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省(市)能源集团对比
31个省(市)能源集团对比
在我国的电力系统中,五大六小能源央企一直长期占据着电力开发和投资的主导地位。“双碳”目标下,为抓住能源转型的发展机遇,多个省份接连宣布成立能源集团,地方政府正在通过资产重组整合的方式做强做大做优本省(市)能源产业,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链主企业。
现将31个省(市)能源集团的基本情况、公司规模、财务状况、管理团队、装机容量和发展规划等主要信息梳理如下(本文未特别注明,所列示的数据时点均为2023年):
一、基本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双碳”目标提出以来(2020年9月)共11家省级能源集团成立/重组,仅2023年就有5家。这些新成立的地方能源集团,实力不容小觑。其中,晋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晋能控股”)是2020年9月30日(“双碳”目标提出时),经山西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是由原同煤集团、晋煤集团和晋能集团联合重组,同步整合山西焦煤、潞安化工、华阳新材料煤炭、电力、煤机装备制造产业相关资产,以及转制改企后的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接收省国资运营公司所持太原煤气化公司股份,接管省司法厅所属正华实业公司5户煤炭企业,组建而成的省属重要骨干企业,注册资本高达500亿元,是31个省级能源集团中注册资本最高的企业。
除此之外,注册资本百亿以上的企业还有21家,按注册资本从大到小分别是:江苏国信集团(309亿)、湖南能源集团(300亿)、申能集团(280亿)、广东能源集团(233亿)、京能集团(221亿)、云南能投集团(220亿)、青海省投集团(203亿)、辽宁能源(200亿)、贵州能源集团(200亿)、新疆能源集团(200亿)、四川能投(175亿)、山东能源集团(170亿)、河北建投(150亿)、海南控股(136亿)、蒙能集团(130亿)、福建能化(121亿)、天津能源集团(101亿)、浙能集团(100亿)、皖能集团(100亿)、陕投集团(100亿)、重庆能源集团(100亿)。
实际上,各省组建能源集团也是建设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的必由之路。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
在全国能源统一大市场中,各地方组建能源集团一方面可以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清洁能源的利用;另一方面,在新能源开发时,多元主体可共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给能源行业带来新发展格局和新业态。
具体而言,省级能源集团的组建各具特色。一方面整合本省能源相关企业或吸收清洁能源资产,形成煤炭、火电、清洁能源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另一方面整合本省优势产业板块,将金融产业、现代服务业、装备制造、新兴产业等与能源主业一起组合经营;也有三省能源集团由央企、国企合作经营的,譬如青海省投由国家电投实际管理,华润电力是重庆能源第一大股东,湖北能源为三峡集团的二级子公司。
二、公司规模
作为当地重要骨干企业,各省属能源集团资产实力十分雄厚,千万亿资产总额屡见不鲜,山东能源集团和晋能控股总资产已超1万亿,京能集团作为首都能源集团,2023年底资产规模达4,634亿。此外两千亿规模以上资产企业还包括浙能集团(3,322亿)、河北建设(2,847亿)、陕投集团(2,809亿)、广东能源(2,761亿)、云南能投集团(2,605亿)、四川能投(2,519亿)、江苏国信(2,236亿)、申能集团(2,183亿)共8家。
营收方面,山东能源集团遥遥领先,2023年总营收达到8,664亿,晋能控股2023年总营收4,505亿。此外,营收超千亿的企业还有浙能集团(1,700 亿)、云南能投集团(1,177亿)。
员工人数方面,晋能控股超50万人(含煤炭产业用工人数约35万人),山东能源集团21万人,此外人数超2万的企业还有贵州能源集团(6.8万余人)、京能集团(3.4万余人)、陕投集团(2.6万余人)、吉能集团(25444人)、江投集团(近2.5万)、四川能投(2.3万人)、浙能集团(2万余人)、海南控股(超2万人)共8家。
粤、浙、苏作为传统经济大省,2023年GDP总值在全国的排名分别是第一、第四、第二,但这三省能源集团总资产的排名分别是第七、第四、第十,总营收的排名分别是第七、第三、第十一,各省GDP总值与所属能源集团的规模并不相应对。2023年GDP总值排名前五的省份和2023年总资产、总营收排名前五的能源集团如下:
三、财务状况
(一)资产负债率
各省级能源集团2023年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其中资产负债率最高为豫能控股的89%,70%(含)-80%的有6家、60%(含)-70%的的有6家、50%(含)-60%的的有7家、低于50%有1家(申能集团43%),其他10家未查到公开数据。
(二)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利润率
利润总额超百亿的省属能源集团有4家,从大到小依次为山东能源集团(386亿)、晋能控股(300亿)、浙能集团(140亿)、江苏国信集团(100亿)。
营业收入利润率超15%的省属能源集团有4家(其中江苏国信集团达19%),10%(含)-15%的有4家、5%(含)-10%的的有5家,另有9家未查到公开数据。
(三)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超10%的省属能源集团只有1家(皖能集团11%),超5%(含)的有9家,另有10家未查到公开数据。
三、管理团队
各省级能源集团高管团队(仅统计董事长、总经理)中,年龄最大的是皖能集团和京能集团董事长,以及陕投集团总经理,年龄均60岁,年龄最小的是广西能源集团和甘肃电投集团总经理,均为46岁,另外50岁以下的高管还有江苏国信集团总经理,年龄为47岁。此外,31个省级能源集团的高管中只有天津能源集团是女性,且董事长和总经理为同一个人。
四、装机容量
事实上,各省能源集团依托本地政策、资源、产业等优势,在电力开发和建设中具备强大的竞争力。在电力装机总量方面,一些省能源集团紧追在六小央企之后,并将持续布局可再生能源。广东能源集团以5024万千瓦排名第一,包含京能集团(4827万千瓦)、浙能集团(4189万千瓦)、广西能源集团(3300万千瓦)在内,省级能源集团装机量超过3000万千瓦的共有4个。根据各集团未来规划,云南能投、晋能控股、江苏国信均以装机量超3000千瓦作为发展目标。
五、发展规划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省级能源集团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等方式,正在积极发展新能源、努力将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部分集团甚至制定了“十四五”发展规划。如江苏国信、申能集团、京能集团、云南能投集团、晋能控股、甘肃电投集团均计划“十四五”实现清洁能源/非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0%,而湖北能源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70%,青海省投集团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75%。
可以确定的是,随着地方能源集团的加入,壮大我国能源转型升级队伍的同时,“央企+地方国企”的能源开发大格局也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