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合肥古代名人九个角度全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合肥古代名人九个角度全解析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3/13/34275058_1146678445.shtml

合肥,这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孕育了众多杰出人物。从帝王将相到才子佳人,从文坛巨匠到军事名将,合肥古代名人辈出,他们的事迹和成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将从九个角度,为您简要介绍这些杰出人物的风采。

一、帝王将相、才子佳人

合肥是安徽省内唯一一个历史上帝、王、将、相,甚至国家元首、科举上状元、榜眼、探花都出过的县。

二、正史有传的名人

自陈朝大将任忠列传《陈书》《南史》以来,《二十五史》加《清史稿》有传的合肥人有110多位。隋代樊子盖、唐代罗让,五代王景仁、宋代包拯、杨察,元代余阙、王翰,明代张德胜、杨璟、陈瑄、周玺,清代龚鼎孳、李天馥、李鸿章、张树声、刘铭传、聂士成是合肥古代名臣的代表。

三、进士数量

《合肥历代进士》考证合肥进士有322名,在安徽省居第三位,仅次于徽州的歙县、休宁。合肥共有状元4人、榜眼3人、探花6人,一甲进士的数量亦在安徽省内居前三,次于休宁、歙县。

四、五代至北宋的人才小高峰

五代至北宋是合肥第一个人才小高峰期。以杨行密为首的庐州武士集团显赫一时。北宋时期,合肥文人辈出,此时是古代合肥文化最强盛时期。虽然受战乱影响,此时合肥的人文资料“百不存一”,但有文章存世的宋代合肥人,经《合肥四朝文徵》统计仍有四十余位,是同一时期安徽省内长江以北各地最多的,仅次于皖南的宣城、歙县等地。

五、明初人才小高峰

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淮西元勋中包括大量合肥籍人物,这是合肥人才的又一个小高峰期。明初合肥籍功臣数量仅次于凤阳、定远,列全国第三。被朱明王朝分派到全国各地驻守的合肥籍军人,远至东北、云贵、青海、海南,各省均有,遍及全国,根据现有资料来分析,数量应该是全国第一。

六、清末民初的人才鼎盛期

清末乃至民初,以李鸿章、段祺瑞为代表的淮系、皖系人物,影响遍及全国,是合肥人才第三个高峰期,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鼎盛时期。北洋时期合肥军政人物约占安徽省的20%-30%。1912-1949年间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合肥人有200多位,在全国居前三。

七、重量级人物

合肥重量级人物多,居安徽省第一。自唐末五代的杨行密、宋代包拯、元代余阙、明代张居正(祖籍合肥,明代迁湖北)、清代李鸿章,至民国段祺瑞、当代杨振宁,每个朝代均有,未曾中断,这是安徽省唯一。余阙是元末忠臣第一,即元代的文天祥,其声望在明、清、民国,并不亚于包拯,余阙与包拯亦是被后世咏叹最多的二位皖人之一。总而言之,余阙是当代最被低估的古代皖人。

八、清代人才统计

据民国著名学者金天翮《皖志列传稿》和《合肥历代进士》二书相互印证,并对安徽省各县人物进行统计,清代合肥人物在安徽省居第三,仅次于桐城、歙县。但在晚清时期,合肥有后来居上的趋势,已逐渐超越桐城、歙县。

九、当代院士

即使考虑当代,两院院士作为衡量人才的最高标准,截止2023年,合肥有院士18位,在安徽省内仅次于桐城(含枞阳,桐枞在古代实为一体)。

合肥悠久而不失精彩的古代文化(含古代名人)同样被低估,所以才有“合肥没有文化”的滑稽说法。本文的观点均有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作为依据来支撑,否则就如井底之蛙,足显狂妄自大了。当然本文亦是一家之言,欢迎大家研讨探究。如果本文有误,欢迎直接指正,此乃良师益友,当感激不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