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8岁男孩被失眠折磨8年:“妈妈,我睡不着好难受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8岁男孩被失眠折磨8年:“妈妈,我睡不着好难受啊”......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Q94K6A052682N1.html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根据《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的一项数据显示,95.5%的小学生睡眠时长未达标。在大米和小米公众号的读者里,孩子睡眠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中午不肯睡、晚上睡不着、半夜三点就醒……

一个8岁男孩的8年睡眠困扰

@早早妈妈 儿子8岁,睡眠困难8年

我还真没有见过像我儿子这么难睡的,他貌似从出生开始就有睡眠问题。怀孕时我生了一场病,生产时因为宫内感染,孩子出生后缺氧、败血症、黄疸,在保温箱住了11天,回家后我就发现儿子晚上总是哼哼唧唧睡不好,必须要趴在我身上或者抱着才能入睡,睡着睡着还经常惊醒。

儿子1岁前,白天几乎都是抱着睡,屁股挨到床上就醒,晚上也必须趴在大人身上或抱着睡,搞得我很是崩溃。1岁时,我决定让儿子自然入睡,我放他在床上自己睡,我啥也不做,就在旁边看着,大概搞了将近2个月,每次都要哭一两个小时才能睡着。

我爸爸看不得孩子哭,又不忍心我受累,他主动说自己抱着孩子睡,白天我爸爸要抱着他走动1小时才能睡着,睡着了也放不下,晚上靠在床上抱着孩子睡,白天晚上熬,最后累出了高血压。

一直到2岁半,儿子去了托班后,睡眠情况首次好转了一些,但白天他还是几乎不睡,晚上也经常兴奋到睡不着。有一年夏天我们出去玩,坐卧铺火车,晚上他一个人自言自语到半夜两三点,隔壁一个老太太说,小孩儿,你要去演讲比赛呀。后面我们再带他出去,都不敢坐公共交通了。

我一直没有意识到儿子有睡眠问题,只觉得他精力旺盛,觉少。儿子6岁上小学后,因为多动先后被诊断为阿斯和多动症,我们才意识到,原来他是有睡眠障碍。医生是这样跟我解释的,他先问我,有没有喝过咖啡,我说我喝过,他说,我儿子的大脑就是熬夜后喝咖啡的感觉,很疲倦,但又没办法控制自己,所以睡不着。

医生推荐我们吃托莫西丁口服液,这是一种神经系统药物,可以平缓情绪,临床上主要用于多动症,药物对他特别有效果,但副作用也很强烈。医生为早早开的药物 图源:早早妈

吃药头半年,他不光晚上困,白天也困,每天下午都在睡觉,课都上不成。我还发现,他在特别困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件悲伤的事情,会突然情绪失控,瞬间崩溃大哭。吃药也会影响食欲,他总是说不饿、经常中午不吃饭。

暑假和寒假不上学,为了让儿子好好吃饭,我们就停药了一段时间,他胃口倒是恢复正常了,但又睡不着了。不吃药还想睡好,每天至少要有四五个小时大运动。为了帮助他消耗精力,我们带他去水上乐园、游乐场,或者商场里玩蹦床,必须要从早上玩到中午,回家才能很快睡着,但睡多了他又会头疼。

如果只是在家里或小区玩,达不到这种运动量,他还是睡不着,于是我和他规定,晚上9点半最晚10点刷完牙,关灯后在床上待着。他说脑子里面有很多东西,我让他闭上眼睛,他说,闭上眼睛还是能看到很多画面,看过的动画片儿,玩过的游戏画面全都在脑子里闪现。

上幼儿园时,因为儿子的攻击行为,我们去看过心理医生,心理医生说孩子没什么问题,但建议我们要陪他尽情释放心里的这些想象。于是,我们就放上音乐,他假装植物或僵尸,陪他玩扮演游戏。或者听故事,自言自语,每天都熬到晚上12点多才睡。陪早早玩植物大战僵尸扮演游戏 视频来源:早早妈

哎,谁陪他睡觉,谁痛苦。这学期开学后,我让儿子参加了足球社团,基本上每天有一个半小时活动量,低年级每天只有一节体育课,这些活动量根本就不够,于是 我们又恢复了吃药,最近吃了快一个月了。他现在白天还是不睡觉,只是偶尔下午会困,但晚上基本10分钟以内能睡着,医生说根据孩子的大脑发育情况,起码要吃到12岁。

关于食欲的问题,我现在错开了他吃饭和服药时间,吃完早饭,六点半到七点半左右吃药,中午他不饿,两三点吃一点东西,晚上七八点再吃一点饭,食欲慢慢在恢复正常。吃了药,不仅睡眠好了,其他方面也好了很多。此前,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是,他非常抗拒做抄写作业,总觉得自己完成不了,也觉得这种作业没有意义,不肯开始写。5分钟能完成的作业总要闹半个小时。最后要么打他一顿,要么用别的方法引诱他才能完成。晚上睡前的最后一步一般是刷牙,他不抵触刷牙这件事,但很抗拒开始刷牙,每次都要满屋子抓他。医生说这些行为属于对立违抗障碍,现在这种莫名其妙,对着干的情绪少了很多。我觉得可能孩子睡好了,醒来后精神好,就能接受更多信息,其他问题都会好一些。今天老师还说,他现在能在教室安坐,作业也都能跟上了。

关于睡眠问题的3个误区

像早早妈妈分享的这种儿童睡眠障碍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但也不是孩子在睡眠方面出现的所有情况,都是睡眠障碍。常见的误区包括孩子睡太少、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前睡着,以及孩子一睡不着就想各种办法哄睡。

  1. 孩子睡得太少?

很多家长在儿童睡眠方面的一个误区就是:孩子睡得时间少。其实,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不用和周围的孩子比谁睡得久。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过关于睡眠时长的专家共识,家长可以参考。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关于睡眠时长的专家共识(部分) 图源:SEA Hubs

其中,推荐时长和非推荐时长(灰区)还有一个可调整的范围,0-3月龄的孩子睡眠少于11个小时;4-12月龄孩子睡眠少于10个小时,1-3岁孩子少于9个小时时,才需要警惕。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白天活动状态,如果孩子出现想睡睡不着、越困越睡不着、情绪烦躁、不能安坐、上课效果差等现象,说明他可能缺觉。

睡眠过度补偿也是孩子缺觉的信号。比如一个孩子平时7点半起床,周末8点半还叫不醒,说明可能周中睡少了,已经影响精力了。孩子跳过睡眠潜伏期直接入睡也是睡眠不足的预警信号,睡眠潜伏期指躺下到入睡的时间,大多数人在10-20分钟,但有的孩子经常玩着游戏,看着书,吃着饭就直接原地睡着。这代表他的睡眠潜伏期过短,正常的睡眠时间可能被剥夺了。

  1. 必须在某个特定时间前睡着?

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必须在9点前睡觉,或者10点后睡会长不高,睡得晚影响孩子免疫力?其实,如果孩子睡眠总时长充分,且实际入睡时间比较固定,每日之间的波动不超过1个小时,入睡前没有过于烦躁、兴奋,不需要过度安抚,那么睡晚点没有问题。如果睡眠没有对孩子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不妨碍孩子日常学习和社交,不用特别焦虑和担心。

  1. 必须想办法哄睡?

很多家长一方面对孩子睡眠障碍认知度不够,容易忽略睡得好不好,能睡多久,24 小时运动情况这些影响孩子生活的最基本问题。一方面家长应对睡眠问题的方式不恰当,反而会让睡眠问题维持下来。比如,家长为了让孩子睡得好,选择抱睡、哄睡、拍睡、奶睡等,这些方式都是不恰当的入睡条件依赖,一旦养成这类行为习惯,孩子就不会独立睡觉。

相较于花大价钱做干预,良好的睡眠习惯其实是性价比非常高的投资,只需要做好睡前程序,养成良好睡前习惯,每天作息规律,经常运动,就能建立起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睡赢晚上,才能赢得白天。

调整睡眠的3个要点

睡眠调整是系统性的问题,总体上来说,既要考虑环境因素,又要考虑24小时的活动安排,还要考虑家长作息的影响,最好是全家总动员。

建立良好的睡前程序

建立良好的睡前程序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一般来讲,睡前30- 45分钟,安静、愉快、固定顺序的活动有利于睡眠。比方说睡前抚触,给孩子讲故事、洗澡、刷牙、换睡衣、上厕所等等。但像玩手机、IPAD等屏幕暴露活动肯定是不利于睡眠的。选绘本时尽量选择老生常谈和相对无趣的绘本,不建议读新的绘本或者一些故事情节刺激的绘本,容易让孩子兴奋,更难入睡。

正确的睡眠联想很重要

在孩子有困意后,再让孩子进卧室,如果孩子确实不困,就让他离开卧室相对安静地玩一会。过早让孩子进卧室,他就会把卧室和玩联想到一起,而没有和睡觉联想到一起。睡眠习惯的培养和行为干预,最终取决于父母如何去执行。很多家长认为,试了一些方法,结果小孩哭得更凶,第二天家长就放弃了,这相当于间接强化了孩子不良睡眠行为,下次更难治疗。不要过度运动

有家长觉得孩子睡不好是因为白天运动不够,要让他“放电”,过度活动更容易出现睡眠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5岁以下儿童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指南》里有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活动安排,家长们可以参考。


世卫组织5岁以下儿童24小时身体活动、久坐行为和睡眠时间建议

总之,在睡觉这件事上,奖励和威胁的手段都不好。孩子不睡觉家长恼火很正常,但不要因为这件事而苛责孩子,这会让他会更有压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