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长沙会战是怎么回事 长沙保卫战始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长沙会战是怎么回事 长沙保卫战始末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guoxuemeng.com/lishizhishi/484852.html

长沙会战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从1939年9月持续到1944年8月,是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以长沙为中心的第九战区进行的4次大规模激烈攻防战。这场会战在二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整个城市曾被大火连续焚烧两天两夜,这正是持续6年的四次长沙会战所造成的。

国民政府对长沙地区的防御极为重视,由薛岳率领的第9战区集结重兵与日军对峙。前两次长沙会战,双方都宣称取得了胜利。从战术角度看,双方未分出胜负,中国军队损失更大;但从战略上看,成功阻止了日军的战略意图,可视为抗战中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保卫战是国民党军队的一次典型胜仗,通过殊死搏斗将日军击退。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日军以优势兵力发动猛攻,中国军队被迫撤退。

1938年至1944年,四次“长沙大会战”是八年全国抗战中中日双方出动兵力最多(日军66万人次,中国军队100余万人次)、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一次大会战。前三次会战均以中国军队大获全胜告终,日军共伤亡10.7万人,中国军队共伤亡13万人。

会战起因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日本调整了对华战略。其总体构想是确保和稳定占领区,使之成为“大东亚战争”的总兵站基地,对国民政府继续施加军事压力,削弱其抗战力量,并以政略和谋略相结合,摧毁其继续抗战的企图,然后利用“大东亚战争”的成果,促使国民政府屈服,实现侵略意图。

在其他城市相继沦陷后,长沙成为国民政府控制下的西南唯一屏障。一旦长沙被攻陷,中国在战争中将处于被动局面。为保住长沙这一战略屏障,第9战区先后与日军第11军进行了第一、第二和第三次长沙会战,并最终引发第四次长沙会战,也称“长衡会战”。

战役简介

第四次长沙会战是中日战争末期的大型战役之一,于1944年5月揭开序幕。这次会战又称为长衡会战,是指1944年(民国33年)5月至8月,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豫湘桂战役中,中国第9战区部队在湖南长沙、衡阳地区对日军进行的防御战役。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

第四次长沙会战经过

学术界将“长衡会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第四次长沙会战”,从1944年5月27日到6月19日,中日双方以争夺长沙为目标在湖南北部地区作战。

第二阶段又称“衡阳保卫战”,从1944年6月20日到9月初,中日双方以争夺衡阳为目标在湖南中东部地区作战,长衡会战的结束时间为9月上旬。国内外学术界均以1944年8月8日衡阳沦陷为准。中国连续七年抗战,师劳兵疲。当时中国一些精锐之师正在缅北滇西发起进攻,收复失地,国内战场的战力因此而减弱。过去许多著作指责国民政府的军队大溃败,丧师失地,不无片面之处。方先觉第十军坚持47昼夜之衡阳保卫战,是抗战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场孤城保卫战。

日本动用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以来对一个地区进攻所使用之最多的兵力。攻击的日军人数约有36万,守势的中国国军约有30万。6月16日,逼进长沙的日军开始向长沙城区猛攻。6月19日中国军队撤退,日本攻陷长沙。8月8日,日军占领衡阳。日军以此战役为组成部分的豫湘桂战役成功打通大陆交通线,成为1944年反法西斯战场上最惨烈的失败。蒋介石慨叹“1944年对中国来说是在长期战争中最坏的一年”,自称“从事革命以来,从来没有受过现在这样的耻辱”参看“长衡会战”。

第四次长沙会战双方军力

第四次长沙会战日本最高指挥畑俊六,日军参战部队:第3师团 指挥官山木三男,第13师团 指挥官赤鹿理,第68师团 指挥官佐久间为人,
第116师团 指挥官岩永汪,第40师团 指挥官青木成一,第34师团 指挥官伴健雄,第58师团 指挥官毛利末广,第27师团 指挥官竹下义晴,第37师团 指挥官长野佑一郎。
我军最高指挥官薛岳,我军参战部队:第30集团军 指挥官王陵基,第27集团军 指挥官杨森,战区直辖部队第4、99军,第24集团军 指挥官王耀武。
日倭寇的第4次进攻目的是打通大陆交通线,保持对南洋倭寇残匪的补给支援。此战倭寇集中兵力30余万,以狗急跳墙之势疯狂进攻我军,而我军高层则轻敌无备,再加上各保实力,协同失调,遂陷湖南于倭寇。但是,此战我军在长沙、衡阳、常德等地给倭寇以巨大杀伤,此3城攻防战,倭寇死伤均大于我军。常德我军6000余将士全部殉国,而倭寇则被击毙者便达24000余人,在抗战史上,这是仅有的。
1944年5月,日军动用悄悄从伪满和日本国内调来的强大兵力,由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畑俊六坐镇武汉指挥,发起了长衡会战。日军分为三路,避开中国军队的侧翼迂回,分途向长沙外围发起攻势。1944年6月16日,日军向长沙城和岳麓山主阵地发起猛攻。守军顽强抵抗,但由于兵力部署上的失误,中国军队主力未能适时退守岳麓山阵地,部队隔江分阵,力不能支,日军以优势兵力攻破岳麓山阵地。城内守军被迫突围,长沙沦陷。但是,日军推进到衡阳时,却遭遇了顽强的抵抗。衡阳守军把以一个军的兵力,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顶住了日军几个师团的多次进攻,将日军整整阻挡了47天,使日军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在长衡会战中,中国军队未能阻止日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但仍然重创了日军。尤其是衡阳保卫战,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并且打死了日军的一名师团长和其他高级指挥官,致使日军指挥失利。这次会战有力地配合了全国范围内的正面作战,并在战略上配合和支援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斗争,为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四次长沙会战伤亡人数

中国军队: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
日本军队: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数达30,000余人)(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1,186) 日军在衡阳之战中使用了毒气弹,据美军14航空队化学战情报官汤姆森上尉的研判,日军所使用的是芥子气与路易氏气混合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