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电动自行车新规来袭,将带来两大影响
大变局!电动自行车新规来袭,将带来两大影响
大变局!电动自行车新规要来了,将带来两大影响。
从11月1日起,电动自行车将迎来新规,不符合规定的不能生产,也不能上路,所以,影响的不只是生产厂家,还有消费者。
先说生产厂家,必须严格执行4个强制性国家标准,包括《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电动自行车电气安全要求》、《电动自行车用充电器安全技术要求》、《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蓄电池安全技术规范》,也就是对安全技术、电气技术、充电器技术、电池技术都作了新要求。
不符合这4个强制性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不得生产、销售、进口,而且还要进行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当于一种承诺,保证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如果出现虚假,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所以,新规就带来了第一大影响,那就是电动自行车行业将迎来大洗牌。新规对电动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之前那些技术不行,不符合标准的杂牌企业,估计要被淘汰。当然,对雅迪、爱玛、台铃这些大品牌是有利的。
再说消费者,2024年11月1日起,对2024年10月31日前销售的、因未完成认证变更而暂停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可办理登记上牌;对2024年11月1日后销售的、不具有有效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不予办理登记上牌。
这就带来了第二大影响,消费者在购买了电动自行车要注意,2024年10月31日前买的电动自行车,没有完成认证的也是可以上牌的。但是从11月1日起,没有有效认证证书的电动自行车,是不能登记上牌的。
所以,现在离11月1日还有点时间,没上牌的抓紧上牌。而想要买新电动自行车的人,要问清楚有没有认证证书,以免上不了牌。
除了上牌问题,新规对消费者还有两个很友好的影响,一个是取消了强制安装脚踏板的要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脚踏板是一个累赘,现在去掉了挺好。另一个是对生产厂家提出4个强制要求,提高了产品质量,减少了充电自燃的概率。
还有一个不那么友好的影响,那就是对电动自行车限速25公里/小时,这么慢的速度,快赶上自行车了,可能会让一些人放弃电动自行车。
这两年,各地对电动自行车的整顿力度明显加大,特别是今年6月,多个部门出动十几万人夜查电动自行车,引发了很大的争议。电动自行车作为底层老百姓的一个出行工具,怎么就成了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其实,没那么复杂,电动自行车就一个问题,也就是安全问题,包括充电安全和行驶安全。这两个安全问题,有没有必要进行整顿呢?完全有必要,但是要找到根源。
根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5万余起,同比增长超20%。充电着火,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确实很多,今年初,南京电动自行车充电引发住宅楼大火夺走15条生命,就令人痛惜。
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生产厂家,生产了不合格的电动自行车,所以,新规对生产厂家提出更高的要求是对的。
行驶安全也是一个大问题,电动自行车横穿乱撞,已经严重影响交通安全。2020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8724人,占总体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3.5%,确实也不少了。
这个问题的核心还在电动自行车没有路权,要么走机动车道,要么走人行道。堵不如疏,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得给它们一条路。有些地方,通过压缩机动车道,规划出一个单独的电动自行车道,就是很不错的做法,毕竟我们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都超过了3.5亿辆,不少于汽车的保有量。
给电动自行车单独的路权,才能根治行驶安全的问题,而不是总找使用者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