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汪派代表性乐曲 解析汪派美学形成的原因》课程总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汪派代表性乐曲 解析汪派美学形成的原因》课程总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huain.com/news/pipa/2024/1220/7221.html

12月6日,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民族音乐系主办的上音研究生教育精品课程(课程思政专项)建设项目、民族音乐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在上海音乐学院淮海校区A楼A1-2顺利举办。此次讲座邀请了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汪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郝贻凡来校讲学。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举行了赠书仪式。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张一书记莅临了此次活动。郝贻凡教授与常州大学音乐学院琵琶教师崔晓君分别向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捐赠了他们的出版物《李光祖纪念集》和《汪派琵琶音乐艺术研究》。此举意在扩充学院音乐文献的资源储备,并促进学术交流与研究的深入进行。

专题讲座精彩回顾

12月6日上午10点,郝贻凡教授的讲座内容以汪派代表性乐曲《霸王卸甲》《青莲乐府》为例,解析汪派美学形成的原因。

首先,郝贻凡教授为大家梳理了琵琶传统流派的历史及其发展情况,帮助大家更清晰地理解琵琶音乐文化的历史内涵。她认为,我们应当对本民族的音乐拥有基础的认识,珍视传统,并深入研究和学习,以便深刻理解我们辉煌的文化。郝贻凡教授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思想解放、打擂台赛、汪昱庭先生开放包容的教学理念、汪昱庭先生所教弟子的发展传承情况、乐谱传承五个方面为大家呈现汪派琵琶艺术的基本概况,通过回顾琵琶传统流派的传承发展,可以看到每个流派的传承、创新、发展都是建立在前人努力的基础之上,汪昱庭借助当时的社会环境、思想与意识的觉醒,并以开放自由且独具自己审美追求的方式,吸引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追随者,逐渐形成了一个在艺术审美上是高度一致的群体——汪派。郝贻凡教授强调,汪派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历史必然与文化积淀的结果,汪派并非个人,而是群体。汪昱庭先生弟子众多,在各大院校前期发展中均为琵琶专业教育做出重要贡献,如李廷松、卫仲乐、孙裕德、程午嘉、张萍舟、陈永禄、陈天乐等。李廷松先生离沪北上,促进了北方的琵琶专业教育发展,郝贻凡教授对李廷松先生、李光祖先生从艺术、传承、品德三方面讲述,对具体事例中产生的“误会”亦做出相关澄清。让众多学子对李廷松先生和李光祖先生有更具体、多维度的认识。

随后,郝贻凡教授通过深入剖析《霸王卸甲》,厘清汪昱庭是如何进行“删繁就简”以及乐曲中演奏技术的运用与英雄人物形象的刻画,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这首作品的曲情曲意在变化中求得统一,并且就李廷松先生在乐谱中所标记的定数轮、李光祖先生的演奏中所呈现的审美追求做了详尽的阐述。在《青莲乐府》中,主要讲解“文人音乐”的概念以及剖析汪昱庭受郑板桥其人其艺的影响所建立的音乐审美,并对这首作品中半轮技法的演奏效果做出详细的要求,她认为,整首作品应当刻画出似“竹林七贤”的洒脱、飘逸、率真之感。从这两首作品亦揭示出汪派美学的核心——自然、规矩、雅健。

公开课回顾:演奏技术和音乐风格的平衡统一

当日下午2:00,郝贻凡教授向大家将《霸王卸甲》《青莲乐府》两首作品的演奏技术与音乐风格的把握进行细致的讲解。

在讲解中,郝贻凡教授强调,学习传统流派的作品,一定要注意流派风格的把握与转换。如在《霸王卸甲》中,第一段中的拂轮,追求干脆、果断的音效。在满轮演奏时,右手演奏位置相对固定。并且乐曲的第二至第九段速度的安排,从中速逐渐做变化更为适宜,不过分加速,精准描绘项羽的将军风范,以表现冷兵器时代战争的再现。左手的吟揉弦幅度适中,幅度过大则容易出现其它音效,继而影响乐曲音乐风格的准确呈现。在《青莲乐府》中,则注重对右手音色的把控,尤其是轮指和其他演奏技法组合运用时,音色上的衔接须统一。


她认为,这首作品最好不要媚俗,应当是反映崇尚自然的追求,她鼓励学生们在练习中注重演奏技术的训练并不断探索,用心感悟音乐,并与学子们分享《礼记·乐记》中所提及“唯乐不可以为伪”的观点,让技术与汪派琵琶艺术的美学贴合,以传承和发扬汪派琵琶艺术。同时,通过这次公开课,激发大家对琵琶的传统有一些新的认识,共同深入地学习和继承传统,积极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