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手术新趋势:前房隅角切开术
青光眼手术新趋势:前房隅角切开术
青光眼是眼压高于眼睛能容忍度的疾病,也是全球致盲的第二主因,目前全球约九千万人有青光眼,其中三分之二在亚洲,而亚洲致盲的比例更可高达25%,因此宣导防治青光眼在亚洲而言,不论是预防或有效治疗均极为重要。
2024年5月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的亚洲青光眼大会,对于青光眼诊断与治疗展开了广泛讨论,其中对于青光眼手术新趋势——前房隅角切开术,更引起亚洲学者重视,并且热烈地提出了各国临床经验。
前房隅角切开术:历史久远赋予新启发
前房隅角切开术最早是在1930年代由匈牙利裔的美国医师巴肯(Barkan)证实,对先天性青光眼儿童眼睛能有效降低眼压的一种手术方式。
其原理是在前房隅角(角膜与虹膜夹角)以特殊的器械划开缝隙达到降眼压的效果。由于降压效果显著,虽然是传承近百年的手术方式,目前此种手术方式仍为现代青光眼医师采用来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选项。
但是,在成年人身上以往认知其效果不佳,所以几十年以来皆被学者认为该手术方式不适用于成年人。
近几来由于眼科降眼压显微植入器的不断演进,本届青光眼大会有许多学者提出不同的观察与见解,认为前房隅角切开术对于非末期青光眼的成年患者仍有不错的降眼压效果。
亚洲经验分享:前瞻性研究新趋势
来自印度的艾思兰(Eslami)医师以印度的一个前瞻性研究经验提供了一些临床证明,此手术效果用在成年人身上的研究数据。
他们发现在轻、中度隅角开放型青光眼患者,若同时患有明显影响视力的白内障,施作前房隅角切开术合并白内障摘除手术,不仅可以在6个月内有效地将眼压降低32.1%,术后需使用青光眼药物的机会也减少50%。
来自广州中山大学的张秀兰医师,也提供过往三年使用前房隅角切开术治疗隅角闭锁型青光眼的经验。
她表示,使用此手术方法在隅角闭锁型青光眼盛行率高的亚洲,更具有手术的简便性与独特性,除了能降低眼压之外,手术过程中不须切开结膜也不产生滤过泡,所以术后长期产生眼内发炎的机会大幅降低。
未来青光眼治疗:病患选项更多
依上述资讯显示,前房隅角切开术在隅角开放型及隅角闭锁型青光眼皆可使用,此手术逐漸被提倡是根据最近十年使用显微植入器来治疗青光眼所累積的經驗。
许多显微植入器之标的也在前房隅角,由于降压效果不错,多数学者认为青光眼患者进行显微植入器手术时,可再加上前房隅角切开术,应该会有更好的降压成效。
这也就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医师选择使用该手术方式的因素之一。
结论
任何手术要被推广都会被学者详细检视,在本屆會議獲得部分共識是,由於微創手術已成熟進步,當輕度至中度青光眼患者產生影響視覺的白內障且考慮進行手術,同時做前房隅角切開術為可行的第一步;因為結膜保持完好,倘若將來尚有治療需求,仍可對這些患者進行傳統的青光眼手術。
另外重点,此手术不仅有助于避免滤过泡产生的过度过滤、渗漏及感染等侵入性手术的并发症,整体手术时间相对较短、术后恢复较快,也是越来越多眼科医师推广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