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刘峙晚年回忆淮海战役,总结了13条经验教训:杜聿明犯了兵家大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刘峙晚年回忆淮海战役,总结了13条经验教训:杜聿明犯了兵家大忌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D0NDMK70553UFZI.html

1948年11月,国民党将领刘峙被蒋介石委任为徐州剿总总司令,负责指挥数十万国军力挺黄百韬兵团。然而,在这场决定国共内战走向的关键战役中,刘峙的表现却令人失望。他不仅无为懈怠、迟疑不决,还犯下了协同作战不力、兵力部署不当等严重错误。

首先,面对解放军的进攻,刘峙竟然无为懈怠、迟疑不决。这位老谋深算的将领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战局的严峻性,处处拖拖拉拉、犹豫不前。就连最基本的防务措施都未派兵前去部署,对黄百韬所在的碾庄地区置之不理。这不禁让人想起那句老话"临阵磨枪",可真是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糗事!

其次,刘峙对战区间的协同作战视而不见。三支国军主力:邱清泉、黄维、黄百韬三兵团遥遥相隔,根本无法互相支援。面对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三支部队就这么被分割开来,孤军奋战,这不是给敌人可乘之机吗?就连小学生临阵出题都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吧?

再者,在兵力部署上,刘峙更是荒唐可笑。他痴迷于保卫长江和淮河阵地,处处防备过头,以致主力兵团四分五裂,人浮于事。结果满盘皆输,算盘打了个稀巴烂,连"瓮中捉鳖"都比不上。这难道不是几百年军事战略的总体失败吗?

最后,刘峙和部下关系也是十分恶劣。手下将领对他根本没啥尊重,个个各怀心机,斗阔叫绝。战时自然就更加难以指挥统一,要说"一盘散沙"都算夸奖它了。这就是当年那个"黄埔宝刀"创下的丰功伟绩?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可笑的是,尽管一再碰钞,刘峙却仍对自己充满自信,似乎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完全失去了指挥权。他依旧死撑着,仿佛置身于幻境之中。

当年的淮海战役,堪称是刘峙指挥生涯的至暗时刻。面对强大的人民解放军,他的种种失策简直就是在自掘坟墓,愚蠢至极!最令人啼笑皆非的,还要属他对最后一搏的认知完全失位了。当杜聿明率领三个兵团撤离徐州时,刘峙竟然断言他"不能发挥勇猛果决之精神"。然而事实上,杜聿明之所以采取撤退,完全是因为刘峙自己的无能指挥,将部队置于被动挨打的境地。要知道,当时的解放军可是呼啸而来、勇猛无比,倘若真的死磕徐州,只怕早就人仰马翻了!

看看当年刘峙总结的那13条"经验教训"吧,每一条都直指他自己的无能与失职。譬如"迟疑不决"、"协同不良"、"分散兵力"等等,这些毛病简直就是根深蒂固的"通病"!可为啥到最后他还是视而不见,逃避责任?这就是所谓的"一身正气"吗?呵呵,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面对如此一个失职渎职的将军,老蒋也是深恶痛绝。据说后来蒋委婉地讽刺刘峙"救火大队的大队长,哪里火就大了"。看来老蒋也彻底看清了刘峙的真面目,只不过儿行迁就罢了。

淮海战役对于刘峙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屈辱。作为当年受人尊崇的"黄埔宝刀",他的失利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更重要的是,在关键时刻的犯下了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他的种种无能愚蠢,简直就是导火线上的祸根,严重阻碍了战局的发展。由此可见,任何一个将领在作战指挥时,都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审时度势,绝不能如同刘峙那般盲目自大、失去判断。否则,终将陷入"自作聪明,反受其咎"的可悲境地。刘峙,就是一个鲜明的反面教材!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