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专攻短道速滑
七台河专攻短道速滑
1987年,国际奥委会提出,把短道速滑从速度滑冰的项目中分列出来,单独立项。但当时只将短道速滑列为冬奥赛场的表演项目。
大道速滑的场地与短道速滑的场地大小不同,比赛规则也完全不同。
大道速滑是400米一圈,短道速滑场地是111.12米一圈;大道速滑比赛只有两个人,一个内道,一个外道,两人只能在换道区才能交叉,身体很难接触。而短道速滑的赛道,同时在起跑线上站着五个或更多的人,只有A组决赛时才是四个人。枪一响,参赛者同时起跑,同时争夺抢先进入弯道的机会,其竞争的激烈程度远远超出了大道速度滑冰。
这个消息传到黑龙江七台河的体校教练孟庆余那里,使他一连几夜无眠。
他在认真思考,冷静分析当前国内外的冰坛竞技形势,分析亚洲人的体质特点。与欧美运动员相比,亚洲人矮小灵活,行动快,爆发力强,更有利于短道速滑赛场上的竞争。于是,他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向七台河体委领导大胆地提出了一项建议:“把我们七台河的速滑队,改成专攻短道速滑的滑冰队!”
一位基层教练能大胆地提出如此建议,充分展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体现了他对滑冰项目的深入研究和独到见解。
而七台河体委的领导,能遵从一位基层教练的建议,不顾少数人的反对,做出了大道速滑改成短道速滑的决定,说明他们对这位教练的充分信赖以及他们的高远目光。
从此,这个决定为众多速滑运动员开启了一扇实现冠军梦的大门,也为七台河开辟了通往“中国奥运冠军之乡”的大道……
从1985年开始,哈尔滨冰上基地的人工滑冰馆,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滑冰训练了。
从1985年到2006年孟庆余去世,长达二十多年,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小运动员,又迎来了一批又一批更小的运动员。
在孟庆余严厉而苛刻的要求下,在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下,在市体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七台河终于迎来了短道速滑的辉煌时刻——
1993年3月28日,孟庆余的弟子张杰与李琰、王秀兰、郑春阳等四人,在北京举办的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中打破了女子3000米接力的世界纪录。
2002年,孟庆余带出的弟子杨扬,在美国盐湖城举办的第十九届冬奥会上,夺得了短道速滑女子500米和1000米项目的两枚金牌,又在女子3000米接力赛中摘得一枚银牌。
2006年,王濛在都灵冬奥会上的短道速滑女子500米项目上为中国夺金,从而在世界冰坛上刮起了“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