艺术乌力格尔的发祥地,旅游景点有金界壕遗址、南宝力皋吐古墓地、豫州城遗址及墓地。
霍林郭勒市
霍林郭勒市位于通辽市北部,地处大兴安岭南段西翼脊部、科尔沁草原腹地,面积585平方公里,下辖4街道、1苏木,另辖1乡级单位;2022年末常住人口为13.86万人。霍林郭勒市设置于1985年,“霍林郭勒”由蒙古语音译而来,“霍林”为美食、茶饭、休养生息之意,“郭勒”为河的意思,“霍林郭勒”即美食之河,寓意富饶美丽之地。霍林郭勒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新兴工业城市,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五大露天煤矿之一。
霍林郭勒市是通辽市最小的县级行政区,面积仅为扎鲁特旗的3.5%。有网友建议,扎鲁特旗可以切掉一半给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