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麻醉的那些事
剖宫产麻醉的那些事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剖宫产手术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常见且安全的分娩方式之一。然而,对于准妈妈和家属来说,剖宫产手术中的麻醉方式选择、术前准备以及术后镇痛等问题常常令人困惑。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剖宫产麻醉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重要环节。
众多的麻醉方式
- 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 椎管内麻醉(蛛网膜下隙阻滞,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阻滞麻醉)
- 全身麻醉(又分吸入全身麻醉,静脉全身麻醉,静吸复合麻醉)
哪个是最适合剖宫产的麻醉方式?
依据2023年剖宫产手术专家共识,剖宫产术首选椎管内麻醉。在特殊情况下,如急性胎儿窘迫、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严重产前出血、胎盘早剥和脐带脱垂,如果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椎管内麻醉,可选择全身麻醉。
需要产妇如何进行配合
术前禁食:清流质2 h、固体食物6 h和多脂肪食物8 h。麻醉前2 h内,产妇可口服适量碳水化合物饮品,可有效减少术前口渴、饥饿和焦虑情绪,同时可显著降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率,改善负氮平衡。对于误吸风险较高的肥胖、糖尿病及困难气道等情况的孕妇,建议在术前严格限制饮食。
麻醉体位的配合:患者侧卧于床上,背部朝向麻醉医生,双脚弯曲,将大腿紧贴腹部,双手抱紧膝盖,收紧下巴。使背部尽量弓出,形似大虾,增大椎间隙,便于麻醉医生穿刺。
那么在行椎管内麻醉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
椎管内麻醉操作中蛛网膜下腔注药完成后,产妇最先会感觉到脚发热且渐渐麻木,随着时间推移,麻木的感觉会逐渐延续到小腿、大腿一直到肚子,但意识一直是清醒的。
可能因为仰卧位综合征出现恶心、呕吐、胸闷、心跳加快以及头晕等等。
部分产妇在行椎管内麻醉后会出现寒战。
胎儿娩出后会经历些什么
胎儿娩出后会第一时间会使用上缩宫素以及其他促进子宫收缩的药物,以减少子宫出血。那么促进子宫收缩药物的使用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发热、心率加快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麻醉医生会依据产妇的情况适当的给予镇静镇痛药缓解以上不适。
术后镇痛的选择
静脉连续自控镇痛泵(PCIA):这是目前术后镇痛最常用的方法,具有镇痛效果显著、起效快、无镇痛盲区、用药个体化、技术成熟、患者满意度高、血药浓度相对稳定等优点。
腹横筋膜阻滞(TAP):在手术结束后,通过超声引导在产妇下腹部两边各打一针进行局部阻滞,提供良好的腹壁镇痛。
椎管内镇痛包括硬膜外镇痛和鞘内镇痛:
- 硬膜外镇痛: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入局麻药和镇痛药,效果可靠。
- 鞘内镇痛:通过在腰椎穿刺后将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
- 依据产妇术后疼痛程度,经静脉、口服或直肠给予镇痛药物来缓解产妇疼痛。
本文原文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