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中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做中学”的实施策略研究论文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中,“做中学”教学策略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这种策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探讨“做中学”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方法。
一、引言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也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其中,“做中学”教学策略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这种策略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理论基础
“做中学”教学策略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认知发展理论强调,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建构的过程,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经验积累来实现。多元智能理论则指出,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智能结构,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其潜能。
三、实践策略
-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分数”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分蛋糕”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分数的意义。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
- 设计任务,促进探究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例如,在教授“面积”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测量教室中不同物体的面积,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来理解面积的概念。这种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 组织活动,促进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在教授“统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收集和分析数据,通过合作完成统计任务。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反思总结,深化理解
在“做中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通过总结,学生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系统化,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反思总结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案例分析
某小学在实施“做中学”教学策略时,设计了一个“测量校园”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需要测量校园中不同建筑物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计算它们的面积和体积。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测量和计算的方法,还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五、结论
“做中学”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合适的学习活动,创设真实的情境,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度理解。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做中学”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