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命运——《儒林外史》中的“她世界”阅读指导
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命运——《儒林外史》中的“她世界”阅读指导
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命运
——《儒林外史》中的“她世界”阅读指导
《儒林外史》作为我国最优秀的讽刺小说,以其高妙的讽刺艺术揭露了古代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残酷迫害。这些读书人身边也有形形色色的女子,从幕后走到台前。
王太太怀揣着嫁武举人的热望却被骗嫁给戏子,得了失心疯。鲁小姐有状元之才却只能盼丈夫和儿子实现科举梦。青楼妓女聘娘想凭才貌成为官太太最终却削发为尼。王三姑娘在丈夫去世后绝食殉夫,得偿所愿却让人唏嘘。大多数女子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从挣扎到认命,上台匆匆,谢幕也匆匆。
还有一些女子,她们不再是男权社会的背景板,在舞台上有了一席之地。沈琼枝才貌双全,自尊自爱,拒绝做妾,靠卖文和刺绣养活自己。杜娘子夫唱妇随,与丈夫携手游山,不在意旁人的目光。王冕的母亲尊重儿子,叮嘱性情孤傲儿子不要去做官。
被时代裹挟的女子
《儒林外史》中的女子,大多是受时代裹挟的,在封建礼教或封建科举制度的影响下,或者顺势而行,或者争而不得。前者的代表是鲁小姐和王三姑娘。鲁小姐在封建科举制度下奉献了自己和孩子的人生;王三姑娘在封建礼教的影响下献祭了自己的生命。后者的代表是王太太和青楼妓女聘娘。王太太和聘娘都想做官太太,最终都落得一场空,一个成了戏子的妻子,一个削发为尼。
八股才女鲁小姐:从“盼夫成龙”到“望子成龙”
鲁编修因无公子,就把女儿当作儿子,五六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送先生的束脩、那先生督课,同男子一样。这小姐资性又高,记性又好,到此时,王、唐、瞿、薛,以及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自己作出来的文章,又理真法老,花团锦簇。
鲁编修每常叹道:“假若是个儿子,几十个进士、状元都中来了!”
文本解读
鲁小姐的父亲鲁编修沉迷于八股,又只有她一个女儿,就把她当儿子来培养,因而她精通八股文,有强烈的功名之心。可女子无法参加科举考试,她的才能无法施展,只能寄希望于丈夫,可惜丈夫根本无真才实学,她又只好寄希望于儿子,跟四岁的孩子讲《四书》,读文章,背不熟还要念到天亮。这样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她父亲的教育使她深陷功名之途,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又限制了她才华的施展,空有“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的志向,终究成了无奈之下选择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令人叹息。如果鲁小姐生活在现在,是妥妥的学霸和职场精英啊。
人物对比
鲁小姐和《红楼梦》中的李纨比较多的相似的,她们一样侍亲极孝,一样的不作诗。而她们最相似的就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的身上。
鲁小姐热衷于功名利禄之心承自鲁编修,对丈夫失望之后,又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儿子才四岁就开始讲《四书》,书背不熟还不准睡觉,不知道这样的教子方法能坚持多久。李纨在丈夫去世后,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最后贾兰金榜题名,这其中李纨付出了多少,估计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市井泼妇王太太:官太太梦碎无奈成戏子之妻
(王太太)听了这一句话,怒气攻心,大叫一声,望后便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鲍廷玺慌了,忙叫两个丫头拿姜汤灌了半日。灌醒过来,大哭大喊,满地乱滚,滚散头发;一会又要扒到床顶上去,大声哭着,唱起曲子来。原来气成了一个失心疯。吓得鲍老太同大姑娘都跑进来看,看了这般模样,又好恼,又好笑。正闹着,沈大脚手里拿着两包点心,走到房里来贺喜。才走进房,太太一眼看见,上前就一把揪住,把他揪到马子跟前,揭开马子,抓了一把尿屎,抹了他一脸一嘴,沈大脚满鼻子都塞满了臭气。
文本解读
王太太是胡姓小吏的女儿,长得漂亮,可惜父亲早死,哥哥把她卖给人做外室,因为要人称呼她“太太”,被大太太逐出。接着嫁给候选州同王三胖做继室,成了正经的太太,可惜不到一年王三胖就死了,为继子不容,分家另过。后来被媒人所骗嫁给鲍廷玺,发现鲍廷玺并非武举人,而是个戏子,因此得了失心疯。她的婚姻悲剧源于自身的心高气傲,一心想成为官太太。更源于男权社会女子无法做主自己的婚姻。即便她泼辣凶悍不认命,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物对比
王三姑娘与王太太一样成了寡妇,王三姑娘受重礼的秀才父亲王玉辉的影响,在丈夫去世后决定殉夫,王玉辉大力支持,王三姑娘的公婆和母亲苦劝不住,绝食八天而亡,赚的烈妇“美名”。相较之下,王太太泼辣肆意地在红尘中撒泼,更符合现代人的选择。
与王太太一样想做官太太的还有青楼妓女聘娘,她听信的陈四老爷说的一年之后会做知府,梦见自己当上了知府夫人,可惜陈四老爷在钱花完后赊账都没有清掉就溜走了,最后聘娘削发为尼。
逆时代潮流的女子
《儒林外史》中还有一类女子,她们逆时代的潮流,有的支持丈夫特立独行,例如杜娘子;有的让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例如王冕的母亲;有的活出自己的精彩,比如沈琼枝。她们是封建社会女子中的一股清流,分别在相夫、教子和做自己方面,告诉了同时代的女子,除了三从四德,女子的人生也可以有不一样的选择。
落跑新娘沈琼枝:出走拒做盐商妾,客居暂做金陵人
片段1 沈琼枝在宋家过了几天,不见消息,想道:“彼人一定是安排了我父亲,再来和我歪缠。不如走离了他家,再作道理。”将他那房里所有动用的金银器皿、珍珠首饰,打了一个包袱,穿了七条裙子,扮作小老妈的模样,买通了那丫鬟,五更时分,从后门走了,清晨出了钞关门上船。
片段2 沈琼枝道:“我在南京半年多,凡到我这里来的,不是把我当作倚门之娼,就是疑我为江湖之盗。两样人皆不足与言。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我平日听见家父说:‘南京名士甚多,只有杜少卿先生是个豪杰。’这句话不错了。但不知先生是客居在此,还是和夫人也同在南京?”杜少卿道:“拙荆也同寄居在河房内。”沈琼枝道:“既如此,我就到府拜谒夫人,好将心事细说。”
片段3 知县道:“你这些事,自有江都县问你,我也不管。你既会文墨,可能当面做诗一首?”沈琼枝道:“请随意命一个题,原可以求教的。”知县指着堂下的槐树,说道:“就以此为题。”沈琼枝不慌不忙,吟出一首七言八句来,又快又好。
文本解读
沈琼枝容貌出众且有才华,诗文刺绣样样精通,性格刚直勇敢又足智多谋。当怀疑被盐商宋为富骗作妾时,她冷静地先弄清事情原委,进入宋家证实宋为富的婚姻诈骗行为后找机会逃离宋家,而且把房间能带走的值钱的东西都带走。逃出盐商家后,不想回常州被人耻笑,就独自南京靠卖诗文和刺绣养活自己。在南京有恶少说浑话,她就要怒骂,洁身自好。后来被盐商告她是逃妾要抓她回去,她不卑不亢,在公堂上以自己的口才和诗才征服了当地知县,给江都县的知县说情让她父亲领回,另择良婿。
沈琼枝不逆来顺受,而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社会中闯荡。她不惧世俗眼光,用行动证明了封建社会里女性也可以有独立的人格和追求。
人物对比
沈琼枝因被骗婚而出走。她不肯做妾,机智地偷拿财物逃离,前往南京自谋生路,以卖诗刺绣为生,表现出她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渴望。
简·爱则因发现爱人罗切斯特已有妻子而毅然出走。她不顾恶劣天气,只带着尊严离开,一路历经磨难,却始终坚守自尊和平等。她的出走是对男权社会的挑战,体现了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
她们处在不同国家不同的时代,她们的出走,都是追求平等与尊重,追寻真正的自我与尊严。
夫唱妇随杜娘子:散尽家财同甘共苦 携侣游山琴瑟和鸣
片段1 这日杜少卿大醉了,竟携着娘子的手,出了园门,一手拿着金杯,大笑着,在清凉山冈子上走了一里多路,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
片段2 杜少卿在船歇宿。是夜五鼓,果然起了微微西南风,船家扯起篷来,乘着顺风,只走了半天,就到白河口。杜少卿付了船钱,搬行李上岸,坐轿来家。娘子接着,他就告诉娘子前日路上没有盘程的这一番笑话,娘子听了也笑。
文本解读
杜娘子着墨不多,但人物形象是很鲜明的。她善良宽厚,对待家中生病的老仆娄老爹,她像伺候父母般亲自煨人参送药。她不慕名利,丈夫杜少卿散尽家财,她毫无怨言。面对朝廷的征辟,丈夫拒绝做官,她也理解支持。她思想开明,与丈夫携手游清凉山。
杜娘子的命运与丈夫杜少卿紧密相连。杜少卿的慷慨和离经叛道之举使他们的生活逐渐陷入困境,但夫妻二人始终相互陪伴,在精神上相互慰藉,在南京过着虽清贫却自在的生活。
人物对比
《儒林外史》中杜娘子与王冕母亲有诸多不同。杜娘子出身富贵,性格温和善良,任由丈夫杜少卿散尽家财,无条件支持丈夫的决定,与丈夫携手同游,与当时封建礼教格格不入。而王冕母亲家境贫寒,独自撑起家庭,她坚韧明智,劝王冕勿入官场。杜娘子是杜少卿的陪伴者,王冕母亲是王冕成长的支持者和引路人。她们处于不同境遇,是那个时代另类贤妻良母的代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
真题回顾
呈现2道有关《儒林外史》中于本期主题内容相关的2024年中考真题,如果2024年没有,2023年、2022年的真题也可。
真题1
文本互证、比较探究是名著阅读的有效方法。下面是小文做的资料卡片,请你补充对应内容。(2024年中考广东广州卷)
/名师解题/
这题考查学生的识记、概括和分析理解能力。①考识记能力,答案是《经典常谈》;③考概括能力,参考答案是“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为线索,塑造了孙悟空等神通广大、勇敢无畏的英雄形象”。②考的是分析理解能力,王三姑娘的愚昧守节体现了封建礼教对女性残酷迫害,沈琼枝反抗骗婚、出走卖诗谋生的行为则展现了女性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对独立自由的追求,两者对比,凸显了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束缚,从而增强了对封建礼教的批判力度。
真题2
文学名著中有不少女性人物的形象,下面名著片段中评价的女性人物形象是( )(2022年中考贵州贵阳都卷)
我看这个女人实有些奇……若是说他①是人家遣出来的婢妾,他却又不带贱气;看他虽是个女流,倒有许多豪侠的光景。他那般轻倩的装饰,虽则觉得柔媚,只一双手指却像讲究勾、搬、冲②的。论此时的风气,也未必有车中女子同那红线③一流人。却怕是负气斗狠,逃了出来的。
【注释】①他:这里指“她”。②勾、搬、冲:武术用语。③车中女子、红线:都代指智勇双全的侠女形象。
A.《水浒传》中的孙二娘 B.《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
C.《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冬妮亚
/名师解题/
这道题考查了识记和辨析能力。所选文字源于《儒林外史》,是杜少卿和武书去拜访沈琼枝后,武书对杜少卿说的一段话。如果看《儒林外史》时记住了这段话是说沈琼枝的,选择C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如果没有印象,那就要根据文字风格和文字内容去辨析了。只要看过这四本名著,都能根据文字风格判断这是白话小说,排除了B和C。再根据内容,“柔媚”这样的词语不可能用在孙二娘身上,只能选沈琼枝了。
模拟新考题
2011年中国邮政发行的《儒林外史》特种邮票。该套邮票一共六张,前四张的名称分别是王冕画荷、范进中举、两根灯草、马二先生游西湖,请按先后顺序写出第五张和第六张的名称 、
“人都在我耳根前说你的学问有了,该劝你出去作官,作官怕不是荣宗耀祖的事!我看见那些作官的都不得有甚好收场!况你的性情高傲,倘若弄出祸来,反为不美。我儿可听我的遗言,将来娶妻生子,守着我的坟墓,不要出去作官。我死了,口眼也闭!”
这句话出自《儒林外史》,是的母亲临终前说的。母亲临终前为什么叮嘱儿子不要做官?请说出两个理由。
3.小文阅读《儒林外史》,看到嚣张跋扈王太太想嫁武举人,却被媒人所骗嫁给戏子鲍廷玺,只能认命。不禁感慨:“古代的女子不管多强悍,嫁人后哪怕所嫁非人,也只能认命了。”小素却不同意他的看法,反驳道:“那也未必,沈琼枝所嫁非人就没有认命,她。”请根据《儒林外史》中沈琼枝的经历补充完整小素的反驳内容。
4.《儒林外史》中的沈琼枝和《简·爱》中的简·爱这两位女性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就其中一处,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5.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儒林外史》中鲁编修对鲁小姐的影响就很大,继而影响到鲁小姐教育儿子。请根据相关情节具体谈谈。
注:此文发表于《作文素材·中考版》2024年第12辑,内容略有改动。感谢盛叶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