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古代的宗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的宗教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0/21/503199_1147237153.shtml

宗教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它相信在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它信仰上帝、神灵等,重视人的来世情状和心灵解脱。

古代宗教的产生

宗教产生于祭祀。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先民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能解释,他们相信万物有灵,奉之为神而加以崇拜。人们将一些灾难性的自然现象归咎于上天对人的惩罚,所以对天尤其敬畏。人们还崇拜祖先,并把它与天神崇拜融合起来。为了祭祀天神和祖先,人们举行一些活动,慢慢地形成一定的惯例,在发展中又形成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必须限止的禁忌。而祭祀活动的方式、典仪,就是最初意义上的宗教仪式;规则、禁忌,就是最初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教义。这就是自发的宗教,即原始宗教。

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渐渐地由自发过渡到人为。人为的宗教,有固定信奉的神灵,有创始人,有严格的教义和教规,有规范化的仪式和组织,有供教徒活动的场所,并且完全自觉地进行宗教传播。我国在秦汉以后出现的道教,就是一种比较成熟的人为宗教。

我国古代的五大宗教

我国是个多宗教国家,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罗马公教)和耶稣教(基督教新教),为我国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将在后面讲述,这里简要介绍另三种。

伊斯兰教

伊斯兰,阿拉伯语的音译,意为顺从、和平。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意为顺从者。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之一。公元7世纪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创立,后盛行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它信奉真主安拉是宇宙万物的缔造者和养育者,是世间万物唯一的主宰;每个人的生死、福祸、善恶、美丑等,都是真主事先安排好的;宇宙终将毁灭,但真主会使一切生命复活。伊斯兰教,在我国也叫清真教、回教。

唐朝初期,阿拉伯人来华经商或旅游,传入伊斯兰教。元明两朝,伊斯兰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和发展,东南沿海城市和西安、北京、京杭古运河沿岸,都曾是中亚穆斯林云集之地。明末清初,是中国伊斯兰教的成熟期,中国的穆斯林先贤们,开始注重和发展伊斯兰教育,以清真寺为中心,传习伊斯兰教经典,培养宗教人才;他们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解释伊斯兰教教义,促进了伊斯兰教中国化进程。此后,清真寺遍布全国,有3万多座;教职人员4万余人;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约2000万,大多数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云南等省。

天主教、耶稣教

它们是基督教的两个派别。基督,希腊语的音译,意为上帝派来的救世主。公元 1 世纪初,基督教产生于亚洲的巴勒斯坦地区,由耶稣创立。基督教早期受罗马皇帝的迫害和镇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公元4世纪,基督教被认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此后在欧洲广泛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圣经》(又名《新旧约全书》),是基督教的经典。它信奉上帝(神)创造了天地万物和人类;耶稣是上帝的独生子,是人类的救世主;刚出生的婴儿便带有与生俱来的原罪,人来到世间的任务便是忏悔和赎罪;世人只有恪守上帝的启示和耶稣的教诲,才能得到灵魂的救赎;耶稣死后第三天已经复活升天,他还要复归,使信徒得到永生;世人要博爱,全身心地爱上帝和耶稣、爱兄弟姐妹和他人,信徒之间也要互爱。

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产生过众多派别:11世纪,因东西罗马分治而分裂,东部为东正教,西部为罗马公教;16 世纪,欧洲各国先后实行宗教改革,又陆续分裂出许多新的教派,统称新教。中国人习惯把罗马公教称为天主教,新教称为耶稣教或基督教。

基督教于唐朝初期传入中国,当时被称为景教;景教在中国活跃两百多年后,唐武宗下诏禁止佛教,景教也受到牵连而被禁。元朝时期,基督教各派来华传教,景教复兴,天主教也开始进入中国,基督教信徒发展到3万多人;后随着元朝的灭亡而中断。明朝末年,天主教传教士实行其教义与儒家伦理观念相融合的方针,天主教在中国迅速发展,信徒一度多达30余万人;后因罗马教廷的一些规定与中国的传统礼俗不符,如反对祭祖等,引起清朝皇帝的不满,清政府就对天主教采取了压制政策,许多传教士被驱逐,教堂被拆除。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的打开,基督教各派,特别是天主教、耶稣教在中国迅速发展。传教士们在中国设立教堂、修道院,收教徒300多万人;并且兴办学校、医院、孤儿院,用各种方法传播、发展基督教。天主教、耶稣教,成为中国古代五大宗教中的两种。

我国古代宗教的特点

政与教合一

在古代中国,天为至尊之神,帝王以天子自居,王室为天下之尊,君权神授的理论使教权和皇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以君主为首的统治集团不仅把持政权,还支配着教权。在这种政治文化传统下,一切宗教组织都必须依附于皇权。最高统治者通过祭天地、祀百神、封泰山、禅梁父等宗教仪式,显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自己,遵守其制定的伦理纲常,并认为这就是天命、天理;宗教组织也心甘情愿地服从其统治。西方宗教文化中政教分离是其主流,而政教合一则始终是中国的特点。

多种教并存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融合共存的共同体,中国传统文化在多样性文化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发展起来,并形成多元汇聚的过程和多元一体的结构。民间对各种不同的宗教信仰,包括外来宗教,都相当宽容;各种宗教及其分支流派都能够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发展,和平共处,并呈现相互融合的态势。人们甚至可以兼信两教或三教,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普通百姓常常不分是什么教,见了佛祖就烧香,见了神仙就磕头;家里供的神也五花八门。中国古代宗教这种和谐兼容的特色,一直延续下来。

宗教世俗化

与西方宗教只关注人的精神不同,中国的政治家看重宗教,是由于宗教有推进道德教化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因此不特别重视彼岸世界的情状和个人心灵的解脱,而是使宗教渐渐地融于社会礼俗,融于政治生活和教育系统,宗教的神圣性、神秘感逐渐减退。如基督教本强调原罪,中国牧师传教时则很少讲原罪和救赎;佛教允许和尚娶妻、尼姑嫁人;伊斯兰教甚至利用清真寺的特色建筑,吸引游客,创造经济效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