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富士山不是世界自然遗产?还险些被世界遗产除名
为什么富士山不是世界自然遗产?还险些被世界遗产除名
富士山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之一,以其独特的自然美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然而,这座被誉为"圣岳"的山峰在申报世界遗产时却经历了一番波折:它最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非预期中的自然遗产。这一转变背后,反映了富士山独特的文化价值以及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富士山是日本之美的象征。她以其庄严美丽的姿态和左右对称的优美圆锥形山姿,屹立在日本列岛上空,并深深植根于日本人的心中。
从古至今,富士山不仅是日本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自然景观,更融入了日本的信仰与艺术之中。
作为日本最知名的山峰,富士山在国内外享有着极高的盛誉,人们对其风姿倾心不已。
早在申报世界遗产之初,人们就认为富士山凭借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完全有资格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依据内容分为三种: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然而,最终富士山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最初,推动富士山成为世界遗产的努力,是希望它能够作为「世界自然遗产」被登记。
然而,为什么最终变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呢?
这一决定背后的原因,耐人寻味。
2013年(平成25年)6月22日,富士山与相关的文化遗产群一起,以「富士山-信仰的对象与艺术的源泉」的名义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然而,这并非富士山第一次申报世界遗产。
那么,之前为什么没能成功呢?
最大的问题在于——垃圾。
长期以来,富士山一直受到垃圾非法倾倒和工业废弃物污染的困扰,以及登山道上的厕所设施维修问题。
当时,有不少人也感到震惊,惊呼「咦?居然是垃圾问题!」
即便垃圾的现象并不是普遍存在,但作为世界遗产申请的标准,则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
在如今人们对环境意识更加注重的年代,这种问题很容易被理解。
不过,毕竟富士山每年要接待世界各地的游客数量巨大,所以垃圾丢弃等相关环保问题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或许唯有妥善解决垃圾问题,才能将富士山作为珍贵的自然遗产,留给下一代人。
**|**虽是世界遗产,但却由多个构成资产组成
所谓的富士山构成资产,如果用一种稍微直白一点的说法来形容,就是「富士山与它的伙伴们」组成的一个团队一同被登记成了遗产。
在申请文化遗产的过程中,需要证明富士山自古以来就是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存在,被视为「信仰的对象」。并且作为「艺术的源泉」出现在浮世绘、和歌、俳句等创作题材中。
简单来讲,需要拿出证据来说明「因为这些种种背景和原因,富士山具备文化价值」。
为了证明这些文化价值,在富士山之外,还引入了一些配合富士山的构成成员。
最终,共有25处地点被选为富士山的构成资产。
包括富士山本宫浅间大社奥宫、登山口、西湖与精进湖等湖泊、青木原树海等区域。
以及围绕富士山分布着许多与它有着深厚关联的神社、风穴、熔岩树形、湖沼等遗产点。
虽然富士山在全球闻名,但它的世界遗产之路,远比想象中更艰难曲折。
| 面临被取消世界文化遗产资格的危机
世界遗产的意义在于将人类共同的遗产传承给未来。
然而,如果这些遗产的注册价值被破坏,它们也可能会从名录中被除名。
迄今为止,已经有一些世界遗产被除名。比如阿曼的偶蹄类动物保护区「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在2007年被取消注册;德国的「德累斯顿易北河谷」则在2009年因各种原因被除名,富士山也并非例外。
事实上,富士山在2016年就曾面临过被除名的危机。
当时,日本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提交了整改报告,经过审查才避免了被除名的命运,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
随着登山者的增加,垃圾问题带来的环境压力以及山麓景观的破坏,都是威胁富士山作为世界遗产地位的隐忧。
为保护富士山的世界遗产地位,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和游客们的共同努力。
此外,还需要平衡游客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建立长期与可持续的保护机制。
这样才能确保富士山在未来依然能被尊为文化与信仰的象征。
总之,希望每一位来到富士山的人,都能带有对其文化意义的敬畏之心,不仅欣赏它的美丽,也能感受到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责任。
唯有如此,这座承载了千年历史与信仰的神山,才能长久地被世人所珍视并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