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如何吃肉更健康?专家提醒:做好4点,吃肉补蛋白质,不升高血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如何吃肉更健康?专家提醒:做好4点,吃肉补蛋白质,不升高血脂

引用
1
来源
1.
https://assets.msn.cn/content/view/v2/Detail/zh-cn/AA1zfpZs

在追求健康饮食的今天,肉类的摄入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如何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又能保持身体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四个关键要点,让您既能补充蛋白质,又不会导致血脂升高。

第一步:选对肉——不是所有的肉都“友好”

要想健康吃肉,第一步就是选对肉。不是所有的肉都是健康选手,有些肉脂肪含量高,吃多了容易让血脂飙升,比如五花肉、肥牛、肥羊这些“油光满面的美味炸弹”。

但也有一些肉,蛋白质丰富,脂肪含量低,是蛋白质“优等生”,比如鸡胸肉、鱼肉、瘦牛肉。

红肉 VS 白肉,怎么选?很多人都听说过“红肉不健康,白肉更好”的说法,事实真的如此吗?其实,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和白肉(如鸡肉、鱼肉)各有优劣。

红肉富含铁、锌等矿物质,对预防贫血、增强免疫力有好处,但其中的饱和脂肪酸较多,过量摄入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相比之下,白肉的脂肪含量更低。尤其是鱼肉,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保护血管健康。

什么肉该少吃?加工肉类是“血脂杀手”。像培根、火腿、香肠、腊肉这些加工肉,为了延长保质期,通常会加入大量盐和亚硝酸盐。长期摄入可能会增加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甚至某些癌症的风险。相比之下,新鲜肉类更健康,买肉时尽量选择无添加的原切肉,减少额外的健康负担。

第二步:会做肉——烹饪方式决定健康指数

选对了肉,还得会做。炸鸡、红烧肉、烤肉这些高温高油的做法,虽然美味,但却让肉类的脂肪含量大幅增加。还可能产生有害物质,比如杂环胺、多环芳烃等致癌物。

怎么做肉更健康?

  • 清蒸:比如清蒸鲈鱼、清蒸鸡胸,低脂高蛋白,营养不流失,还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鲜嫩口感。
  • 水煮:水煮牛肉、水煮鸡胸,能减少油脂的摄入,适合减脂期的人群。
  • 炖煮:比如番茄炖牛腩、萝卜炖羊肉,低温慢炖,减少高温烹饪带来的有害物质,让肉类更容易消化吸收。
  • 焖煮:比如红焖鸡、黄焖牛肉,少油少盐,保持肉的原汁原味。

哪些烹饪方式要少用?

  • 油炸:炸鸡排、炸猪排,油脂含量飙升,吃进去的不是肉,是“热量炸弹”。
  • 烧烤:高温烤制会产生致癌物,尤其是烤焦的部分,尽量少吃。
  • 红烧:虽然美味,但糖分、油脂高,容易导致血糖、血脂上升。

第三步:搭配好——吃肉不搭配,营养少一半

肉吃得再好,搭配不对,健康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很多人吃肉喜欢配米饭、面条,甚至大口喝酒,殊不知,这样的搭配不仅容易让血脂飙升,还可能增加肠胃负担。

吃肉该配什么?

  • 蔬菜:富含膳食纤维,如西兰花、菠菜、胡萝卜等,可以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胆固醇吸收。
  • 粗粮:燕麦、糙米、红薯等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血脂,减少肉类对血脂的影响。
  • 豆类:如黄豆、黑豆、豆腐等,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减少红肉摄入,提高蛋白质摄入的多样性。

哪些搭配要少用?

  • 酒精:烧烤配啤酒,红肉配红酒,虽然是“黄金搭档”,但酒精会加速脂肪的合成,增加血脂负担。
  • 精制碳水:白米饭、白面条、白面包,血糖指数高,容易导致胰岛素飙升,促进脂肪囤积。

第四步:吃得巧——控制摄入量,时间要把握

吃肉不能无节制,过量摄入不仅增加血脂,还可能加重肾脏负担。每天吃多少肉合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肉类应控制在40-75克。相当于一个手掌大小的瘦肉。

什么时候吃肉更健康?

  • 午餐吃肉更合适:午餐时人体代谢率较高,吃肉更容易被消化吸收,也能提供下午所需的能量。
  • 晚餐少吃肉:晚上代谢变慢,吃过多肉类容易囤积脂肪,增加肠胃负担。

结语

吃肉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吃。选对肉,少吃肥肉和加工肉,多吃瘦肉和鱼肉;会做肉,少油少盐,清蒸、炖煮更健康。搭配好,蔬菜、粗粮一起吃,减少脂肪积累。吃得巧,控制量,午餐吃肉更合适。健康饮食不是简单的“吃或不吃”的选择,而是合理的搭配和科学的摄入。掌握了这些技巧,肉依然可以成为营养均衡的好帮手,让你吃得开心,身体也更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msn.cn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