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一首激荡人心的爱国诗篇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一首激荡人心的爱国诗篇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王怀让创作的一首饱含深情、激昂澎湃的爱国诗篇。这首诗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核心,通过对中国人独特身份特征的自豪宣言,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颂扬,以及对现代中国成就与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中国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认同。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作者:王怀让
在无数的蓝色的眼睛、褐色的眼睛之中,我有一双宝石般的黑色的眼睛。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无数的白色的皮肤、黑色的皮肤之中,我有一身大地般的黄色的皮肤。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是我沸腾的血型,长城是我扬起的手臂,泰山是我站立的脚跟!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的祖宗最早走出森林,我的先人最早开始耕耘,我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后裔,我是圆周率和地动仪的子孙!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我的民族中,不光有史册里万古不朽的孔夫子、司马迁、李自成、孙中山……
还有文学中永远活着的花木兰、林黛玉、孙悟空、鲁智深……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在我的国土上,不光有雷电轰不倒的长白雪杉、太行翠柏、黄山劲松……
还有风雨扑不灭的井冈传统、雪山火炬、延安精神……
我是中国人!
我的和黄河一样粗犷的声音——
不光响彻在联合国的大厦里,大声发表着中国的议论,
也响彻在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大声呼喊着“中国得分”!
当掌声把五颗金星托上蓝天,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
我的和长城一样巨大的手臂,
不光把采油钻杆 钻进外国人预言打不出油的地心;
也把通讯卫星送上祖先们梦中不曾到过的白云。
当五大洲向东方竖起耳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我是莫高窟壁画的传人!
让那翩翩欲飞的壁画与我们为伍——
我们就是飞天!飞天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不是圣经中的古代巴比伦人!
让祖国踩着我们的脊梁走进天堂——
我们就是通天塔!通天塔就是我们!
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王怀让的《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是一首饱含深情、激昂澎湃的爱国诗篇,它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为核心,通过对中国人独特身份特征的自豪宣言,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颂扬,以及对现代中国成就与精神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中国深厚而复杂的情感认同。全诗以“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一主线贯穿,不仅表达了对个人身为中国人的无上荣耀,更深层次地揭示了中国民族精神的伟大与不朽,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人自信、自强、自立的时代风貌。
思想内涵阐述
血脉之根:肤色与眼眸的骄傲
诗歌开篇即以“蓝色的眼睛、褐色的眼睛”与“黑色的眼睛”,“白色的皮肤、黑色的皮肤”与“黄色的皮肤”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中国人的独特生理特征,这是民族身份最直观的体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肤色与眼眸的深深自豪,是对根源的认同与尊重。
地理之魂:自然地貌的象征
“黄土高原是我挺起的胸脯,黄河是我沸腾的血型”,诗人用黄土高原的雄浑、黄河的奔腾象征中华民族的坚韧与活力,展现了中国人与这片土地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强调了地理对民族性格的塑造。
历史之光:先贤与文化的传承
通过列举孔夫子、司马迁等历史人物,以及花木兰、林黛玉等文学形象,诗人不仅回顾了中华文明的辉煌历史,也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和连续性,强调了作为这些伟大灵魂后代的骄傲。
精神之柱:革命传统的弘扬
“井冈传统、雪山火炬、延安精神”,这些革命符号的提及,体现了中国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追求自由解放的决心,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颂扬。
时代之声:国际舞台的自信
从联合国大厦的发言到奥林匹克赛场上的欢呼,诗人展现了当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与成就,彰显了中国人的自信与开放。
科技之梦:探索与创新的勇气
“把采油钻杆钻进外国人预言打不出油的地心”,“把通讯卫星送上祖先们梦中不曾到过的白云”,这些描述象征着中国在科技领域的突破,体现了中国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文化之翼:飞天梦想的实现
以莫高窟壁画中的飞天为喻,诗人表达了对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自豪,同时也寓意着中国人对更高更远理想的追求。
艺术风格亮点
反复咏叹,强化情感
全诗多次重复“我骄傲,我是中国人”,这种反复咏叹的手法,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更深刻地强化了诗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的情感也随之升华。
象征与比喻,丰富意象
诗人巧妙地运用象征和比喻,如将黄土高原比作胸脯,黄河比作血型,长城比作手臂等,这些生动具体的意象,既形象地描绘了中国的自然风貌,又寓意深远,富含哲理。
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诗中既有对古代文明的回顾,也有对现代成就的展示,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不仅展现了时间的跨度,也体现了文明的连续性和发展的动态性。
排比与对仗,增强气势
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如列举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时,以及描述中国革命精神和科技成就时,这种结构紧凑、节奏感强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气势和感染力。
语言质朴,情感真挚
虽然诗歌主题宏大,但语言却质朴无华,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字字珠玑,句句深情,直击人心,展现了诗人真挚而深沉的爱国情怀。
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
诗歌不仅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还展现了中国的国际视野,如提及联合国、奥林匹克等国际舞台,这种跨越国界的视角,拓宽了诗歌的内涵,也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开放与包容。
情感高潮的递进
全诗情感逐步累积,从对个人身份的自豪,到对民族历史文化的敬仰,再到对现代成就的自豪,最后升华到对全人类共同理想的追求,情感高潮迭起,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在人民网人民智作、中国诗歌网等10几家媒体发布文学评论和诗歌作品1500多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