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更年期”遭遇高血压,中医治疗妙招
当“更年期”遭遇高血压,中医治疗妙招
更年期高血压是许多女性在中年时期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中医在治疗更年期高血压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将从中医角度深入解析更年期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并详细介绍多种中医治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健康挑战。
更年期,更恰当的说法是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由生育期过渡到绝经期进入老年的生理阶段。部分女性在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功能失调、植物神经紊乱的影响下,出现情绪不稳、焦躁不安、失眠乏力等症状,而这通常称为更年期综合征。除上述症状外,更年期女性也容易受到高血压的困扰。
对于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来说,治疗首先强调的是对更年期症状的控制:调整生活方式、进行适量的体育活动以及心理调适都有重要作用。同时高钠低钾饮食、肥胖、过量饮酒、精神紧张这些也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做好生活方式管理也可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多数女性单单应用西药治疗较难兼顾所有症状,中医辨证治疗可针对不同临床表现给予对应的药物(内服及外治)治疗方法,在治疗更年期高血压除血压升高及复发多样的伴随症状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中医如何认识更年期高血压?
在这个特殊时期,女性的高血压病症状繁杂,多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健忘、乏力、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近代中医学家将更年期高血压病多归属于中医古籍中的“眩晕”、“风眩”、“脏躁”、“头痛”等范畴,认为先天因素、饮食失节、情志因素、内伤劳损、环境因素等为其病因。多数医家认为肝肾为其发病的根本,其治疗主要应当调治肝肾。
从中医角度讲,肾乃封藏之本,五脏阴阳之本。《黄帝内经》中《素问·上古天真论》记载:“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说明女子进入更年期,先天之本有所损亏,精失所藏,五脏阴阳无以化生,故女子身体趋向衰落。
肾阴虚的患者多伴有失眠多梦、手足心发热,心胸烦热、盗汗、口干舌燥等症状;肾阳虚的患者多伴有腰膝酸软、耳鸣、手足冰冷、神疲乏力、肢体水肿、尿频、夜尿多、大便稀溏等症状;肾阴阳两虚患者兼有肾阴虚及阳虚的症状,既出现手足心发热、汗出增多、心烦失眠等阴虚表现,又出现畏寒肢冷、腹泻、小便频数等阳虚症状。
此外,中医认为“肝者,将军之官,其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藏血”。高血压病的发生多与肝密不可分。女子以血为用,更年期女性高血压多源之于肝。更年期妇女正值中年,家庭、工作等原因多致其情志不遂,忧怒太过,肝气失于条达,而致肝郁气滞,临床多伴有喜长出气,每于长出气后自觉舒服,情志郁郁寡欢,双侧胸胁、肋下自觉胀满疼痛,双侧乳房胀痛且为游走痛,自觉咽部有异物感;肝气郁滞过久,久郁易于化火,使肝火暴升,上扰头窍,故肝火上炎的患者多伴有上半身自觉发热、脸红、头晕、口干舌燥或口舌生疮、身体闷热、容易发怒等症状;女子进入更年期肝肾阴亏,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故主要症状有头目胀痛、心烦意乱,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以及烦躁不安的症状,还可能会出现面色发红、失眠多梦以及舌红的症状,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头重脚轻以及腰膝酸软的症状。故本病中医治疗以调和肝肾阴阳为主。
中医治疗有妙招
临床上,中医治疗更年期高血压方法较多,包括中药内服及外治法。中药内服多采用疏肝解郁、滋补肝阴、清泻肝火、滋水涵木等治疗方法。除了内服中药汤剂,还可以通过耳穴压丸、泡洗、刮痧、穴位贴敷等外治法缓解症状。
耳穴压丸
耳穴压豆是中医药非药物疗法,其治疗机制与兴奋迷走神经的同时抑制交感神经有关。该疗法能改善失眠、头晕、心悸、焦虑等临床症状,对减轻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症状很有帮助。常选取耳压穴位:心穴、肝穴、肾穴、神门、交感、内分泌、降压沟。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不但具有经皮给药的优点,而且由于穴位刺激能通过经络感传影响多层次的生理功能,从而产生相互激发和协调作用,导致生理上的放大效应而使药物的外治效果较好。
取穴:涌泉穴,足底部蜷足时人字缝中点;内关穴,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三阴交穴,在小腿的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的后缘,具体取穴时可以将自己的四指并拢,将小指的外侧缘放置于足内踝尖上,食指上缘与胫骨后缘的交点就是三阴穴。
选用药物:吴茱萸。
操作方法:①用酒精棉球消毒双足底涌泉穴、内关穴及足三里穴。②中药磨成粉,用醋调成丸剂,取敷贴片一块,将糊状吴茱萸3g摊平于敷贴上,厚薄适中。③将摊好药物敷于穴位上。④分别对双侧穴位进行敷贴。每晚1次,两周为1疗程。⑤敷贴治疗在患者睡前进行,6-8小时后去除。去除敷料后以盐水棉球清洁皮肤上的药迹。注意事项:①敷药摊制的厚薄要均匀,固定松紧适宜。②敷药应保持一定的湿度。③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敷药后,若出现皮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时,及时停用,并予相应处理。皮肤过敏者禁用。
中药泡脚
中药足浴通过刺激局部皮肤,利用皮肤的御邪、分泌、吸收、渗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促使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能调和周身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降压及改善临床症状的目的。肝火上炎型可选用桑枝、桑叶、茺蔚子各10 -15克、菊花、黄芩、夜交藤各15克;肝阳上亢型可选用磁石、石决明、当归、桑枝、枳壳、乌药、蔓荆子、白蒺藜、白芍、炒杜仲、牛膝各6克,豨莶草、夜交藤各10克;肝郁肾虚型:菟丝子、杜仲、生地黄各20g,柴胡、香附各15g,酸枣仁、夜交藤、远志各12g,甘草5g。
操作方法:①将诸药择净,同放入药罐中,加水1000毫升,浸泡5-10分钟后,煎至600毫升,放入浴盆中,充分暴露泡洗部位,药液以浸过患者双足踝关节为宜。②药液温度一般以37-40℃为宜,泡洗时间不宜过长,以20-30分钟为宜,考虑病重的差异性,以防烫伤。
注意事项:①评估中药泡洗部位的皮肤,有皮损者慎用;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禁用;药物、皮肤过敏者慎用;评估患者下肢对温度的感知觉。②中药泡洗的空腹及餐后一小时内不宜泡洗,餐后立即泡洗可因局部末梢血管扩张而影响消化。③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如出现红疹、瘙痒、心悸、汗出、头晕目眩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泡洗。
循经拍打或穴位按摩 循经拍打或穴位按摩可以有效刺激经络穴位,缓解紧张情绪,进而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同时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以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循经拍打操作方法:拍打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厥阴心包经及手少阴心经等经脉,每条经脉拍打4-5分钟,频率为60次/分钟。拍打过程中,如感不适,则暂停拍打。穴位按摩操作方法:①选取百会穴、内关穴、合谷穴、太冲穴、神门穴、三阴交穴等穴位。②采取舒适的仰卧位或者坐位,按摩手法以点按法、揉、压法为主,以拇指(中指)指腹垂直作用于穴位,其余四指自然或弯曲并拢起到固定和助力作用。依据经络走向,遵循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左右对称按揉的原则,每个穴位每分钟按摩60次,每穴按摩2-3分钟,以皮肤发红、感觉局部酸、胀、麻为准。
更年期高血压并不可怕,通过合理的饮食生活调理、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心理调适和正确的治疗,大多数患者的高血压情况都能得到稳定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