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科普:正确认识腰间盘突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科普:正确认识腰间盘突出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560426

腰间盘突出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需警惕。据统计,25到39岁之间的年轻人,“腰突”检出率高达13.93%,居各年龄段首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腰间盘突出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帮助您远离这一困扰。

大多数人喊的腰痛,都属于慢性腰肌劳损,跟腰间盘突出是两回事,甚至还有的人是小关节错位、骨盆前倾、脊柱侧弯等。

如何区分腰肌劳损和腰椎间盘突出?

  1. 疼痛部位不同
  • 腰肌劳损:腰部中间痛感不显著,主要是腰背部两边的肌肉疼。
  •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疼痛部位是腰部中间,按压时可能腿痛。
  1. 看有没有腿疼
  • 腰肌劳损:疼痛主要集中在腰部,偶尔臀部会痛,腿部尤其是膝关节以下不会疼痛;
  • 腰椎间盘突出:从臀部开始,疼痛或麻木的范围可能逐渐扩展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

当然了,具体是什么原因还是要通过CT或核磁共振来确诊。

如果说脊柱是人体的支柱,腰椎就是脊柱的根基。腰部承载着人们上半身所有重量。人的身体一共有23个椎间盘,其中,腰椎间盘有5个,最靠下的两个,最厚、也最容易出问题。椎间盘不光是椎体间的衬垫,它还能像减震器那样起到缓冲作用。但18岁以后,腰椎间盘开始不断退化,而“腰突”,本质上就是腰椎间盘的一种异常性病变,能够引发疼痛,并限制人体活动。

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中国腰椎病患者已经突破2亿人。而25到39岁之间的年轻人,“腰突”检出率高达13.93%,居各年龄段首位。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5个坏习惯

  1. 久坐不动或是弓着背坐
    我们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久坐是脱不了关系的,因为久坐时,人体的重量会集中在腰部,如果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可能会导致椎间盘组织弹性减退和脊柱骨质增生,还会引起腹胀、便秘等消化系统病症。


  1. 弯腰搬重物
    这个动作会让腰椎承受过多负荷,肌肉用力不平衡,伤害肌肉和筋的健康,使腰椎间盘不能得到该有的保护。

  1. “葛优躺”
    我们在放松的时候,总是喜欢“葛优躺”,实际上这种半躺着的姿势,腰椎会因缺乏足够支撑使原有弧度改变,腰椎间盘所受压力增大,诱发腰椎疾病。

  1. 跷二郎腿
    这个属于大部分人都会有的坏毛病了,跷二郎腿确实很舒服,但这个动作拉扯着腰椎间盘两侧肌肉,容易造成肌肉劳损,腰椎本来向前的曲度,也因此变成向后,对腰椎间盘维持正常曲度非常不利。

  2. 趴桌子睡觉
    有时候在午休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趴在桌面上,这样会使得腰椎向后突出,时间久了腰椎曲度就发变化,从而出现腰椎疾病。

如何缓解“腰突”?

除了改变以上的5个坏习惯以外,大家可以在平时做一些锻炼来改善和预防。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三个日常就可以做的锻炼方法,赶紧安排上吧!

  1. 平板俯卧支撑
    俯卧于床或者地板上,双臂屈曲于胸前,用双肘部及双脚尖将身体支撑抬起,至身体成一直线。然后保持保持10~30秒不动,建议一开始时先保持10秒,随后在慢慢的增加。做完以后可以间歇5秒,5~10次/组,每日可以做两到三组。

  2. 飞燕式
    趴在地上,头、双手以及背部慢慢向后向上拉伸。同时,腹部收紧,用腰部的力量慢慢抬起双脚,每次坚持30秒~60s,做5组即可,每次间隔休息3-5秒再做。

  1. 五点拱桥支撑法
    做法为仰卧位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

除上文所述,还有臀部肌肉拉伸、腿部肌肉拉伸、空中自行车、体前屈等方法都能适当缓解你的疼痛。

亲爱的年轻朋友们,腰间盘突出不再是遥远的话题,它可能就在你我身边。但请相信,只要我们拥有正确的认知、科学的预防方法和积极的治疗态度,就能有效抵御这一挑战。

  • 保持正确的坐姿与站姿:让身体在工作中也能得到放松,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 定期运动与锻炼: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为腰椎提供坚实的支撑。
  •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避免过度劳累,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
  • 及时就医与咨询:一旦出现腰腿疼痛等不适症状,不要拖延,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支撑我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享受更加精彩的人生。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位年轻的朋友都能远离腰间盘突出的困扰,拥抱更加活力四射的自己!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